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全媒体时代广播如何做好应急报道
——以“中国之声”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报道为例

2020-02-23焦育栋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突发事件应急

□ 焦育栋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秩序乃至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和冲击,它既考验了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也检验了各级电台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方面的能力。

一、“中国之声”疫情报道节目的特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笔者持续收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以下简称“中国之声”)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认为其报道呈现出6个特点。

(一)专题节目有特色

疫情期间,“中国之声”推出了两种类型的专题节目。一种是临时改版的节目。2020年1月26日(正月初二)开始,“中国之声”将每天19:00—20:00的《新闻晚高峰》改版为《中国之声抗击疫情特别报道》,并从1月29日开始在9:30—12:00和13:00—16:30的两档《新闻进行时》中,利用10:00—11:00和15:00—16:30时段分别转播央视的《战疫情特别报道》,从而以上述3档特别节目为依托,加大了涉疫情报道的力度,拓展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另一种是在常规节目里临时推出的专题节目。如2 月13 日22:00—24:00《央广夜新闻》中断正常播出,推出专题节目,详细报道了全国19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以外16市(州)的最新进展。

(二)内容新鲜有听头

自2020年1月26日开始,“中国之声”全天各档节目几乎全部围绕抗击疫情这一主题展开,且报道内容丰富,角度多元,贴近民众,时效性强,充分展现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战疫情的场景,如2 月17 日13:00—15:00《新闻进行时》先后播出了《新冠肺炎患者张敏的治愈日记》《江西对95%新冠肺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疗法》等16条涉疫情报道,囊括了患者救治、设备研制、网上上课、复工复产、小区管理等疫情防控期间各地的最新报道。这足以说明“中国之声”在采编播环节投入的力量之大,涉疫情报道的思路之宽、反应之快。

(三)独家报道有分量

“中国之声”涉疫情报道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其独家推出的3个系列报道:一是以日记体呈现的“天使日记”系列报道,每篇报道引用5—6位医护人员的音频,讲述他们在武汉救援一线的经历和感受;二是2月15日开播的“医护人员心理防护手册”系列报道,针对部分医护人员面对疫情危机和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而出现的心理压力大、失眠甚至感染新冠肺炎等问题,邀请心理专家传授调节心理的实用技巧,让听众从侧面真切感受湖北救援一线的真实情况;三是“抗击疫情小贴士”,采用对话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等权威专家的方式,讲述“购买、使用口罩时应注意什么”“不同场合和人群应如何选择口罩”“如果您有疾病流行地区居住旅行史,或与这些人有过接触,应当如何应对”等防控常识,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消除恐慌情绪或模糊认识。以上3个系列报道主题抓得准,聚焦“一线医护人员”和“科学防控知识”两大热点,并以独家系列报道方式呈现,内容新鲜实用,有效提升了“中国之声”涉疫情报道的受关注度。“中国之声”还以人物专访的形式对“天使日记”系列报道里的典型人物进行追踪报道,进一步挖掘了相关素材的价值。

(四)舆情报道有力度

疫情期间必然有一些负面新闻,它们不仅无法回避,有时甚至格外引人关注。“中国之声”在“黑龙江对隐瞒不报、违规聚集出重拳”“天津宝坻百货大楼聚集疫情超万人被隔离”“武汉三天集中拉网清底大排查进行时:确诊患者百分之百应收尽收等五个‘百分之百’能否落实到位”等涉疫情舆情报道中,没有回避问题,坚持用权威数字和权威介绍来解读真相,既对群众关切的问题做出了回应,又对事实真相进行了权威解读,对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产生了积极作用。

(五)公益广告有创意

近期“中国之声”在一些商业广告中增加了防控疫情的内容,如“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飞鹤奶粉提醒您:疫情时期,全面认知,科学防护,众志成城,抗击肺炎,飞鹤奶粉,中国销量遥遥领先”“抗击疫情,绿森林硅藻泥爱心呼吁:勤洗手,戴口罩,从我做起”等。这些广告既推介了相关企业品牌,又以朗朗上口的方式宣传了疫情防护知识,烘托了疫情防控的浓厚氛围。

(六)媒体融合有新意

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之声”与央广网,“中国之声”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云听APP,央广新闻APP等新媒体平台互为依托,密切协作,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每一条涉疫情报道的潜力价值,实现了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报道形式的多维传播辐射。如2 月17 日上午,“中国之声”播出《天使日记:我会再来武汉,吃一碗正宗的热干面》报道后,当晚“中国之声”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央广新闻APP 等平台就分别推送了其文字版和音频链接,使该报道得到了更广泛的宣传和扩散。

二、“中国之声”疫情宣传的不足

(一)播稿准确率下降

疫情防控期间突发新闻多,加之备稿仓促,导致主持人、记者播错数字、地名,播稿串行,弄错时间等问题时有发生。如2月16日7:03,“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女主持人将稿件中的“湖北省”说成了“武汉全省”等。

