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构麦田守望者摘星的“天梯”
——芬兰“基于信任和责任的教育体系”内驱系统初探

2020-02-23广州市新穗学校

师道(教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天梯芬兰教育

文/广州市新穗学校

近年随着OECD组织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成绩的公布,多年名列前茅的测评成绩,让芬兰被冠以“全球教育第一”“教育最强国”“拥有世界上最佳的教育体系”等称号。是什么原因让芬兰成为世界上教育最值得学习的国家呢?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带着对教育的探索、期待和思考,2019年11月24日至12月14日,2019年广州市教育家工程和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芬基础思想教育与实践比较研修”项目下我们来自广州教育系统的18位麦田守望者开启了芬兰研学之旅。

学校的自主权和支持造就了芬兰教育体系的灵活性,构成了整个芬兰教育体系的管理基础。这个“最有效的教育系统”良性运作的的内驱力在哪?结合21天的观察、思考和查阅资料,个人以为构成芬兰教育“四轮驱动”架构的有如下三点。

一、教育“社会功能”理性适度界定是“基于信任和责任的教育体系”核心内驱力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知识传授、品德提升、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实现个体社会化,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芬兰国家核心课程大纲(National Core Curriculum)2012年颁布,但真正逐步落地到学校是2016—2017年。教育理念的校本化、课程化显示了遵循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缓进”的特点。其对教育、人才、教师等的明晰定位和思考值得借鉴。

(一)合理定位,为教育的自我扬弃提供成长空间

在芬兰,个人的社会化是芬兰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不是为了灌输知识,而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幸福人生储备能力和素养。在芬兰“人才”的定义不仅仅是指高考进入学术性高校(academic university)的学生,也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建设芬兰的人才是各种各样的,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能在各个学术领域引领我们前进的学术人才,我们也需要掌握熟练技能的工人、为城市清扫垃圾保洁的清洁工人、为大家烹饪美食的厨师、培育鲜花妆点生活的花匠……”Riitta教授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的话语让我震撼。芬兰的教育体系被称为打通职教和普教关卡“没有死胡同”的教育机制,正是芬兰人务实理性界定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职责的良性反馈。

(二)明晰界定,为“人才”因材施教“减负”

在芬兰,我们看到了承认人与人先天差异的务实理性态度,教育不搞一刀切、一个标准,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刻板范式,有的是按“新木桶理论”做强、做长、做宽个人素质“长板”的学业发展路径。未来如何?没有人能确定。个人发展更是存在无数可能,因材施教是唯一正确的做法。所以芬兰教育的重点放在能力,学科思维训练方面,不在拘泥于严格的分科和纠结在知识点上,抓手在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良好品行等训练。所以芬兰教育体系中,在高等教育层面,构建了互通的渠道,为这些可能变数提供了能吃“后悔药”的机会。所以芬兰基础教育阶段不倡导相互横向竞争。反而更加关注个人自我纵向比较,评估的是个人进步的大小与更好的发展路径。理性而适度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定位,让芬兰教育有了自我发展的核心内驱力,在较少受到外力干扰情况下PISA测试一骑绝尘。

(三)理性定位,为学校特色错位发展松绑

在芬兰,类似坦佩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样的师范大学附中,推开任意一间课室的门,就会发现跟岗的大学师范生。芬兰规定师范类附中必须紧盯师资培育方向,平均每年为约140名左右有志于教师行业的学生提供长达3-4年的跟岗培训。这是芬兰高中特色竞争,错位发展,为不同人才提供孵化机制的规范做法的体现。有别于国内几乎清一色学科教学“高分”同质竞争,芬兰教育部统一认定特色高中课程体系(一个特色,全国一般1个,最多两个)后,各个学校同平台不同特色发展。所以我们看到了坦佩雷大学师范学院附属高中“马戏专业”,更有幸欣赏该校20多位学生自编自导向全市汇报的一台高水平的马戏节目。体验了坦佩雷国际高中的IB课程体系,上湖高中“企业家精神”校本特色课程。错位发展,让芬兰人可以傲娇地宣称“我们的所有高中都是最好的”。可喜的是,因为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大国崛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需要的“人才”更多种多样,近年国家“大国工匠”的提出,新高考改革,职教普教平台的互联互通尝试表明我们正向芬兰学习,我们的教育在迎头赶超。

