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關於武丁以前甲骨文的探索

2020-02-24劉一曼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0年0期
关键词:殷墟甲骨時代

劉一曼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武丁時代的甲骨文,字體、文例都相當規範,是較成熟的文字。在此之前,文字的發展必然經過一個較漫長的階段,因而探索比武丁更早(即盤庚、小辛、小乙時代)的甲骨文是學術界十分關注的問題。20世紀50年代,胡厚宣曾作過一些推測,但没有進行詳細論證,(1)胡厚宣: 《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序要,上海: 群聯出版社1954年版。自1982年以來,不斷有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2)A. 李學勤: 《小屯丙組基址與“扶”卜辭》,《甲骨探史録》,北京: 三聯書店1982年版;B. 劉一曼等: 《考古發掘與卜辭斷代》,《考古》1986年第6期;C. 李學勤、彭裕商: 《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頁328—331;D. 劉一曼: 《考古學與甲骨文研究》,《考古》1999年第10期;E. 曹定雲: 《殷墟田野發掘與卜辭斷代》,《考古學集刊》第15集,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學者們認識到尋找武丁以前的甲骨文必須從考古學的地層、坑位入手,注意那些地層關係較早的發掘單位所出的刻辭甲骨。在一些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筆者作了認真的思考,認爲以下八片可能屬於早於武丁的甲骨文:

1. 《屯南》2777(卜甲)。出於1973年小屯南地H115中,在甲橋下部有“生”二字,筆畫纖細(圖一)。H115的上部有一組打破關係。

T53(4A)→H111→H112→H115

圖一 《屯南》2777

圖二 《乙》9099

H115出土的陶片少而碎,難以分期。但疊壓在它上面的H112所出的陶片器形可辨,即鬲AⅠ、BⅠ、簋Ⅰ、豆Ⅰ、盆Ⅲ,其形態屬小屯南地早期一段。(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 《1973年小屯南地發掘報告》,《考古學集刊》第9集,北京: 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頁137。在最上面的T53(4A)層出土的陶片屬小屯南地早期二段,該層出土了組卜甲(小字類)。小屯南地早期二段的年代相當於武丁前期(即早期)。H115的時代下限不晚於小屯南地早期一段,故H115出的那片有字卜甲,很可能屬於武丁以前的卜辭,但也有學者對該片時代提出不同的看法。(4)李學勤、彭裕商認爲《屯南》2777的時代“早到武丁以前的可能性不大”。見《殷墟甲骨分期研究》,頁331。

2. 《乙》9099(卜骨)(圖二)。出於1937年第十五次發掘的小屯東北地丙一基址北的YM331填土中,該墓出土了成組的青銅器,其中銅鼎、觚、爵、斝的形制與小屯M388及三家莊M3所出的同類器近似。據三家莊發掘的地層關係,M3早於大司空村一期的灰坑H1,是早於武丁時期的墓葬。(5)A. 楊錫璋: 《殷墟青銅器的分期》,《中原文物》1983年第3期;B.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 《安陽殷墟三家莊東的發掘》,《考古》1983年第2期。這樣,《乙》9099就當屬武丁以前的卜辭。

3. 《乙》9023—9024(同一片卜甲,正反面均有字)(圖三甲、乙)。

圖三甲 《乙》9023

圖三乙 《乙》9024

圖四 《乙》9100

4. 《乙》9100(卜骨)(圖四)。以上兩片刻辭甲骨也是第十五次發掘時所獲的,出於小屯北M331西邊的M362的填土中。據石璋如敘述,M362與M331兩墓東西並列,“而且同在一個大方框的範圍之内,不過YM362埋入較YM331爲早”(圖五)。(6)石璋如: 《小屯第一本·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丁編·甲骨坑層之二》,臺北: 中研院史語所1992年版,頁241、242。從排列形式看,兩墓年代大致相同,均屬早於武丁的墓葬。所以,該墓所出的兩片刻辭甲骨的時代可能早於武丁。(7)李學勤、彭裕商: 《殷墟甲骨分期研究》,頁329。

