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非遗视频节目采制融入高职传媒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20-02-23卢华厚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广西物质

□ 卢华厚

高职院校传媒人才培养一般都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掌握新闻采编、影像摄制包装及新媒体运用技能。三年制的时间所限,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普遍没有开设民族文化传承课,能够让师生共同记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动少之又少。2016年以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传媒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尝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频节目采制融入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非遗文化传承意识。

一、将非遗视频节目采制内容嵌入高职院校传媒课程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记录与传承传播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有利于培育时代精神和时代新人为取向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生命密码,始终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记录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教师和学生的重要使命。将非遗视频节目制作融入课程,本身就能够很好地传承民族文化,能够较好地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同时,通过采制非遗视频节目,还可以锻炼师生的发现能力和节目采编制作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地域文化的印记和名片。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区市在保护、发掘、宣传、传承、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力度空前、声势浩大、深入人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时代的主题。把握时代脉搏,服务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也是高职院校应当肩负的使命。在高职院校传媒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把非遗视频节目采制融入课程,是一种创新,对提高师生传承民族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有着深远的意义。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这里的12个世居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铜鼓文化、刘三姐歌谣文化、布洛陀创世文化、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文化,壮剧、桂剧、彩调剧、独弦琴、马骨胡等艺术文化,以及以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仫佬族依饭节为代表的传统节庆文化等。截至2019年12月,广西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名,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1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62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00多人②。

丰富多彩、厚重珍贵的广西非遗文化,为广西高职院校传媒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广泛的题材资源。借助这一独特优势,在高职院校传媒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非遗视频节目的采编与制作,无疑是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的新路径、新起点。

二、高职传媒类学生培养融入非遗视频节目采制课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广西“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强区,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③。在这一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可以结合政策指向,在教学改革和研究中寻找新途径,进行转型和提升。

综观当前广西电视媒体,除了广西电视台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合作开设周播栏目《广西故事》集中对广西非遗进行采制与传播外,市级和县级电视媒体鲜有整合力量开设固定时段的专栏播出非遗节目。非遗视频节目采制也尚未形成规模,利用非遗资源制作非遗视频,打造文化精品,形成非遗宣传的合力,尚需艰辛努力、形成合力。广西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学生人数多且动手能力强,摄录设备齐全,师资力量有一定的优势,在传承、记录和传播非遗文化中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三、以院系启动、专业推动、校媒联动、资深传媒人牵动为突破口推进项目实施

2016年6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启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对传媒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2018年,新整合的艺术传媒与建筑工程学院继续深入推动工学结合。其中“资深传媒人工作室+项目”运行机制为非遗视频节目采制提供了方向。2017年4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电视台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明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采制的优秀节目优先在广西电视台相关频道和栏目播出,之后该院还与多家媒体和宣传平台达成协议,播出师生优秀视频作品。该院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构建富有特色的“大师工作室+非遗节目采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从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网等媒体单位引进资深传媒人才,充实壮大师资队伍,新闻采编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影视动漫和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活跃着一批有一线媒体采编经验的教师,形成了以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龙头,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和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传媒类专业互相支持配合的格局,全流程采制传播非遗视频节目。

2016年秋季学期,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尝试把非遗视频节目采制作为2014级“专题片策划与制作”课程的主攻方向,近百名学生分成15个组,从题材策划、主题提炼、编导文案和外拍计划,大部分组围绕“非遗”主题,强化非遗元素,分赴广西各地采访拍摄,结合毕业设计作品要求,力推非遗视频节目的策划与采制。经过精心部署,教师精心指导,学生用心采制,当年就拍摄了11部非遗专题片。其中的《侗画人家》《傩面具传奇》《古道油茶》《彼岸时光》《邕剧遗珠》《刺青人生》《醉美湘山酒》等质量上乘,在市县级以上电视台播出。当年,《侗画人家》获得全国首届大学生影视创作大赛三等奖。在全国400多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参加,主体以研究生、本科生参与为主的大赛中,《侗画人家》能够以独特的非遗记录手法和表现手法获奖。

