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类广播节目实践探索
——以《梦晓时间》为例

2020-02-23牟浩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心理咨询听众

□牟浩

一、《梦晓时间》简介

《梦晓时间》是上海东方都市广播打造的一档心理情感类广播节目,时长两小时左右,节目形式以心理游戏、案例解读、广播剧播放为主,旨在为听众打造一个相互倾听、心理疏导的平台,节目题材囊括了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情感与婚姻、工作与生活、家庭与子女等。节目中,主持人与听众共同分享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并提供专业的情感疏导和心理咨询。节目主持人亲切、温柔的主持风格以及专业独到的咨询疏导,让《梦晓时间》成为了一档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节目,真正实现了节目创办的宗旨,为爱家、爱生活的人们提供心灵缓释的基地。

二、情感类广播节目的传播优势

在网络媒体盛行的时代,情感类广播节目带给听众的“参与性”和“慰藉感”是其他形式媒体难以替代的,这是由于广播传媒“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特性。分享者不会在节目中露面,自然也就敢于讲述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真实情绪,这种“真实性”也就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产生“情感代入”,感觉自己成为了节目的参与者。

网络媒体、短视频的兴起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影响,当下的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个性和真实表达,在话语体系上“不在乎理性的建构,而在乎感性的狂欢”,网络让人们不再惧怕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抑郁、失落、空虚、绝望之类的情绪在社交媒体上愈发常见,这就说明当下的人们急需情感方面的慰藉与共鸣。然而当下盛行的短视频、网络综艺等呈现出的往往是一些制作精良、光怪陆离的视频图画,移动网络的便利性更让人们随时随地接受这些图文信息的轰炸,久而久之就会感到麻木,甚至产生“审美隔离”——有些人开始觉得视频图文中的精致细节和画面只是一种营造出来的“形式感”,从而产生排斥心理。这种审美隔离反而让情感心理类广播节目呈现出简洁、干净的感觉,因为在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的情境下,听众所接收的信息是相对单纯的,这就减轻了听众的压力,使得广播节目更像是一片免受信息轰炸的“净土”,听众也因此更能聚焦于节目的内容本身,更容易将自身情感与节目内容联系起来,由此产生的自然是如释重负的慰藉感。

三、情感类广播节目的制作理念

为了凸显出情感类广播节目的参与性和慰藉感,制作者在内容采编上应着力于“真情”,要鼓励听众分享自己的真实际遇和真实情感,展现当代人愈发复杂的心理现状,并为听众提供专业有效的分析建议。

(一)选材应注重真实性与共情

《梦晓时分》注重的是情感和心理层面的干预和疏导,因此节目主要围绕心理案例的事实铺垫和专业分析两个层面展开。首先,在事实铺垫层面,情感类广播节目应该关注生活中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问题,比如情感或婚姻纠葛、子女教育、代际价值观冲突、职场烦恼等。这些事件通常是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的直接来源,听众也能结合自身经历而代入感情,产生“主人公意识”。为此,节目主持人在事实铺垫的环节也应该敏感地抓住主要矛盾,既要循循善诱,也要思路清晰,让事件背后的情绪障碍、观念冲突、心理现象更直接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二)要突出情感心理咨询的专业性

在情感心理分析层面,情感类广播节目应做到专业、准确,节目制作人、主持人和专家、嘉宾之间应做好事先沟通和准备,对一些常见的、普遍的情感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的设想和研究,这样才能在直播过程中产生默契,并且有助于话题的升华,针对某一具体事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让更广泛的听众群体获得共鸣并接收到有效的建议,产生思考的动力。

四、推动情感类广播节目的长远发展

情感类广播节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流行,多年的发展也让这一领域暴露出一些较为典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题材选择的同质化以及主持人水平的良莠不齐。对此,要善用创新思维,不断优化情感类广播节目的制作,才能满足新时代听众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

(一)注重创新,避免内容同质化

不少情感类广播节目在内容选材方面都有同质化的倾向,喜欢选择负面内容来博取眼球,大量使用一些不道德事件作为节目元素,比如婚外恋、早恋等话题,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来制造悬念、吸引听众。这样的做法虽然能产生一定的节目效果,但是从长远、宏观的角度来看,过多过滥地使用此类素材制作节目,会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

为了避免内容同质化,《梦晓时间》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节目中增加了心理游戏环节,让听众参与心理测试,根据其测试中的选择来分析判断背后的性格、心理依据,这就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新颖性;同时节目还会邀请专业的心理学家来解读案例,对具体问题进行剖析,揭示其背后的共性问题、心理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就增强了节目的专业性、普适性;节目最后半个小时会播放广播剧,给听众一个放松情绪的空间,这就增强了节目的播放效果。此外,《梦晓时间》还注重传播正能量,不仅展现生活中的难处与困惑,更让听众学会勇于面对困境、积极寻找解决之策,并且会结合专业的心理分析和情绪干预技巧,帮助听众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增加节目的说服力与可信度,真正为听众提供一个舒缓心理压力、寻找解决方案的平台。

(二)主持须坚持学习,提升专业性

情感类广播节目长期存在主持人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专业素养较为低下的主持人比较缺乏心理咨询方面的基础知识,在交谈和案例分析时容易有先入为主的偏见,缺乏倾听的耐心和真诚;还有一些主持人在主持技巧方面存在短板,引导提问的方式和节奏欠佳,导致一些重要细节没有被充分展现出来。

因此,主持人必须坚持学习,尤其是在心理咨询、主持技巧两方面要不断提升专业性。《梦晓时间》的主持人一直很注重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拥有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证书,而且专注于情感类节目的主持,积累了丰富的主持经验和心理咨询经验,多次获得“上海市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中国广播电视文艺奖”“上海市广播电视政府奖”等奖项。另外,在节目中也要灵活运用一些主持技巧,鼓励和引导对方敞开心扉,要善于从对方的语气、语速中判断其情绪和心理状态,运用暗示、说服、教育、督促等方法帮助对方调节情绪,让对方建立起与主持人之间的信任感和平等感。更重要的是,主持人必须避免说教化、理论化的语言,要多采用平实通俗的表达,通过一些寓言故事或比喻类比的手法将晦涩拗口的理论话语变得通俗易懂、直击人心,让听众从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中得到启迪。

五、结语

情感类广播节目的制作者与主持人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广播节目并不能代替专业的心理治疗,情感类广播节目要完成的任务是“表达”“传播”和“科普”,唤起社会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帮助听众形成直面问题的态度,给予那些被生活困扰的人们一个放松心灵的空间。所以,以心理情感为主要内容的广播节目一定要“干净整洁”,去掉声色绚丽的浮华;也要温暖睿智,充盈理性睿智的思想;更要让听众听到好的故事,感受人生的悲欢,带给他们有益的感悟与思考。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心理咨询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表达心情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