5. 洹北商城刻辭骨匕(T11③∶7),上有“戈亞”二字(圖六),該骨匕出於探方T11第③層,發掘者認爲該層屬於洹北花園莊晚期,較洹南的大司空村一期(武丁早期)要早,時代相當於盤庚、小辛、小乙時期。(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 《1998年—1999年安陽洹北商城花園莊東地發掘報告》,《考古學集刊》第15集,頁339、352、356。

6. 《乙》484,屬於子組卜辭(圖七),(9)《乙》484,朱鳳瀚認爲屬組小字類卜辭(見《古代文明》第3卷,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頁182),蔣玉斌將該片歸入子組卜辭(見《殷墟子卜辭的整理與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頁96),筆者認爲,以蔣説爲是。出於YH90,該坑位於C119探方的東部,是乙十二基址的旁窖。據石璋如説,YH90實際上是“填平H138夯土之一部”(即H90是H138的一部分),(10)石璋如: 《小屯第一本·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丙編·殷墟墓葬之一·北組墓葬(上)》,臺北: 中研院史語所1970年版,頁320,又頁315插圖九十五。H138與周圍遺迹的關係是:

乙十二基址→M148→K15(水溝)→H88→H138(圖八)M49

圖五 YM362平、剖面圖

圖六 洹北商城“戈亞” 骨匕(T11③∶7)

圖七 《乙》484

圖八 H90地層圖

在這一組發掘單位中,H138是最早的遺迹。關於乙組基址下水溝的年代,學術界多認爲約屬武丁早期,陳志達則認爲“水溝的年代約當武丁以前至武丁早期”。(11)A. 杜金鵬: 《殷墟宫殿區建築基址研究》,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頁168;B. 陳志達: 《安陽小屯殷代宫殿宗廟遺址探討》,《文物資料叢刊》第10輯,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頁71。H138(即H90)被水溝打破,故可以推測該坑的時代很可能早於武丁,若此,《乙》484便很可能是早於武丁的卜辭。

圖九 《合集》 21691

7. 《合集》21691(圖九),著録於《合集》第七集乙類中(該類主要是子組卜辭)。《合集釋文》將之釋爲“丁未父丁史隹司父”。在《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12)姚孝遂等: 《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北京: 中華書局1988年版。中該片被摹釋作“…丁未有事惟司父…”。白于藍在《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校訂》(13)白于藍: 《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校訂》,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頁183。中指出《摹釋總集》的錯誤,將該片釋作“…丁未父丁…史惟…司父…”。基本上同於《合集釋文》。由於《合集》21691屬小片甲骨,字細小,不大清晰,未引起甲骨學者足够的注意,不少研究子組卜辭的論著中都未引用該片。(14)李學勤、彭裕商的《殷墟甲骨分期研究》、黄天樹的《子組卜辭研究》、常耀華的《子組卜辭人物研究》等著作均未提及《合集》21691。筆者細審了拓片,認爲該片字體應屬子組卜辭,其上確有“父丁”稱謂。