2014 级以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总结经验,在2015级、2016级和2017级新闻采编与制作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专业毕业生的毕业作品课程教学中复制了这一做法,并提升了非遗视频节目采制的质量。4年下来,传媒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得到锻炼,也拍摄制作了一批质量不俗的作品。《一门手造》《纳福彩绣》《陶缘世家》《渡河公》《美丽瑶綉绣》《绣球小镇》等26部非遗传承专题片、纪录片在广西电视台和部分市县级电视台播出。

2016年以来,除了课程融入,新闻采编与制作、数字传媒与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影视动漫等专业学生和部分教师还参与了学院承办的教育部“中华茶文化+非遗文化”资源库建设,师生共同拍摄了《壮族三月三》《刘三姐歌谣》《谢庆良:泛舟歌海写传奇》《六堡茶技艺》等多部非遗纪录片、专题片和中华茶文化非遗节目短视频,学生多部作品在全国和全区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中获奖。《金凤腾飞》《锦绣南宁》等多部纪录片获得全国第四届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和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奖项。2018年6月,广西教改项目《将非遗节目采制融入高职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课题立项并进入全面推进阶段。4年时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累计拍摄非遗专题片、纪录片42部,中华茶文化教学资源库非遗视频86个。该院校园电视台配合非遗视频节目采制,多次直播学校组织开展的壮族“三月三”歌会、竹竿舞、泼水节等民俗文化活动,丰富了非遗节目的传承和传播。

四、探索经验、巩固成果、总结方法、提升技术,让高职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为非遗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4年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龙头,联动传媒大类5个专业探索“非遗视频节目采制”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经验。搭建校媒合作、产教融合平台,通过强化专题片纪录片制作课程和毕业设计中的非遗视频节目采制比重,配合“中华茶文化+非遗文化”资源库涉茶非遗节目的采制,达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培养了有非遗传承情怀,精策划、能写作、会拍摄、懂制作、善包装的应用型传媒人才。

通过项目实施,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为广西采编摄制10部以上优质非遗专题片、纪录片,记录和保存了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影像资料。2020年初,2017级新闻采编与制作学生拍摄的7部优秀作品在广西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向东南亚等地区宣传了广西非遗文化。近年来,部分优秀作品通过网络传播和提供给省、市、县三级电视台播放,助力宣传广西非遗文化,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017级有两组学生分别回到生源地广东省河源市和鹤山市,拍摄了非遗纪录片《与恐龙同行》《功夫咏春》,在当地电视台播放后广受好评。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项目实施,增强传媒类专业教师教学实践意识、改革创新意识,提升传媒大类专业教师参与和指导学生采制专题片纪录片节目的能力,提升师生团队与媒体互动和社会服务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达到“以文化人”的目标。传媒大类每个专业根据课程性质深入研究非遗视频节目采制融入教学过程的路径、方法和规律,使之真正进校园、进课堂、进专业,形成可资借鉴的教学经验、培养模式和理论成果。

综观国内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概念引入高校课堂,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兴趣,进行文化熏陶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有不少,但是将非遗视频节目采编制作融入传媒类专业课堂的却少见。

在精心策划采制非遗视频节目的同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教研室还拓展教学思路,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把完整的非遗知识体系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学、民间文化、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乃至民间神秘文化的好奇、关注与学习,让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在高校学子的心中生根开花。

五、结语

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课堂,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运用立体教学法,培养正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观。从了解、学习到传播、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职院校当前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刘奇葆.坚定文化自信服务当代发展[N].人民日报,2016-9-28.

②2019年《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年报》[EB/OL].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gxfybhw.cn/.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广西新闻网,2016-06-05.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60605/new-gx57536e48-14934327.shtml.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广西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广西贵港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