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深度学习变革的必由之路
——“学习共同体”2019年个人教育叙事

2020-02-23罗鹤军

师道(人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罗鹤军

在 “学习共同体”课堂变革中,读书、学习、观课、研讨,对于学校乃至区域的整体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课堂改变;课堂改变,学习才会改变。深度学习变革路在何方,力量之源到底来自何处?回顾2019年的 “学习共同体”建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本文拟从学习本质、课堂实践及学为中心三个维度叙述自己关于“对话”的经验和思考。

学习是相遇与对话

“2019年学习共同体课改中国行”上海站特别活动,主题是 “深度学习变革:领航学校的建设路径”。审视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思路和实践路径,首先是教师自己须提升境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教师作为教育者,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除了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以外,还须掌握关于 “学习”本身的教育智慧。

上海建平中学郑朝晖老师分享了 《学习共同体和语文学科本质》专题讲座。郑老师从 “学习文化”谈到 “学习自觉”,提出通过改变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继而改善学校的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相互倾听的学习共同体。

第一性原则,即回到一件事的本源、本质去思考问题。语文学科的第一性是什么呢?郑老师认为语文学科不只是知识结构的传递,而是经验、体验的积累与运用。学生通过学习鲜活的语言材料,在具体的阅读、对话、交流中增长实实在在的语用经验。为加深理解,郑老师带领我们逐字逐句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 《语文教学二十韵》。品读教育大家掷地有声的语文教育智慧,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语文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虚心涵泳,由文及人,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深度对话)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沿波讨源,文本思路、阅读思路、教学思路, “三路”合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思想)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切己体察,对话作者,倾听语言文字的细微声响)

…………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叶圣陶先生多年之前就提醒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当说书先生。这一节课我们可以先 “学到这里”、先 “读到这里”,但绝不是先 “讲到这里”。郑老师举例,一位98岁的清华大学老教授,竟弯下腰来向来自五湖四海看望他的学生深深鞠躬,表示自己真诚地道歉: “当年我确实是讲得很好,但影响了你们更好地学习,阻碍了你们大脑艰难地思考。”这样的举动看似反常,实则出于对 “深度学习”的意识。深度学习,就是不断艰难地思考,挑战自己的思维,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调动全部身心投入地学习,不仅仅包括知识、能力的学习,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理想、信念的学习。深度阅读,不仅仅是提取信息、了解内容,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挑战阅读,在规定的时间里深度学习,了解内容、学会解释、做出评价、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与核心要义。通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最突出的表现是能够把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框架中,提出新的思想和见解,有自己的见识、判断和思考。这样阅读,就读到自己身上来了,也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和发现。

“2019学习共同体课改中国行”上海站特别活动最大的收获,是在会议现场向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陈静静博士当面请教。陈静静博士说,“学习”,日语里含有 “勉强”的意思,好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勉强”起步,逐步进入学习的轨道,走上学习的正道。学习其实就是三种 “对话”。其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对话,是与自我的对话。从本质上说,学习就是和自我对话的过程。与世界、物质、书本的对话只是和学习材料的对话;与同伴的对话,是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下,在他人的促进、启发下进行的对话,通过倾听别人的发言,激发自己多角度地深入思考,结晶为自己的思想。从元认知的角度看,对话是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体悟的过程。对话有两种话语系统,即场面话语系统和真实话语系统。学生没有说出来的,可能比说出来的还要多。所以,老师不仅仅要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还要倾听学生发言时的表情与心情,及时、准确接住学生 “抛过来的球”,做出合适的判断、回应和引导。

学习是自主对话的过程,其精髓是自由、快乐地进入自主对话环节,对话越深入、越持久、越深刻,越是有效的教学。与对话相比,评价是外在的、单向的。因而教师评价学生要像外科医生使用手术刀一样谨慎,当评价语言与学生个体实际不相匹配时,会造成学生认知的矛盾,产生自我认知的混乱。教师的作用应该是通过对话去促进他,引导他,观察他,了解他。其他的手段只是外在的条件,而学生自己,每一位个体的学生,才是对话最为重要的核心。

经历具体的对话过程

2019年10月28日,兴化市实验小学报告厅, “泰州教育云”小学语文教师线下教学研讨活动,我执教了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盼》一课。重点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品读课文中 ‘盼’的心理活动,选择其中描写最为生动的两处仔细研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实现这一学习目标,我组织学生个体独学、小组互学、班级群学,为所有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学生读书有疑、读书有思、读书有得,经历了具体的对话过程,感受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学习作者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课堂的主要环节与过程如下——

1.出示核心问题,组织个体独立学习。该环节主要包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生动的两个地方画上波浪线,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思考。课堂提示:心理活动不仅仅用 “想”这个标志词,一个人的语言、动作有时候也能表现他的内心活动。

学生个体独立学习,默默地读,静静地思,读书有所发现,有所感悟,随时在书旁圈画批注,写下了自己的读书体悟。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读书发现。交流时,学生要轮流说。一个人说,其他人注意倾听,尽量不插话,可以用表情回应说话者,同学的发言对自己有启发时,及时用关键词做记录,等对方说完,再接着作补充。

3.班级讨论交流。选取文章的有力部分、有趣部分品读交流:你认为心理描写最生动的地方是哪里?重点围绕以下几处展开对话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脚步,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我请学生比较这几处心理活动,选择自己认为最生动的一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比较 “盼下雨”与 “盼雨停”的矛盾,感受“盼”的反常与不合情理。

4.小结:联系板书,思考作者是如何把 “盼”写具体、写生动的。学生在个体思考、同伴互学的基础上班级群学。 (特别的表达蕴含着特别的心情。围绕文章主旨,指向中心,通过心理、语言、动作和景物描写表现 “盼”特别的感受、特别的心理、特别的体会。)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杨金林现场点评——