《合集》21691中的“父丁”是誰?這是討論子組卜辭時代必需探求的問題。在上世紀50年代初,胡厚宣就注意到時代較早、字體較特别的一些卜辭(即現在學術界説的非王卜辭)上有“父丁”稱謂,他認爲“父丁即祖丁”,“疑當屬盤庚、小辛、小乙之物”。(15)胡厚宣: 《甲骨續存》序,上海: 群聯出版社1955年版。但是胡氏並未對他的觀點作詳細論證,故此説未引起學術界足够的重視。筆者認爲,胡氏的觀點對研究幾組非王卜辭的時代是很有意義的。“父丁”稱謂見於午組、非王無名組及子組卜辭中,尤以午組卜辭中出現較多,但午組卜辭尚未見出於早於殷墟文化一期晚段的坑、層中,在稱謂上,未見於其他卜辭組的特有的稱謂很多,與商王的血緣關係上不如子組密切,故午組卜辭的“父丁”不一定指“祖丁”。而子組的情況則與之不同,子組卜辭的父輩稱謂除此片的父丁外,還有父甲(《合集》21543)、父乙(《合集》21539)、父庚與盤庚(《合集》21538乙、21538甲)、父辛與小辛(《合集》21542、21538乙)、父戊(《合集》21544)。父甲、父庚、父辛、父乙(指陽甲、盤庚、小辛、小乙),常見於王卜辭的賓組與組中,父戊也數見於組卜辭中(如《甲》2907、《乙》409)。子組卜辭的幾個父輩稱謂與王卜辭相同,表明子組的占卜主體與王的血緣關係很密切,“有可能是商王的親弟兄,至少也應該是從父弟兄”。(16)李學勤、彭裕商: 《殷墟甲骨分期研究》,頁317。那麽該組所見的父丁,可以理解爲一位已去世的商王。再者,在小屯北地曾發現少量子組卜辭出土於較殷墟文化一期晚段稍早的灰坑中,(17)出子組卜辭的YH90、YH371兩坑的時代較殷墟文化一期晚段稍早,也就是説坑内所出的甲骨文的時代可能早於武丁(參見劉一曼: 《殷墟考古與甲骨學研究》,第三章第五節,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所以,筆者推測《合集》21691的“父丁”,很可能指陽甲、盤庚、小辛、小乙之父祖丁。

圖十 《合集》22197(《乙》8939+8748+8758)

8. 《合集》22197,屬非王無名組卜辭。該片由《乙》8748+8758+8939三片綴合而成(圖十)。(18)以後又有甲骨學者將《合集》22197與《合集》22390、《乙》8873、《乙》8942相綴合。參見蔣玉斌: 《殷墟子卜辭的整理與研究》,頁224。前兩片出於YH251,後一片出於YH330。該片上兩見“父丁”。黄天樹指出:“父丁絶不可能是武丁,因爲婦女卜辭(即非王無名組卜辭)没有晚到董氏第二期的迹象。”此言甚確。但他又認爲,此父丁指“未即王位的諸父之列”,(19)黄天樹: 《婦女卜辭》,《黄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 學苑出版社2006年版,頁120。雖有一定道理,但難成定論,因爲還存在着“父丁”爲祖丁的可能性,下面從三方面作些分析:

其一,非王無名組卜辭所出的灰坑時代較早。此組卜辭出於H251、H330、H371坑。H251的時代大致爲殷墟文化一期晚段,H371的時代不晚於一期晚段或較一期晚段稍早,(20)參見劉一曼: 《殷墟考古與甲骨學研究》,第一章第六節及第三章第五節。也就是説,此組甲骨文的年代相當於武丁早期或稍早於武丁。

其二,大量出賓、子、午組卜辭的H127坑不出非王無名組卜辭,反映出該類卜辭時代早於H127坑。(21)黄天樹: 《婦女卜辭》,《黄天樹古文字論集》,頁131。

其三,非王無名組卜辭與子組卜辭關係較密切。兩組曾共存於一坑(H371),(22)H371出刻辭甲骨6片,《乙》9029、9032屬子組卜辭,《乙》9025、9027、9028、9030,4片屬非王無名組卜辭。共存於一版(《乙》8818),有不少相同的稱謂(如母庚、父丁、妣庚、妣己、妣丁、仲母、子丁等),在一些常用字的寫法和文例方面也有不少相似之處。所以有學者認爲此組卜辭時代與子組相接近。(23)李學勤、彭裕商: 《殷墟甲骨分期研究》,頁324。據上文第6、7片的論述,少數子組卜辭的上限可能早於武丁,那麽非王無名組上的“父丁”很可能與子組的“父丁”一樣都是指小乙父祖丁。

