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开发利用研究

2020-02-23杨丽云杨清平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左江花山岩画

杨丽云,杨清平

随着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左江花山岩画的公共文化属性日益突出。以左江花山岩画独特的“蹲式人形”①因左江花山岩画中82%图像为蹲式人形图像,因此在文中借用广西学者习惯将这些图像称为“花山人”的叫法。为基础符号的图像表达系统和赭红色所承载传输的远古文化媒介,被人们当作创作主题具象化与意境表达的重要载体反复使用。这是人们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对左江花山岩画的价值认同,也是对左江花山岩画文化遗产用创新方式进行传承与发展。

目前,学者针对左江花山岩画研究侧重于岩画内容、本体保护、旅游开发、岩画元素等在具体领域的开发利用方面,较少关注人们在整体开发利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时是否尊重其文化内涵、是否存在引导开发、是否存在滥用等问题。笔者以崇左市宁明县为调查重点,搜集宁明县、扶绥县、龙州县、崇左市区及南宁市等地有关左江花山岩画元素的网络媒体、影视作品、舞台表演、文创工艺作品等,走访广西艺术学院和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单位专家学者,考察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开发利用的整体状况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开发利用的表现形式

“文化的客观特征表现为符号特征,文化生产的核心本质上是符号生产”[1]。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开发利用作为一种文化生产,体现在代表性图案的符号生产上。左江花山岩画作为重要的视觉艺术主要运用在舞台表演、城市景观、绘画印刷作品、文创工艺作品和新媒体产品中。

(一)舞台表演

左江花山岩画以宽幅的画面、绚丽的色彩激发着人们的想象,产生了一系列的舞台表演艺术。例如,2014年由广西演艺集团杂技团创作演出的壮族魔幻杂技剧《百鸟衣》融入了左江花山岩画、铜鼓、壮族山歌等文化元素,展现了古骆越人创作左江花山岩画的艰辛和恢弘场面。2015年,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推出了大型音乐舞蹈《花山》。它以左江花山岩画丰富的图案为背景和造型,结合铜鼓、绣球、壮锦等文化符号,通过《太阳之下》《月亮之上》《繁星之间》、《山水之间》四幕剧情把左江花山岩画绘画者骆越人与现代壮族人连接起来。舞蹈中代表左江花山岩画的红色花山人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震撼的舞台效果使该作品获得“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音乐舞蹈类剧目银奖”。2016年,崇左市人民政府联合社会力量打造了大型实景剧《花山》。该剧通过古骆越人战胜河妖的故事,结合现代高科技渲染下的自然山水,用现代人的视野解读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2018年崇左市人民政府在央视一套《魅力中国城》节目竞演中以大气灵动的红色花山人为表征的左江花山岩画表演艺术征服了现场观众,为崇左市赢得了“魅力中国城”称号。

(二)景观设计作品

景观设计是展现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是公开空间得以扩充的表现。左江花山岩画以其喜庆的红色和独特的造型成为一些地方市政建设的风景。世界上最大幅单体岩画宁明花山岩画所在地宁明县,充分利用世界遗产优势,借助左江花山岩画元素打造独特的城市景观形象。在宁明县人民政府倡导的“让花山元素深入人心”的理念下,整个宁明县城充溢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营造的景观文化中。不少宁明县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用左江花山岩画图像作为单位标识或建筑装饰,如宁明县人民政府在门前竖立了一块阴刻左江花山岩画图案的石刻;宁明县图书馆一楼大厅的天花板和图书馆LOGO都有左江花山岩画图案。为宣传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宁明县建设了花山文化广场。广场中央地面造型是最外层晕圈为左江花山岩画蹲式人形的铜鼓鼓面。宁明县城附近的龙祥加油站外墙是一幅炫目的黄底蓝天白云伴有仙女的左江花山岩画局部图。宁明县城主干道中间是变异的左江花山岩画蹲式人形铁艺隔离栏。从宁明高速路出口到宁明县城以及前往宁明花山温泉国际酒店、《花山》实景演出点、花山游客中心的道路两旁的灯柱上有镂空黄红色的左江花山岩画的人物动物造型。花山游客中心的公共厕所门上装饰着左江花山岩画的图案。开往宁明花山岩画的游轮上绘有醒目的左江花山岩画人物图像和动物图像。去宁明花山岩画沿途的新龙村和木州村的民房外墙绘制了红色的花山人物图像。2019年落成的宁明骆越王宫大量运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进行装饰。宫前摆设的三个大香炉上有阳刻的左江花山岩画铜鼓图像、狗图像、正身和侧身人物图像;王宫内的骆越王塑像是以左江花山岩画上身佩刀剑、头插羽翎、形体高大魁伟的正身人物图像为原型塑造的。

