APP下载

甲骨卜辭“”字新説

2020-02-24張宇衛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0年0期
关键词:文獻

張宇衛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合》2347+《合》4154+《合》5025+《合》7590+《合》9506+《合》9507+《合》9514+乙7592+乙7728+乙7865,賓一)

(《合》10405正,典賓,《合》10406正同文)

(《合》17683正+《合》16470正+乙補4320+乙補4644+乙補4679+乙補4521+乙補4507+乙補5236倒+乙補6984+《合》13584正+《合》17847正+乙6284+乙補1415+乙補4360+乙補4504+乙補4909+乙補5358+乙補5000+乙補1428+乙補5333倒+乙補4969倒,(3)楊熠: 《甲骨試綴第31—46則(附補綴二則)》,先秦史研究室2018 /9 /22(http: / /www.xianqin.org /blog /archives /10920.html)。典賓)

(《合》15485,賓三,《合》15486同文)

(《合》24134,出二)

(《合》24209,出二)

上述六版中又以(b)、(c)之文例信息較爲豐富,語境本身相對明確,爲多數研究學者所重視,故常從此着手進行相關考釋與通讀。關於“”字考釋,本文嘗試以表格的方式整理如下,表格中除了“”字詞考釋外,也將敘及各家對於文句斷讀以及語譯的部分:

“”1①“”“”“”。2②“”。3③“”。。。4④。 。。5⑤“、”。。①②③④⑤《》196149—51。《》《》253192856。《》《》1978702。“”《〈〉》《·》2007293。《》1983531。《》1970589。

確定此字屬於陽部音後,唯有陳劍考釋爲“蕩 /盪 /碭”,於聲音條件上是最直接的證據,不過“蕩”本身是不及物狀態動詞,基本上不接續賓語,後面如果接續賓語,將産生使動及物的作用,由“晃動 /摇盪”之義轉變爲“使之摇盪、摇晃”的用法,如《左傳·僖公三年》“齊侯與蔡姬乘舟于囿,蕩公”杜預注“蕩,摇也。”(13)《十三經注疏·左傳正義》,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1年版,頁199。即讓公摇晃;《韓非子·外儲説左上》“桓公與之乘舟,夫人蕩舟”,(14)(清) 王先慎: 《韓非子集解》,北京: 中華書局2007年版,頁275。類似的文例見於馬王堆帛書《春秋事語》:“齊桓公與蔡夫人乘舟,夫人蕩舟,禁之,不可,怒而歸之,未之絶,蔡人嫁之。”參裘錫圭主編: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叄,北京: 中華書局2014年版,頁182。也是讓舟摇晃之意,以此來理解“王車”爲使王車摇晃之意,似乎不太適切。陳劍於演講中另外也提到此字應該屬於“撞擊類”動詞,這個意見是很正確的,所以過去學者還未釋出此字時,就文例提供的語境,也是將其譯解爲衝上、衝擊、碰撞等類似的意義,可以説這是相當符合語境的解釋,不過這與早期文獻的“盪 /蕩(摇晃、動盪)”等字之字義似乎無法産生直接關聯。

另外,陳劍談到此字取“兔”形爲偏旁,亦與其善逸與蕩逸之特點有關,這無疑是可信的。從“兔”之善逸、蕩逸的特點,也充分展現其衝撞的形象,有名的“守株待兔”故事,見於《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爲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15)(清) 王先慎: 《韓非子集解》,頁442—443。即突出“兔”善走之衝撞形象。

“襄”之“衝擊、碰觸”之意,在後來文獻中逐漸被他字取代,如“搪(定母陽部)”,其與“襄(心母陽部)”韻母同;聲母部分,心母與舌音相近,如《乞盉》“襄(倘)余亦改朕辭,出棄”,“倘”便是透母陽部。《廣雅疏證》:“搪、敞、、衝,突也。”王念孫疏證:“者,《衆經音義》卷三引《三倉》云:‘敞,撞也。’卷十四引《字苑》云:‘棖,觸也。’《祭古塚文序》‘以物棖撥之’李善注云:‘南人以物觸物爲棖也。’敞、棖、並與通。”(28)(清) 王念孫: 《廣雅疏證》,頁698。即“搪、敞、、棖”聲韻相近,皆取其“碰觸、撞擊”之義。(29)按: 《一切經音義》還保有其他字形,如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四·菩薩處胎經第一卷》:“相”之“又作、棖三形,同。丈庚反。謂相觸也。”參(唐) 釋玄應撰,黄仁瑄校注: 《大唐衆經音義校注》,北京: 中華書局2018年版,頁179。

“搪”的觸碰、撞之意當是承襲自“襄”而來,其與“盪”因爲聲音通假關係,(30)白于藍: 《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頁1082。又可參張儒、劉毓慶: 《漢字通用聲素研究》,頁458。也産生重疊語義使用,如《廣韻》:“盪,盪突也。”(31)(宋) 陳彭年、丘雍等: 《廣韻》,《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59册,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頁56。《别雅》:“盪突,唐突也。”(32)(清) 吴玉搢: 《别雅》,《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50册,頁230。按:“唐、搪”與“盪”的通假,可參蕭旭《唐五代佛經音義書同源詞例考》一文的整理,文章中還整理出“踼、湯、蕩、傏、碭、摚、樘、棠、塘”等相關異體字。參蕭旭: 《唐五代佛經音義書同源詞例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1 /8 /15。(http: / /www.gwz.fudan.edu.cn /Web /Show /1617)搜尋《漢語大字典》二字的義項,便可以突出二者語義多處重疊,如:

、/①VVVV②VVVV①②《》2050—2051。2754—2755。

“搪、盪”同時具有觸碰、撞擊之義,因此陳劍考釋爲“盪”,在後來的文獻中確實存在類似“碰撞、衝撞”的意義,應是詞意引申以及語音上的關聯,但是這類的材料都普遍偏晚,如其引用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之“子胥作濤,蕩羅城東”一句。(33)[日] 滝川龜太郎: 《史記會注考證》,頁547。本文依據“”語音綫索與文例之語義進行推論,當以“襄”字較符合“”句法結構、語義,即“襄”於早期的文獻便用作及物動詞,以及具有“上 /衝上”之義。

至於(d)、(e)、(f)的語句,由於文例本身提供的信息不够清楚,難以進一步做出解釋。

附記: 本文曾於2019年10月18—19日在河南安陽舉辦的“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

猜你喜欢

文獻
新見王國維手鈔詞籍文獻三種考論
幼儿作品展
略論劉光第《衷聖齋文集》鈔本的文獻價值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西夏文獻庫研究的過去和未來
Cauchy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的简单应用
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探讨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大小
由一道模拟训练题引发的探究与思考
2017文元高级中学第三次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