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提升之道

2020-02-23王子君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意境诗词传统

□ 王子君

近几年,各类综艺层出不穷,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大多是以明星来博眼球、制造话题,其中充斥着炒作、虚假、“剧本式”真人秀,甚至不乏低俗内容,这种现象引起了业内担忧和部分受众的强烈不满。在此形势下,一批被称为“荧幕清流”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相继登陆荧屏,依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电视艺术以及传媒语言,构建出具有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综艺节目的质量和审美。然而这类节目如何在市场急速的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赢得受众认可,还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

一、成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之要素分析

文化类综艺节目构建的是以人文、历史、诗词为载体,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文化荟萃。在真人秀遍地的泛娱乐化时代中,文化类综艺节目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依靠的不仅仅是独树一帜的节目风格,更契合了当下人们对于高雅文化艺术的追求。本文以近几年大热的现象级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分析文化类综艺节目收视与口碑双丰收的成功之道。

(一)打造美丽框架,满足观众视觉需求

朱光潜先生曾在著作中指出:“悲剧表现的是理想化的生活,即放在人为的框架中的生活,它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现成找到的艺术作品。”①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都总是从现实生活中来,也必定要高于现实生活。

《中国诗词大会》固然在内容上十分精湛,但其精美绝伦的形式之美也是不容忽视的。该节目以“水”元素打造丽水舞台,设计灵感来自于具有浓厚中国传统风格的“画卷”,主色调一直追求“高雅、清新、绮丽”,配上现场选手答题和专家解读,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二)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情景交融尽显意境美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这种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统摄了美学范畴和艺术观念。传媒以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虚拟地重构时空,打破固有线性关系,这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绝佳的条件。而在手段与形式上,又采用了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审美表达,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穿越古今,营造出新的审美意境。

所谓意境,即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所追求的“象外之象”。中华文明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些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遥远的历史资料不易为当代人所理解,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独具匠心的节目策划、剪辑和丰富的镜头组合化解了这一难题。《中国诗词大会》运用传统手工艺沙画、手绘等艺术形式,使诗词与艺术相融合,双向浸润,大大丰富了文化的传播形式。独具特色的“飞花令”环节,以古代文人雅士经常玩的文字游戏展示诗词的美妙,既抓住了观众的心弦,又在选手与选手的短兵相接中体会到了古代文人纵情文字间的豪爽与大气,以此来诠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节目形式的创新与突破

文化类综艺节目虽然主打文化品牌,以文化传播为主线,但其作为综艺节目必须保持应有的娱乐精神和新鲜感,这也就决定了文化类综艺节目必须在各个方面各个角度都有所创新,力求突破。《中国诗词大会》柔性叙事和激烈赛事并重,跳脱出一味说教,以比赛形式激发受众的“游戏本能”。“百人团”和选手对抗赛,让比赛充满悬念,古代文人雅士经常玩的“飞花令”游戏让节目内容妙趣横生也激动人心,整个节目以竞赛形式呈现,既有紧张刺激,又有柔性舒缓,再加上蒙曼、郦波、康震等知名教授对于诗词及其意境和背景的细解,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中的意境,而将这种意境“情景化”正是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主持人对现场嘉宾自身故事的挖掘,虽然有着综艺节目一贯的套路,但因为衔接得当且恰如其分,反而多了几分人文关怀。理性与情感并重,柔性与刚性并存,让节目尽显立体化、多样化。

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提升之道

文化类综艺节目近两年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在当前资本跑马圈地、网络自制节目层出不穷、各大卫视争抢收视率的大背景下,这类综艺节目仍显得有些势单力薄。文化传播作为今后的主流,如何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当前电视人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承载文化内容,提升文化属性

从显性层面来说,文化类综艺节目自然要与文化挂钩,这不仅仅是节目内容,更是一种生产战略。

1.节目立意:文化担当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都会在演进中沉淀,在沉淀中爆发,中国文化想要得到更多弘扬,就要让文化在自己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电视节目作为传播受众最广的传媒方式,应该借助自身优势将中华文明的内在爆发点发掘出来。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一种“文化+综艺”的新型节目模式,既要满足综艺要求,也要满足文化要求。文化方面,节目所要做的应该是文化挖掘乃至创新而不应是文化猎奇,应当处处体现文化所具有的一个“雅”字,进一步放慢节奏,带观众细细品味中华文化里的百转千回、低吟浅唱。

2.节目开发:融会贯通

当前的许多文化类综艺节目均以定向文化为主体,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等,这种模式固然可以挖掘出精细内涵,但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华文化是融会贯通的,诗词经史、歌舞雅乐、书信成语都是相辅相成的。古代的诗歌最早是用来吟唱的,诗词乐曲原本就可以很巧妙地结合,因此譬如《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诗词就可以配以乐曲。文化虽有分化,但中华文化本质来讲是不能割裂开的,如果文化类综艺节目可以将这些文化结合起来,从浅尝辄止到文化荟萃,将可以有效地提升这类节目的质量和内涵。

(二)品牌与互动,延长文化产业链

在新媒体强势崛起以及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网络平台已然成为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节目制作团队可以尝试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生态传播系统,把文化品牌从静态延伸至动态,构筑一条完整且健康的文化产业链。

优质的文化内容一方面能够将节目本身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还能带来较好的衍生品牌效应。节目策划与制作团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宣传,对媒介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突破传统的固定思维,实现节目内容的创新发展和节目效果的最佳呈现。

《中国诗词大会》在互动性方面可以说做得十分成功。在现场,通过选手答题对错而制造出的悬念和紧张感可以牢牢抓紧观众的心理;在场外,通过扫描屏幕下方二维码、关注央视官方微博账号等方式吸引观众参与进来,提升用户黏性,在调动观众积极性的同时也将观众的目光牢牢锁定在节目上。

(三)注重节目创新,内容为王

无论是全媒体宣传造势保驾护航还是文化产业链的开发,其核心都在于是否能做好节目内容,是否能够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语境巧妙结合。传统的综艺节目以竞赛为主,要想在节目内容上推陈出新,媒体人应该注意突破这一惯性思维。竞赛闯关这一节目形式虽然会营造出现场的紧张之感,紧扣观众心弦,但若不加强创新,难免会让观众丧失新鲜感。《中国诗词大会》虽然同样是以竞赛答题的方式为主,但独具特色的“飞花令”环节和百人团的设置已经与传统的单纯竞赛模式拉开了距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泛娱乐化时代下,由于过度娱乐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促使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一股清流缓缓流出,并在近几年全面“井喷式”爆发。在国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媒体人应该勇挑文化传播的重担,传承中华优秀文明,而“文化+娱乐”的新型模式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当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整体提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借鉴优秀作品,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优点,并做出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

注释:

①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中英文)[M].北京:中华书局,2012:44.

猜你喜欢

意境诗词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老传统当传承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