崇左市区多处可见左江花山岩画元素的装饰,如龙峡山路隔离栏上的铁艺花山人造型、龙腾湖周围的花山人装饰的路灯。作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展示中心的崇左市壮族博物馆的南面外墙的装饰是以左江花山岩画蹲式人形图像为艺术原型创作的镂空金属墙。该馆基本陈列“百里岩画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有一面长50米高18米的1∶1宁明花山岩画局部复原场景。左江花山岩画元素被运用到崇左市校园景观建设中,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第一小学在美化校园时,大量采用左江花山岩画中赭红色的人物图像和狗图像。除崇左市区,其管辖的大新县、龙州县、扶绥县等地也有左江花山岩画元素装饰,如扶绥县渠旧镇主干道旁的民房外墙绘有左江花山岩画人物图像和狗图像。

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充分利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来装扮城市面貌,如南宁市人民大会堂正面圆柱设计有左江花山岩画图案造型;广西民族博物馆外墙设计有阴阳刻相糅合的左江花山岩画蹲式人形浮雕;南宁园博园的广西园有左江花山岩画元素的装饰;2018年的南宁东站公共厕所入口及其内部装饰有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图案。2020年7月15日从南宁东站首发的、冠名“宁明花山号”列车的每节车厢外部装饰着彩绘的左江花山岩画蹲式人形、车厢内的行李架下方有左江花山岩画局部图、靠椅后方的小桌子上有左江花山岩画依附的山体和河流景观图。列车在行驶过程中还通过车内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源全方位地向旅客展现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三)绘画与印刷品

最早让世界了解左江花山岩画的人是出生在广西武鸣的周氏兄弟——周氏大荒、周氏山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俩独辟蹊径地以原始艺术——左江花山岩画为主题,将深藏的左江花山岩画推入公众视线。之后,周氏兄弟以左江花山岩画为母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在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期间,左江花山岩画成为作画热点。2016年3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了21位全国知名画家到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实地采风创作了44幅作品。这些作品现收藏于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广西艺术学院的师生经常到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区进行创作,其中部分作品在2017年崇左市壮族博物馆举办的“‘壮乡·意象’文创和美术作品展”中展出。一些书籍封面、报纸杂志、农产品外包装、服饰等把左江花山岩画的原始视觉元素直接拷贝或抽取使用,如广西龙州四叔食品有限公司在产品包装盒上印制了红、蓝、绿、紫的左江花山岩画蹲式人形图案。

(四)文创工艺产品

左江花山岩画代表性的图案作为独特艺术风格在创作者眼中变成了时尚的装饰元素。它以个体图案或组图形式出现在布艺家具、灯饰、墙饰、小型工艺品中。这些文创工艺产品以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广西艺术学院制作的多样化产品最引人注目。现摆放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文创产品区的有镂空或剪影似的左江花山岩画图像的铅笔、丝巾、笔记本、背包、披肩等。广西艺术学院2015届、2016届毕业生推出了以左江花山岩画为主题、类别丰富的系列作品,有灯具、抱枕、茶具、摆件等,其中灯具造型让人印象深刻。2018年,崇左市左江花山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广西壮姑娘土特产有限公司开发的“崇左有礼”系列文创产品中有表现左江花山岩画主题的雨伞、铅笔、运动衫、折扇、披肩等。左江花山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还自主开发了印制有左江花山岩画蹲式人形的“本色花山”品牌矿泉水。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广西壮锦山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凌速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推出了有左江花山岩画元素的文创产品,其中广西壮锦山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了左江花山岩画大方巾。民间左江花山岩画爱好者提取左江花山岩画元素装饰陶瓷茶具、围巾等。位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区的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濑江屯传统红糖技艺非遗传承人制作了花山人造型红糖出售给游客。这些文创工艺产品体现了制作者努力把左江花山岩画元素转化成物质价值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

