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

2020-02-23信宜市贵子镇中心学校

师道(教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德育工作意识

文/信宜市贵子镇中心学校

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立国必先立人。“立”也就是一个人的成长,从无知无识、一团混沌到明辨是非、出语准确、不畏艰难,领袖群伦,就是成长的过程。而能“立人”才是真正的教育,一种教化人心的教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教育,可以凝聚同伴、激励同道,而不只是灌输知识或解读文献。教育要重视德育工作,培养人格健全、德才兼备的高级新型人才。

一、立人必先立己,以接纳包容的心态育人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的表率,只要持之以恒,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被熏陶了。但是孔子又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在今日民主社会、多元社会,我们在德育工作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学生都想抢占话语权,用自己的眼睛裁决世界。对这样的学生,你想和他“适道”,太费力了,还能“与立”吗?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先理解他,先包容他,让他感受到你的好意,而心生感动,敞开心扉;对你产生信任、产生敬佩,才能随你一起上路。

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现代教育最大的危机,是市场取代了理想。现在这种教育风气助长了人的功利意识、现实意识和计量意识,让学生以为受教育就是为了谋出路、得高职。教育忽略了学生的材质和理想,价值观念趋于一元化,没有内涵,只以市场为导向。这种以经济意识取代理想,取代人的成长的其他领域,其危机不言而喻。

想要把学生内在的各种才能引发出来,我们首先要教育学生认同各种职业的价值,乃至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的欣赏。例如士绅和农民,工匠和商贾,都各有其位,各有精彩,各有其社会名声。他们一是尽才,二是尽性,三是尽理,这样才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广大的人物世界。每一个行业都有典范,每一个典范的成就不只在他的专业知识,更在他的德、他的内涵、他的风姿,每一个人都可以卓然独立。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胸襟、气度,以容纳古今中外各种文化成果,分享不同的文化智慧,实践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以成就学生博厚的生命。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的教育,突破知识、技术教育层次,提升到精神层次的教育。

三、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现在大多数学生在物质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精神世界却极度空虚,尤为突出的是在道德行为上的严重缺失,缺少尊师重教的意识,也缺少爱父母、友同学的心理,对家人、老师、同学没有感恩之心。所以德育工作必须要从小学生抓起,教育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同学的关心帮助,感恩所有人对他的辛勤付出。例如,我每天都会布置一些行为作业,布置学生在家里给家人倒上一杯水,或者了解长辈的艰辛,或者帮家长做家务,或者为社会弱势群体献爱心,培养学生说“我可以帮你什么吗”,“谢谢你的帮助”之类的话语的习惯。这些我通过家访,与家长配合,让学生去完成这些行为作业。当然家长和老师要起带头模范作用,对孩子的付出多说“谢谢”。根据我多年对学生的跟踪和交流,我发现我教的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关心他人,感恩他人。

四、重视学生的性情教育,学习中华文化经典

我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学习中华文化经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性情。小学语文课本就有很多中华文化经典。例如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就有《论语》中经典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把它作为性情主题教育,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在主题班会上邀请学生分享学习的心得。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就能体会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真实内涵。长大以后,同样遇到有一身才华、能力却不被重用的情况时,他们就知道这种“怀才不遇”是现实常态。即使不被了解、欣赏,亦不感觉委屈、愤怒,保持修养,这是君子之风。除了学习课文的经典名句之外,我还提倡学生多读《论语》《弟子规》《千字文》《大学》《中庸》等文献,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

法律只能规范人的外部行为,不问内心;信仰虽能凝聚群体,但不免排他,使自己陷入封闭;技术与知识是创造的力量,但只是工具,不足以确立精神价值。而品德却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阳光雨露。只有狠抓德育工作,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以此规范行为,砥砺心智,才能使学生最终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德育工作意识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