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0-02-23深圳市大鹏新区华侨中学
文/深圳市大鹏新区华侨中学
情境教学作为教育学理论正式提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而把情境教学思想广泛推向人们视野的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杜威将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学过程的必须。
一、教室外的生物课堂
教学实践证明,在生物课堂上,无论教师的语言描述多么精彩形象,无论多媒体呈现的图片多么精美逼真,都不如让学生见到实物,真正身临其境有效果。例如,在进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时,以校园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分组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记录所看到的生物,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进行“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时,也可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植物,让学生亲眼看到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六大器官,亲手感触花的花柄、花托、花萼、花瓣和花蕊等结构。创设这些教学直观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二、教室内的“生物角”
教室里的生物,不仅可以美化教室,利于班级文化建设,也可以因地制宜的成为教学道具,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情怀。因此,在笔者所带的班级教室,常常会建议他们添置一些生物,比如绿萝、吊兰、芦荟、天竺葵等绿色植物;也可以养几条鱼,由学生轮流照顾,在教室书架的上层,布置成精致的“生物角”。这些生物都将在生物课堂上发挥大作用,例如,在“植株的生长”中讲到无土栽培,信手拿来一盆吊兰,无须过多解释,学生马上会意;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实验中,教室的天竺葵就是现成的实验材料;在讲到“鱼”时,现场观察鱼的游动,加上教师的解说,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鱼鳍的作用,掌握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
三、教室里的简易生物实验
许多基础教育学校,由于教学条件所限,能够真正开展的实验很少。生物是注重动手实践的一门科学,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机会,是每位生物教师的责任。通过探索和实践发现,许多教学内容在教室里就可以开展简易实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种子植物”教学时,将提前浸泡好的花生、大豆、玉米等种子和放大镜一起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课桌上就可以观察种子的结构,比较单双子叶的不同;在进行“心脏”教学时,把听诊器带到教室,让学生相互合作去发现心脏的位置;在进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时,让学生分组实践膝跳反射。
四、打造诗意的生物课堂
目前普遍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被社会公认为最具文学性、最有诗意的生物教科书。翻开教材,每章首页的诗词和配图,对该章的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可谓古典诗词与生物知识相得益彰。充分利用教材,引经据典,用文艺的方式传授生物知识,达到文理交融,是生物老师追求的一种境界。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说明春天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在讲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吟诵古诗、现代诗、成语、谜语,或者展示相关图片,绝不是跑偏,而是教学情境需要。打造诗意盎然的生物课堂,不失为学科融合的典范。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
五、课堂外的生物实践课
与局限于课堂内的学习方式相比,毫无疑问,学生对课堂外的实践充满激情和向往。值得提醒的是,基于安全等不可忽视的因素,生物教师应该酌情开展,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机会。例如,进行“节肢动物”教学时,带学生参观本地某所昆虫馆,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上相应的知识,更涉猎到许多课本外的知识,从而也提升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生物情怀;进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时,凑巧,某次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本市召开,我们组织了部分学生亲临现场,去感受国际一流的植物学家做学术报告的气氛,体验会议赞助公司展台提供的科研仪器,盛会带给他们的震撼,可以说影响他们的一生,以致很久以后他们仍回味无穷。当然,各地条件差异,这样的机会无可模仿,我们因地制宜,从基本做起,比如带学生采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也是对他们学科素养的一种熏陶。
综上所述,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广大一线教师应该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作为一线初中生物教师,立足于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创设特殊教学情境的探索,在此列举出来,旨在抛砖引玉,拓宽思路,与本专业的教师和学者们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