(五)新媒体时代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开发利用

在新媒体时代,左江花山岩画元素被人们通过便捷方式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如网名为“影帝”的左江花山岩画爱好者制作了一系列包括“大家一起干活”“一身正气”“加油”等24个由左江花山岩画图案重组而成的表情包。广西民族博物馆承担的国家文物局2018年“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特色系列文创产品开发与运营项目》中,利用VR技术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及其岩画元素活态化便于观众参与欣赏互动。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管理者和运营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如“左江花山旅游”“花山旅游”“崇左有礼”“花山实景演出”“中旅花山岩画”等对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进行宣传推介。关注这些公众号,可以看到有关左江花山岩画元素的文创产品和不断推出的带有左江花山岩画标识的宣传活动,如2020年1月7日“花山旅游”公众号推出的“春运助力,《花山》红人行,万元现金红包在线领”的参与领红包、抢《花山》实景剧门票代金券等活动。

二、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无论是利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对公共空间的装饰与造型,还是通过左江花山岩画元素进行的文创开发,都是人们将左江花山岩画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尝试,更是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融合。纵观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开发利用现状,其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以政府主导、财政支持为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自觉自信,扩大了左江花山岩画的社会影响力

目前,利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打造的舞台表演、城市景观和大部分文创产品是在政府主导下投资开发的。这些作品,特别是场面宏大的舞台表演为传播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们助力城市文化形象的生成,以视觉图像激发起民众对遗产文化的亲近心理,重组民众的历史记忆,赋予文化遗产新时代意义,增强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旅游效益。这两年不断增加的来崇左观光旅游的游客数量和前来宁明观赏花山岩画明显增多的游客,就是最好的见证。

(二)作品类别丰富,形式多样

左江花山岩画的表意性内涵不仅被引入到公共空间设计中还运用到一些私人领域。从公众领域的城乡街道、人流量大的南宁东站,到私家住宅的外墙装饰都能见到左江花山岩画元素装饰。利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的形式多样,有外墙装饰、室内装饰,也有影视作品、绘画作品,还有文创产品;既有二维空间的图像符号运用,也有三维空间的景观造型设计运用;有单个岩画中的人物图像、动物图像、器物图像运用,也有成组图像、局部整体图像运用,还有与其他民族特色元素的综合运用。在作品材质上,有纺织类、漆器类、陶瓷类、书画类等。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左江花山岩画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创作者的艺术审美观和民族自豪感,为左江花山岩画的艺术传承与品牌价值建设打下了审美与实用的基础。

(三)作品多为直接引用遗产元素、处于浅表层次开发,出现异化左江花山岩画元素的现象

有关左江花山岩画的舞台作品以宏大的场面、夺目的红色让观众感受到左江花山岩画的神圣和宏伟。但静态的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品多为左江花山岩画的单体图案或者组图直接引用、或简单重构,没有体现出灵活性和生活化。这在文创产品中尤为突出。这些直接拷贝左江花山岩画上原始图形的使用方式,都是浅表运用。宁明县作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宣传的重点区域,县城内大量重复使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打造的景观设计,其意愿是大力向外扩散宣传左江花山岩画。但对外来游客而言,在没有心理预期、没有主动关联条件转换前提下看到这些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品,生硬地与这些临时信息发生交互作用,被动接受左江花山岩画,难免会对左江花山岩画本体产生抗拒排斥心理。特别是一些异化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品,如宁明县城街道隔离栏上尖状头、圆四肢呈半蹲状的似是而非的花山人造型,只会降低游客对左江花山岩画的审美期望值。在藏污纳垢的厕所、垃圾桶等地方出现的左江花山岩画元素装饰,只会降低了左江花山岩画整体审美品位和视觉形象。根据“装饰是唯一一种以愉悦为首要目的的视觉艺术”[2]16概念,这些随机组合、信息关联度低、表达混乱的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品让没有到过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游客对左江花山岩画的文化形象产生首因效应,对左江花山岩画整体艺术感观大打折扣。这反映出政府在运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催化左江花山岩画的社会效应时,因缺乏层层有效沟通和专业指导监管而造成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异化使用或滥用,没有达到预期的良性宣传效果。为此,有导向合理地开发利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势在必行。

