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晓风残月的柔软
——柳永词的抒情特点专题研读

2020-02-23昆明市第一中学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雨霖海潮长调

昆明市第一中学 张 静

一、活动设想

柳永的《望海潮》《雨霖铃》创作时期、背景不同,所体现出的心境也不同。《望海潮》主要表现出词人对杭州美景、都市繁华的赞叹喜爱等,《雨霖铃》则侧重于表现自己仕途不顺、恋人相别离的凄凉伤感等。两首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用了铺叙的手法,铺叙是长调慢词的主要特征,《望海潮》这种赞颂之词跟汉大赋极为相似,汉大赋典型的表现手法就是铺张扬厉、状物写景的铺叙,《雨霖铃》也是铺叙而成的长调慢词,和《望海潮》相比,更能体现词人高超的抒情技巧。

孤立的单篇诗歌教学,只能实施一首诗的理解鉴赏,依据铺叙手法这个整合点,整合《望海潮》《雨霖铃》《蝶恋花》《八声甘州》,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对比它们铺叙手法的不同之处,找到几首词的异同,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两首词的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而且跨越创作时间的限制,对柳永从18 岁到40 岁的经历有全面的把握,对其词主要的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有总体认知,对柳永的创作风格也有大体认识,为阅读柳永的其他词作找到一种方法,以此鉴赏他的更多词作。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柳永词柔美的语言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词中描述的画面。

2.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分析铺叙的差异,学会对比阅读诗词的方法。

3.赏析柳永词中真挚的柔情及抒情特点,学会从不同角度鉴赏诗词。

4.积累并赏析柳永的经典词作,深入认识柳永在文学史上的成就贡献。

三、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整理《望海潮》等四首词的写作背景及评价文章;整理《蝶恋花》和《八声甘州》字词句的解释;学生自主翻译《望海潮》和《雨霖铃》;读懂《蝶恋花》和《八声甘州》字词句的解释;搜集柳永的生平经历。

(二)课堂实施(3课时)

导入:宋代词的体制、风格有三次显著的变化,从以“花间派”为主的唐五代词向宋词的过渡,晏殊、张先等人是其表率;宋词的发展创新形成了全盛的局面,柳永、苏轼、秦观等人是主要代表;南宋词的进一步成熟以及“豪放派”词作的出现,以李清照、周邦彦、辛弃疾等人为代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柳永以其独特的“长调慢词”为词体的发展变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长调”一般长于小令和中调,字数在91 字以上;“慢词”指词调的节拍舒缓悠长。篇幅加长,曲调舒缓,扩大了词作的容量,便于具体细致地描写景物,更加充分地抒发感情,用“长调慢词”体现了柳永对人生世事独特的思考。

任务一:赏析《望海潮》的内容情感

【活动一】把《望海潮》改编成一段宣传词,向《旅游杂志》推荐杭州。

提示:可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方面分层介绍,在原诗的基础上加以合理想象。

【活动二】分析《望海潮》的内容结构及情感。

出示写作背景:18 岁的柳永在公元1002 年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公元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前往拜谒。

提示:上阕写景,下阕写人。上阕分别从地理、历史角度、风景、人口角度以及城市经济角度赞美钱塘;下阕写西湖的美丽景色,是钱塘人游乐的背景,描绘城中民众的游乐图景,从写普通民众转为写达官贵人对杭州美景的陶醉,结尾借赞美钱塘风光奉承赠词的对象。

任务二:赏析《雨霖铃》的内容情感

【活动一】假设你是导演,把《雨霖铃》分解成特写镜头描述给演员。

提示:可分解成离别前、离别时和离别后三个镜头,在原诗的基础上加以合理想象。

【活动二】分析《雨霖铃》的内容结构和浅层情感。

提示:《雨霖铃》上阕开篇交代送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之后五句是叙事,从送别酒筵、客船催行次序道来,以事传情,隐含着和爱人依依惜别之情;末三句借景抒情,描写辽远压抑的江天沉云之景,凸显惜别之情深重。下阕首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明主旨的句子,从上阕离别时的惜别之痛过渡到下阕离别后的思念之哀;紧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反问,进一步增强深化抒情。“今宵酒醒何处”承上阕的“都门帐饮无绪”,体现逻辑严谨的铺叙;“杨柳岸,晓风残月”借景抒情,抒发了分别后的孤独寂寞之情,构成了“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意境之美。

【活动三】围绕“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合作探究《雨霖铃》除了抒发男女离别之情外,还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风情”解释:①丰采、神情;②怀抱、志趣;③风雅的情趣韵味;④男女相爱之情;⑤色情;⑥风土人情。