罗鹤军老师的 “学习共同体”课堂体现了 “三个重视”。一是重视有深度的学习,组织学生个体自学、独学、思考,选择要点写感悟。安静的课堂,安静的学习,深度地思考,深度地学习。个体的独立学习时间充分、到位、有思维含量。没有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没有真正的语文阅读。二是重视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碰撞、整合、共生、提升,没有合作学习,没有同伴的对话交流,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提升。三是重视良好的语文示范。一言一行皆语文,罗老师以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给学生示范引领,带领学生诵读优秀诗文,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策略和阅读体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将学生带入语言的丛林,在文本的品读、讨论与对话中,获得审美体验和读书感悟。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泼泼的教科书。教师读写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也是学生成长力量的源泉。

泰州教育云线上教师评价——

王爱玲:课前罗老师经典诗文诵读,分享自己读书的方法:优秀诗文必须反复诵读,逐步化为自己的灵魂血肉;课上罗老师以核心问题引导孩子们独学、互学、对话、交流,让课堂真正转变成学堂;课后罗老师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指导孩子们练笔,指向本单元的习作训练。整节课,氤氲着浓浓的语文味。

校美琴:罗老师为孩子们建构了很好的交流话题,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一个孩子经历了独学、互学、共学的对话过程。孩子们在这样的互学过程之中真正感受到了文中小朋友的那份期盼、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那份匠心。课堂上保障了每个孩子的学习权利,让每个孩子的学习真实发生,这正是我们所追寻的最佳境界。

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实践让我重新思考 “教”与 “学”的关系。课堂上以活动板块组织学习活动,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个体独学、同伴互学、班级群学。倾听、对话、串联、反刍,逐步深入的讨论交流使课堂学习真实有效,学生学有所得。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组建成了一个整体,如同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结点,平凡而又非凡。学习如何真实发生?最重要的是建立师生、生生“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这需要师生在平常的每一节课中进行有意识的落实。

学为中心的 “对话课堂”

2019年关于 “学习共同体”在兴化市区域范围内做过三次分享交流,分别是垛田小学、开发区中心校和戴南小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每一次分享交流,对自己都是一次正向的激励,促使我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探索。

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现在回顾这三次分别讲了些什么,能够感受到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对学习共同体的认识和理解在逐步加深。正是通过分享,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自己对 “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

垛田小学讲座,主题是 “观课察学与对话课堂”。观课察学,从观课的视角改变开始。观课者从教室后面移步到学生中间,这是表象;从看老师怎么教、教什么到看学生怎么学、学什么、学得怎么样,这是关键。坐在学生中间,可以随时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审视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对话课堂建设从四个方面予以观察:教学境界与目标定位、课堂教学的科学合理、课堂关系的平等与互助、学生课堂学习权利的保证。察学的目的是为了改教。课堂察学,以时间轴为顺序,观察 “焦点学生”,留意 “关键事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关系的建立、有效对话的深入……通过察学,很多老师惊讶地发现原来我做了这么多的无用功,原来我的课堂有这么多的问题和不足,原来我还可以这么教,学生还可以这样来学。

开发区中心校讲座分享的话题是 “从语言文字出发,构建对话课堂”。从语言文字出发,首先是教师自己先学、乐学、善学。教师钻研文本有独特的感悟和发现,才能引领学生由言语感受向言语智慧纵深发展,组织好课堂上的对话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读一读:这个法,那个法,读懂教材是根本大法。朗读、默读、背诵是最好的备课,自己把课文读通了,读懂了,教学思路也就有了。想一想:教学解读要想一想文章思路与重点,想一想关键问题和学习活动,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可以发现教学的好思路。默一默:读一篇文章,需要掩卷沉思,反刍消化,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收获和见识,结构化提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课堂上学生学习、交流、对话时,教师的思维不能放假。由于之前教师自己对语言文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有较高的站位,随时参与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引领和点拨。通过引导学生倾听、对话、联结、反刍,建立更多、更深入、更有品质的对话关系。在对话课堂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学习的进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思维越来越清晰,表达越来越准确,发现越来越丰富。这不是学生 “本来的好”,而是老师 “教出来的好”,是能体现教育智慧和力量的好。

戴南小学讲座自己印象特别深刻,与老师们讨论的主题是 “问题担当,构建学为中心的对话课堂”。这个主题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已经酝酿很久了。从教学解读到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始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学为中心,为学而教,建立相互倾听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解读依据课程标准和语文课改的要求分步实施,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提出问题、品读讨论、实践拓展。我的朋友高子阳老师曾经提出阅读一篇文章要问自己 “六个一”,即提炼一个词语、找到一个关键句子、选择一个重要段落、提出一个主问题、设计一个学习活动、发现一个文本特质。其中提出一个主问题是教学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比如课文 《桂花雨》,提出问题:说说桂花给了 “我”哪些美好的回忆呢?对作者琦君而言,文章仅仅是写桂花吗? 《不懂就要问》:孙中山学习和别的同学有什么不一样?先生今天有什么不一样?这一节课跟平常的课有什么不一样? 《司马光》 《王戎不取道旁李》两篇小古文,可以提问:司马光、王戎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少年周恩来为何立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作为读者的你准备为何而读书呢?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通过这些主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读书讨论、读书对话,抓住文章的主旨,感受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校中学习的本质,就是在教师的介入之下,学生自主地、合作地进行的对话活动。简而言之,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学习。这种 “对话”学习,是深度学习变革的必由之路,它将改变我们的课堂,也将改变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
简论中学体育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构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
如何运用“学习共同体”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