此外,還有學者指出《乙》9105及後岡M48出土的刻字殘骨亦屬早於武丁的甲骨文,對此筆者未能認同,不同意此兩片的時代早於武丁的原因,在近出的《殷墟考古與甲骨學研究》一書的第三章第五節中已作了論述,在此不再贅述。

圖十一 M 331 “大示”石魚

儘管我們目前所知的殷墟早於武丁的刻辭甲骨只有上述幾片,在15萬片商代甲骨文中可謂鳳毛麟角。但是,在殷墟比武丁稍早的遺址或墓葬中出土的一些陶器、玉石器或銅器上也發現了文字,如上面提到的小屯M331,墓中所出的一件玉魚上刻“大示”三字(圖十一);(24)石璋如: 《殷代頭飾舉例》,《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28本(下),臺北: 中研院史語所1957年版,頁637。小屯M388石戈上有朱書“子”字(圖十二),該墓出的兩件白陶豆圈足内各有一倒寫的“戉”字(圖十三);(25)參見劉一曼: 《殷墟陶文研究》圖一: 36、37,《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頁355。小屯村北87H1的陶盤口沿上有“五”字,“將軍盔”片上有六個朱書文字,第一字殘缺,“□曰(禽)(延)雨”(圖十四);(2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 《1987年安陽小屯村東北地的發掘》,《考古》1989年第10期。1992年花園莊南M115出土了一件錐足圓鼎(M115∶1),器内底有一“韋”字銘文(圖十五),該銅鼎形態較早,屬於殷墟銅器的第一期,(27)A.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殷墟新出土青銅器》,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頁58圖版3;B. 岳洪彬認爲殷墟銅器第一期的年代可能相當於盤庚、小辛、小乙及盤庚以前的一段時期(見《殷墟青銅禮器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頁180)。所以該銘文屬於早於武丁的文字。以上列舉的例子表明,早於武丁的文字並不罕見。由此可以推測,這一階段的甲骨文也不會太少。

圖十二 M388“子”字石戈

圖十三 M388“戉”字白陶豆

圖十四 87H1陶器上的朱書文字(2 /5)

圖十五 92花南M115銅鼎上的“韋”字銘文

早於武丁的甲骨文,其字體有什麽特點,是甲骨學者在探求這類卜辭時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長期以來,不少學者認爲武丁時期的甲骨文,以組卜辭最早,故“早於武丁時代的甲骨卜辭大概與組卜辭比較接近”。(28)鄭振香、陳志達: 《論婦好墓對殷墟文化和卜辭斷代的意義》,《考古》1981年第6期。或説“武丁以前的甲骨文字筆畫一般較粗,書體笨拙,近於組大字扶卜辭”。(29)李學勤、彭裕商: 《殷墟甲骨分期研究》,頁331。總之,組大字類卜辭時代最早成爲甲骨學者中大多人都認同的觀點。

本世紀初,俄羅斯學者劉克甫到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仔細觀察了小屯北M331、M362所出的三片甲骨文的字形結構,然後寫成《關於組大字類卜辭年代問題的探討》一文,文中指出“組大字類卜辭爲殷墟最早的卜辭一説根本無法成立”。(30)劉克甫: 《關於組大字類卜辭年代問題的探討》,《考古》2001年第8期。筆者對劉氏文中某些説法不完全同意,但認爲他的主要觀點是有道理的,應該引起甲骨學者的重視。受到該文的啟迪,下面我們對M331所出的甲骨《乙》9099、(《合集》22458)、M362出的《乙》9023、9024(該墓所出的《乙》9100,字迹模糊,除外)上的字體與武丁時期的幾組甲骨文作一比較。

