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网络编辑与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0-02-23周小雯
□ 周小雯
一、背景分析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网络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新闻资讯也以规模成长的速度引发新闻传播业的大变革。全媒体、大融合背景下的网络传播形态,对互联网时代的编辑从业人员提出了更为复合性的要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2019年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稳中有升,移动互联网使用持续深化。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站数量为
518万个,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比增长107.3%。目前,全国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编辑从业人员。不难想象,市场对网络编辑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而网络编辑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又直接决定了网络传播内容的优劣。
二、课程特点
“网络编辑与策划”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设置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具备正确导向的把握辨别能力,了解网络编辑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掌握网络编辑的基本技术、技能和技巧,从而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课程开设在第5学期,已有“新闻采访与写作”“新媒体导论”“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性较强的先修课程。虽然大三的学生还没有丰富的相关岗位实践经验,但基于本专业学生具有创意策划性强、实践操作力好、完成作品项目积极主动性高等特点,仅靠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千篇一律的实践操作,不仅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更是忽略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现有知识技能水平和目标知识技能水平的“最邻近发展区”,限制了他们的自我提升和突破。如何建构出更贴近网络编辑工作岗位的情境,引导学生们主动探索求知并互相协作促进,或许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内容非常丰富,也有众多的流派。虽然建构主义的理论流派持有不同的倾向和观点,但却有一个共识,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去主动探索和发现,在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情境下,通过师生协作,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由此可见,对应到“网络编辑与策划”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创设网编职业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并进行形成性评价。
四、建构主义理论在“网络编辑与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一)从他人赋能转变为自我赋能,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者的自主性。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网络编辑与策划”有许多理论基础知识要讲授,比如网络编辑的原理及理念和编辑流程所涉及的选稿、采编、整合、制作、互动、规范等各个环节,以及这些环节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特点。如果仅仅依靠注入式的讲授,相信还未进入实际操作环节,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就已经消失殆尽。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大三学生实际上已经具备新闻采编和策划的基本功底,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许多同学不仅有自己的公号,甚至是粉丝过万的博主。他们已经有了对新媒体传播的认知和思考,不妨多采用“讨论式”“头脑风暴式”“表演式”等以学生自我赋能为主的授课模式。如以热点新闻专题或爆款产品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独立评析,收到的往往不是权威背后沉默的螺旋,而是对爆款产品批判性的观点。如果此时再针对他们的结论引入基本原理的讲解,强化编辑操作的规范,相信会使相关知识更加容易入耳入心。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和作品,让他们公开进行展示和演说,根据以往教学效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公开展示作品时都会变得更为积极活跃,演说也会不由自主超时,学生自我赋能的路径已然形成。
(二)创设网编职业情境,用角色设定提高学习效能
“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用经验主义阻碍了实践的步伐。放在“网络编辑与策划”课程的实践环节设计上,就是要让同学们从编辑的视角出发,用角色设定穿针引线,探究网络编辑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情境学习理论早已广为人知,最初由凯瑟琳·汉斯曼在《基于情境的成人学习》一文提出,随后得到了众多成人教育学专家的关注,纷纷研究其精髓,拓宽了研究领域。凯瑟琳·汉斯曼认为,学习是在某种情境中发生的,通过工具、情境、人际交往三者相互交流,形成个体相互协助、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立足课堂,首先课前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控制在4人左右,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阶段完成课程项目作业。其次,除了分组,还可视具体项目按照编辑部常规编制进行角色划分,例如策划编辑、文字编辑、视频编辑、美工和技术支持等。教师及时根据学生对角色的认知和胜任情况进行跟进指导,并根据情境角色的模拟过程,更有针对性地分析讲解网络媒体和平台的具体工作实况和注意事项。最后,除了定量项目作业,笔者经常鼓励项目组召开编务会,报一报热点选题,评一评获奖作品,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对网络新闻的敏感性,又可以模拟网编职业情境,形成学习共同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将习得经验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在类似情境中进行运用。
(三)提供有效学习资源,争取“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化
学习资源似乎是互联网时代最不缺乏的资源之一。但是当代高校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学习资源过于泛化和碎片化,学生很难做到高效准确地筛选自己真正需要的优质资源,最终迷失在繁杂而无有效信息量的各种端口和平台。
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老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特点和现有水平,为他们提供最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除了课本知识,CNNIC互联网研究、清博大数据平台和腾讯全媒派等平台都是可以推荐以拓展学生思维宽度的优质学习资源。同时,老师通过解析中国新闻奖的优秀作品和案例,分享属地网站热点项目和活动的策划,既能让学生高站位,又能让学生接地气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去构建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对于网络编辑的原则和规范,通过呈现受到处罚、付出惨痛代价的真实负面案例,更能让学生不被“流量经济”“算法至上”等一些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新媒体时代编辑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提升学生对网络新闻导向的把握辨别能力。
五、结语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完美到可以解决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问题。换个角度看,作为可以直接参与到学生学习环节中的重要角色,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握住适合他们的教育机缘。“网络编辑与策划”课程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收到了较高的学生评教分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构建主义理论在这门课中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一步一个脚印,让教学走在发展前面,一定可以获得每位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化,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