(二)个别节目内容编排粗糙

由于涉疫情报道数量多、时间紧、任务重,疫情期间“中国之声”的节目编排略显粗糙。如每天19:00—20:00 的《抗击疫情特别报道》采用了一条接一条播出N 条记者报道的方式,像把一堆材料一股脑地灌输给听众,内容编排缺乏条理性。对此,应设立“专家观点”“权威发布”“各地动态”等栏目,对相关记者报道一一归类,以增强节目内容的条理性。另外,该节目还应设立互动话题并插播听众留言,以增强节目互动性,使听众有机会表达“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愿望和心声。

(三)广告审核不到位

疫情期间,“中国之声”仍有播出春节出游、春节档电影广告的现象。由于抗击疫情需要,全国各大景区普遍暂停开放,春节档电影全部撤档,“中国之声”却依旧播出这些广告,有误导听众之嫌。另外,“中国之声”虽针对疫情推出了类似飞鹤奶粉、云南白药等品牌宣传“软”广告,但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的纯公益广告却不多。

(四)系列报道应加强

“中国之声”虽推出了“天使日记”等3个系列报道,但每天所播大量涉疫情报道仍偏重一事一报,系列报道力度偏弱。除了现有的系列报道,“中国之声”还可以考虑推出各省市和解放军援鄂医疗队与时间赛跑、积极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系列报道,各省市帮助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的系列报道,后方人员关心援鄂医护人员家属、解决其后顾之忧等的系列报道,回应全国听众的关心关切。

(五)新媒体平台差错率上升

“中国之声”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央广网在疫情防控期间推送了大量稿件,导致个别推文中不时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文不对题等问题。如2 月17 日央广网《感染了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如何渡过心理难关》一文,就将“不要害怕它”写成了“不害要怕它”。

三、全媒体时代广播做好应急报道宣传的建议

(一)必须坚持党媒姓党,准确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这是各级电台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的原则和前提。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每当出现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微信、微博上往往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观点甚至谣言,其中既有一些群众因认知错误而以讹传讹,也有一些好事者或别有用心的人,甚至是国外敌对势力借机造谣生事。对此,各级电台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自觉肩负起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媒体责任,努力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在第一时间认真诠释解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引导群众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

(二)必须锤炼一支听党指挥、素质过硬的采编播队伍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刻,从1 月26 日(正月初二)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先后派出以73名共产党员为骨干、共140人的报道团队分批奔赴武汉疫情一线采访报道。团队成员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不怕困难和艰险,深入践行“四力”要求,用一篇篇增信心、强决心、稳人心、暖民心的报道和一帧帧生动细腻、情感饱满的镜头画面,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展现了新闻工作者践行初心与使命的担当。这是“中国之声”此次涉疫情报道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组织保障。各级电台应该借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做法,坚持未雨绸缪,通过持之以恒地抓政治业务培训,锤炼锻造一支讲政治、顾大局、肯吃苦、高素质的采编播报道队伍,为今后可能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奠定强有力的组织基础。

(三)必须有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涉疫情报道期间,“中国之声”主持人、记者以及“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央广网等新媒体平台之所以小错不断,根本原因在于在疫情报道重压之下,工作有点应接不暇,进而忙中出错。为此,建议各级电台为应对可能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提前设立应急预案,在预案中明确主持人、记者在应急报道中的注意事项,如注意核实稿件里的数字、地名、时间等;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网站等新媒体平台要坚持以老带新,让有经验的编辑负责审稿把关。

(四)必须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涉疫情报道期间,“中国之声”根据疫情报道的需要,对近期报道重心、内容编排、节目形式等做了较大的调整变化,但也在所有节目中沿用了原有的每半小时刷新一次内容的轮盘式滚动播出模式,以方便听众进行规律化收听,这一做法值得各级电台在突发事件应急报道中借鉴。因为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显然不可能继续按部就班地保持原有播出模式,因此“变”是必然,但一下子“变”得太多,既容易流失听众,也会让主持人对新节目无所适从,甚至可能降低节目质量,因此要在应急报道具体实践中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最佳平衡点。

(五)必须讲究报道技巧

结合“中国之声”的涉疫情报道,各级电台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时,一是要选准切入点,努力从公众最关注的角度挖掘线索、展开话题;二是要重视灵活运用独家报道、系列报道和后续追踪报道等手法,使报道内容更具震撼力、影响力;三是进行舆情报道时,一定要注重调查研究和客观理性分析,实事求是,敢讲真话,不文过饰非,不敷衍塞责。

(六)必须牢固树立融媒体理念

各级电台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报道中,必须跳出传统广播的思维藩篱,积极依托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平台,对应急报道稿件做多维传播推送,使其产生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突发事件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