二、高素质师资是“基于信任和责任的教育体系”基石

(一)遴选最优秀的人做教师

芬兰教育生存的“信任”土壤,与芬兰高素质师资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基于信任和责任的教育体系”基石就是高素质师资队伍。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没有专业化、高质量、社会普通家庭文化水准达不到的高规格师资,是芬兰教育者和教育赢得“信任”的基础。首先在师范生挑选上,就严格到“苛刻”,举例来说,2019年6月28日公布的芬兰高考全国平均录取率为31.5%。而在这个比例下,师范类专业通识教师的录取比例只有10%,专科教师的录取比例根据专业情况不同,为10%-50%不等。职业教师师资的录取率约为30%。让最优秀的人成为教师,是芬兰教育的师资基石。

(二)让乐教的人做教师

芬兰对教师如此高的要求,考证这么难,但是那么吸引人,老师们的职业热情还那么高,一定高薪吸引的吧?其实不然,7天7次跟坦佩雷、赫尔辛基两地6学校的校长、老师们个别交流中发现,他们的薪水只在当地占中档水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芬兰特色的师范生3-5年跟岗实习,经过大浪淘沙,让真正“爱教育”的人慢慢成为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前长时间的跟岗实习,也让这些教师一旦站上讲台是都是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在面对学生、开展教学时遇到“挫败感”的机会较少。所以芬兰教师职业认可度高,乐于研究教育教学,职业倦怠较少。

三、紧扣教育本质的教学法是“基于信任和责任的教育体系”的发动机

(一)小组合作学习让师生角色回归,教与学责任明晰

在国内,“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对教师角色的普遍认知。同时限于我们的班额一般是芬兰的2倍(芬兰学校一般班级在20人左右)。教学上采用讲授式教学教师单向输出的多,越是语数英这样的文化主科越是如此。按照哈佛经典管理时间(management time)理论,学习这个“猴子”背在了教师的背上。原本学生才是学习主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主导作用,辅助、帮助学生去背好自己的“猴子”。芬兰教育普遍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很好解决了谁该背着“猴子”的问题。让教师和学生回归了本源的角色。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同组同学之间是协作互助的关系,教师的角色更像教练,教学的重点不再是教师如何教,而是学生该如何学。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度增加,学生学习的进程和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应该提供的辅助更加精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合作式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集体学习(Community learning)、基于研究的学习(Research based learning)各种策略可以充分运用,教育回归其应该有的样子。在团队协作下,同样问题的答案不再是统一单个标准答案,而会多样化。这里训练的不是学生知识点的把握,而是通过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去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思维。

(二)现象式教学,破除学科界限,教育回归思维素养

现象式教学(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或称“跨学科学习模块”,由芬兰国家教委会2014年12月发布的1-9年级《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提出。现象一词,指事物的整体面貌,而非分割为各个领域与学科。是跨学科的课程融合,不同学科的老师基于一些主题和话题,在一起重新设计课程。强调从整体现象入手,学生通过玩耍、戏剧、感知、试验、情感体验等去把握和探索事物。

现象式教学侧重让学生从已经掌握的背景信息和知识学会思考,不拘泥于方法,去解释问题,并逐步形成个人的思维模式,形成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对世界的诠释。学习的目的不是知识点,而是生活本身。学习是为了日后的生活,所以注重生活学习,知识自然而然就藏在生活当中。在芬兰,因为艺术有助于开拓大脑各个区域的链接和功效,所以博物馆是课堂;因为大自然的户外活动能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感官系统,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力,所以森林、草地也是课堂;因为运动过后的大脑拥有更高的专注力,所以社区的运动设施、体育馆也是课堂。孩子们自发地去学习、应用和探索,比简单地传输知识要印象更深刻。正是这样的教育模式,全球手游大IP《愤怒的小鸟》,App Store上最赚钱的一批游戏之一的《部落冲突》,皆出自芬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教育者以坚定的四个自信推进教育发展,培育人才。3周的芬兰教育研修,让我们看到了芬兰“好教育”的闪光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分析、比较研究其可取之处,不断丰富完善我们教育的实践。让广州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更好地推进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推动我们的孩子为未来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天梯芬兰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百丈天梯上层云
玩“火”男人蔡国强的还乡“天梯”
尼阿多天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