出示写作背景:公元1008 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受到严厉谴责,初试落第。公元1024 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离别时作《雨霖铃》,后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曾在《鹤冲天》中写“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据说直接导致宋仁宗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仕途就这样基本被葬送了。柳永原本以为能填得一手好词能为自己增仕途砝码,不料反而是人生行程中的绊脚石。仕途上的不得志促使柳永到民间寻找寄托,获得成就感,但为了生计还得到处宦游干谒,于是就有了更多的矛盾和无奈。叶嘉莹说:“他浪漫的性格跟他的儒家传统的仕宦家庭环境相矛盾……他的音乐才能跟浪漫的性情与他自己要追寻政治上志意的实现矛盾。”

提示:“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可理解为怀抱、志趣纵有千万种,我又能对什么人诉说呢,这种情感倾诉道出了千百年来怀才不遇者的共同心声。“千种风情”除了恋人之间难舍难分的情意,还包含对京城生活的留恋、仕途的不得志、有才不被用的感慨、前途的渺茫、知音难觅的遗憾、旅途的劳顿、生活的无奈……分别的恋人可以从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失意的士子能从中觅得人生的慰藉,劳顿的旅人会有心灵上的共鸣,饱经生活风霜的羁客也会有被理解的释然……《雨霖铃》不仅写出词人的亲身体验,而且写出了市井小民心中都有,却难以表述的情感。

任务三:探究《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抒情特点

【活动一】概括《望海潮》《雨霖铃》在抒情上的相同之处。

明确:都用了铺叙手法来抒发柔软之情,《望海潮》从自然美景到市民生活到对官员的夸耀,场景层层铺叙,渲染出一个繁华安逸的杭州,表现喜爱赞叹之情。《雨霖铃》从傍晚到第二天凌晨,从长亭到楚江到杨柳岸,场景层层铺叙,渲染送别凄凉的氛围,抒发悲伤痛苦之情。

【活动二】合作探究《望海潮》《雨霖铃》在抒情上的不同之处。

提示:《望海潮》开门见山,铺写得过实,缺乏情感的感染力和引发诗意想象的空间,少了点触动人心的情感力量;《雨霖铃》的铺叙虚实结合,充分展现了言内之意和言外之境,运用铺叙将感情与节令、天气、景象等结合在一起,并融入眼前的感伤、将来的落寞,运用细腻委婉的抒情词语抒写柔情,采用借景抒情,继承了诗意的境界之美,达到写景、叙事、抒情的有机统一,重重渲染,使感情得以步步推进,感情色彩更浓重。

【活动三】合作探究铺叙手法与柳永词抒情的关系。

总结:柳永的笔头有声有色、有情有味;柳永的心头有天真稚气、柔情似水;平仄声里,溅得宋词好婉约。“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李清照《词论》),柳永开启了宋词的新篇。他的浪漫性格和音乐才华,被达官贵人乃至皇帝所不齿,屡次科举的落第使他以一个失意文人身份流连歌楼妓院,以悲剧的心态体验人生世间的种种不幸。他用长调慢词表现男女恋情、离情别绪,而铺叙有利于叙说情事、展现心怀,所以铺叙就成了他常用的方法。

(三)课后学习

学生从铺叙的角度,赏析《蝶恋花》或《八声甘州》的内容、结构和情感,写一段不少于200 字的赏析文字;用铺叙的手法以“傍晚”为题写一段话。

四、活动感评

诗词的世界是广阔的,老师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与其零散地学习一首首,不如整合成一个专题学习;与其单一地从老师那获取,不如自己去积累阅读,教师要做的是利用课堂让学生找到鉴赏诗歌的规律,摸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以铺叙为整合点,整合四首诗歌,帮助学生找到鉴赏柳永词的突破口,以便阅读更多的词作。

诗词的情感是鉴赏的重点,情感的理解要找恰当的突破口,结合诗词的特点找到铺叙这个突破口,顺势理解内容和情感,在设计活动时注意情境的创设,改编成宣传词、分解成特写镜头,此类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表达自己对诗词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诗词最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的是诗人朴素的真情,不管是赞美或悲伤之情,柳永词铺叙手法的主要特征是写实与直陈,即事言情,直抒胸臆,不求含蓄,只是抒发触动自己心灵的真实感受,这提供给学生写作上的借鉴,让学生说真话、叙真情。

猜你喜欢

雨霖海潮长调
草原的长调
在海边
草原长调
题庐山三叠泉
一字一句总关情
望海潮·八里湖
长调
长调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望海潮·庆嫦三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