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研究

2020-02-24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题组常态转型

首席专家张军教授

由张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研究”(15ZDA008)立足新常态,面向新时代,围绕中国经济增长问题,深刻辨析与总结中国宏观经济理论,系统把握基本国情与新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全面提出了新时代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建议。

2015年立项以来,课题组根据研究方案,开展了丰富的讨论、研究与国际合作。相继召开了2015年第六届“转型与发展”双年会暨“产业升级与中国经济的未来:人口转型、金融市场与产业政策”研讨会(TED)、2016年第三届中国研究国际学会论坛(ICCS),以及2017年“资源错配”专题讨论会。这些国际会议深入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产业转型、技术升级、资源错配、债务负担及政策取向等项目核心研究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赴深圳、杭州进行了两次实地调研,与地方政府、企业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讨论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政策取向。

鉴于现有理论对新常态趋势性特征的解释仍然有不足之处,课题组重点研究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微观机制,形成了五大判断:第一,中国经济仍具备中高速增长潜力,到2020年GDP潜在增长率不低于7%~8%,到2030年潜在增长率仍然能维持在5%~6%。第二,中国经济增长激励机制已发生深刻变化,地方政府不再以超标增长为目标,而将更多的资源投入防风险、扶贫和环保领域,并进一步完成全面深化改革所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第三,中国经济面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的挑战,2008~2013年资源配置效率出现下滑,资本、劳动力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有不断恶化的趋势。第四,债务负担拖累中国经济增长,债务水平过高的本质还是金融体制问题,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第五,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已出现关键性变化,制定面向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于理论研究,课题组认为,中国当前经济陡然下降更多的是短期政策冲击、债务利息压力和地方政府激励机制变化所致。2008年以后信贷出现密集增长,社会融资规模与名义GDP增长有了脱节,这种情形下导致2012年后政府收紧了信贷政策;同时,对于经济危机时期采取的信贷扩张政策使得我国企业和政府负债规模大幅提升,偿债付息压力大,这也是导致当前实际GDP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的主要原因;此外,地方政府不再以超标增长为目标,而将更多的资源投入防风险、扶贫和环保领域,并进一步完成全面深化改革所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伴随着人均GDP的逐渐提升,中国未来也将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变化,但这一变化将缓慢发生,而不会剧烈波动。人均GDP增长与产业转型将对中国未来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当前而言,如何挖掘其增长潜力是重中之重。

研究工作得到了学界和决策咨询界的广泛支持。林毅夫、巴里·诺顿、李善同、陈钊、张昌彩等专家学者作为子课题负责人积极参与项目设计、学术研究和政策讨论等各项工作,并为研究做出了贡献。不仅如此,随着本项重大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还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变化、产业升级、激励机制、资源错配、债务负担和基本国情等问题的关注,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理论的发展,为国家研究与规划新时代宏观经济治理政策框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本项重大课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政策影响。共形成26项成果,包括10万字总报告1份、4万字阶段性报告1份、英文SSCI论文特刊1期、论文22篇(其中,SSCI英文6篇,CSSCI中文16篇)、博士论文1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阶段性研究报告《基本国情再认识与未来发展的新建议》被国务院参事室采用,作为内部资料呈送国务院领导同志,为有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课题组积极向媒体和公众展示研究成果,并积极参与国际讨论,引导社会各界和国际学界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和新时代国家宏观经济治理形成正确和科学的认识。2015~2017年,张军教授赴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地参加国际会议与论坛,扩大了项目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转型与发展”双年会

阿里巴巴总部调研

猜你喜欢

课题组常态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四川省非重点贫困县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以夹江县“插花式”精准扶贫为例
以“绿色+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以乐山市为例
“5+2”“白+黑”是否应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