以上1—3字,屬《乙》9099(即《合集》22458),4—8字屬《乙》9023(《合集》22427正),9—10字,屬《乙》9024(《合集》22427反)。

爲什麽M331、M362所出的刻辭甲骨上的文字與幾組非王卜辭的字體有較多的相似性,而與王卜辭(組、賓組)相差較遠?這是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筆者認爲,這與卜辭的性質有關。讓我們看一下上述二墓與其相鄰墓葬的情況。上文提到M331與M362東西並列,在此二墓南邊四五米處還有兩座東西並列的墓M333與M388。(3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殷墟的發現與研究》,北京: 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頁68圖二六。M362遭到盜掘,M331、M333、M388三墓均出有兩套或三套觚爵的成組的屬殷墟一期的銅器,(33)M331出土青銅禮器19件,包括觚爵三套,M333、M338各出青銅禮器10件,包括觚爵二套。參見李濟《記小屯出土之青銅器》上篇,《中國考古學報》第3册78頁後,表十三,上海: 商務印書館1948年版。時代約當於盤庚、小辛、小乙時期。張長壽認爲:“這幾座墓很可能是同一家族的,時間上應是相近的。”(34)張長壽: 《殷商時代的青銅容器》,《商周考古論集》,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頁25。值得注意的是,在M338出的一件殘石戈上有一“子”字,透露出該墓墓主是這個家族的族長(或重要成員)的信息。以前我們曾論述過,在殷商時代,不但王而且高中級貴族甚至小貴族都可以獨立地進行占卜活動。一些强宗大族還有自己的占卜機構。(35)劉一曼: 《論殷墟甲骨整治與占卜的幾個問題》,《古文字與古代史》第4輯,臺北: 中研院史語所2015年版,頁209、210。出於M331、M362的甲骨刻辭,很可能是這一家族占卜後所遺棄之物,其性質屬非王卜辭。也就是説,在小屯東北地,非王卜辭出現的時間可早到武丁以前。所以,筆者在上文指出的《乙》484、《合集》21691、《合集》22197三片時代早於武丁的卜辭,均屬非王卜辭(子組與非王無名組),應當是不足爲奇的事情了。

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在殷墟洹河北岸發現了一座時代早於商代晚期的商城。此後,在洹北商城内又發現了宫城和多座宫殿基址,考古所安陽隊對其中的兩座宫殿基址進行了發掘。(36)唐際根、何毓靈: 《殷墟的發現與研究(1950—2012)》,《武丁與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臺北: 故宫博物院2012年版,頁293、294。殷墟考古工作者多認爲,洹北商城爲盤庚遷殷之處,到武丁時才遷往洹河南的小屯東北地。(37)A. 唐際根、徐廣德: 《洹北花園莊遺址與盤庚遷殷問題》,《中國文物報》1999年4月14日;B. 楊錫璋、徐廣德、高煒: 《盤庚遷殷地點蠡測》,《中原文物》2000年第1期。在盤庚遷殷之時,許多商代貴族帶領族人也隨商王遷至洹北商城内 ,但也有一些中小貴族到洹河南岸的小屯東北地定居,故小屯東北地發現了殷墟文化一期早段(即年代早於武丁)的遺迹、遺物,那麽在該地出土了早於武丁時的甲骨文也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殷墟考古的新發現與研究開闊了我們的思路,探索武丁以前的甲骨文,我們的目光要放遠一些,途徑應多一些。既要分析已發現的武丁早期的王卜辭,同時更應注意從非王卜辭中去尋找。這些早期卜辭在小屯東北地、在宫殿區範圍内以及在洹北商城都會出土。筆者大膽推測,相當於盤庚、小辛、小乙時代的王卜辭,數量不會太少,很可能它們還沉睡在洹北商城某些宫殿基址附近的窖穴中,等待着考古工作者用鎬、鏟將之唤醒。

附記: 本文曾於2019年10月18—19日在河南安陽舉辦的“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

猜你喜欢

殷墟甲骨時代
基于造字机理的甲骨字生成技术研究
21世纪以来的甲骨缀合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殷商故都 甲骨之城
e时代
追求健康的时代,你喝啥
e时代
新時代の相互依存へ認識深めよ
殷墟
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