(四)文创工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经济回报率低,生命周期短,缺乏配套服务体系

市场上出现的不同设计风格、不同色彩搭配、不同材质的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品,作为功能化、特色化产品,使左江花山岩画突破地域界限,实现了左江花山岩画的多维度传播。但在整体作品效果层次上,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大专院校、文创企业或社会个体开发的大多数文创产品,因其可复制成本低,在功能上、表现形式上相似,呈现同质化趋向。因为大多数文创产品价值不高,经济回报率低,所以产品往往不到几年时间就退出市场。特别是高校学生毕业设计的作品,尽管不乏优秀作品,随着学生毕业离校,终因没有产权保护和进入市场销售,在毕业展示完没有后续跟进而从此销声匿迹。这造成一定的人力物力浪费。目前主要依靠财政支撑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存在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体系滞后、难以保护知识产权和不易建立专业公共交易平台等问题。

三、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开发利用对策

(一)左江花山岩画寓意的再解读

左江花山岩画作为古骆越人生活的符号语言和人文精神,在开发利用时需被解构与再塑造,以便设计出具有深层次文化寓意、能经受市场检验最终形成品牌的产品。左江花山岩画的文化寓意是开发利用的基础。左江花山岩画目前被专家界定为骆越先民祭祀的仪式文化。因为民间对祭祀存在忌讳,民间自发运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创作的作品较少,所以大部分作品是政府主导开发的。在具体运用中,大多数创作者把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为孤立文化标识进行运用,缺乏把左江花山岩画与历史文化、人们生活情境等进行关联性考虑。因此,这需要专家学者在现有的左江花山岩画研究成果基础再次深入解读左江花山岩画语意,将其延伸为“一种文化实践”[3]3,便于为设计者提供左江花山岩画元素独立运用或组图使用的学术参考。

(二)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整顿市场上出现的异化和滥用遗产元素现象

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在没人统一监管的前提下受限于创作者和个人学识审美能力制作出异化和滥用遗产元素作品,给世界遗产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遗产元素被用在公共厕所、垃圾桶、下水井盖等污秽处作为装饰,是不尊重、不爱护世界遗产的表现。异化遗产元素而制作的造型夸张怪异的作品变相丑化遗产。针对这些现象,政府机构或社会团体有必要出面,呼吁人们注重良性开发遗产元素。目前,在如何开发利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上,没有政府层面出台的相关条例可依的。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遗产地所在的市级政府机构牵头,通过调研、广泛征集群众对遗产元素利用的看法,特别是征询专家学者的意见,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条例,整顿市场上尤其是遗产所属地出现的异化、滥用左江花山岩画遗产元素的现象,以促成遗产元素良性使用。

(三)整合现有资源、多举措鼓励社会人士参与开发左江花山岩画元素

目前,市场上利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创作的舞台艺术、景观设计和大部分文创产品都是政府主导行为的结果。在设计成本高、市场回报率低的情况下,以政府为主导委托公司开发是快捷实现遗产元素利用、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但如何发挥政府职能,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达到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是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涉及遗产元素开发项目较大,笔者只探讨有关文创开发。通过调查了解到,崇左市人民政府开发利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主要通过其下属的左江花山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来实现。该公司与广西壮姑娘土特产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左江花山岩画元素文创产品。双方合作项目经费中设计费比重小、较分散,运营费比重大。为此,在后期合作中适当调整经费比重,加大设计经费投入以激励构思创作。2016年,崇左市人民政府与广西艺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合作中,崇左市政府着重发挥广西艺术学院的师资力量培养崇左当地艺术人才,没有充分利用该校强大的影视广告设计人才队伍来创作宣传推介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品。为此,崇左市人民政府在后期合作中注重利用与该校的合作平台,打造一些出彩的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品。崇左市人民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创意大赛的形式、出重金向社会征集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品,同步为之申请专利,集思广益地解决左江花山岩画元素文创产品同质化问题。另外,政府可借鉴同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发利用遗产元素较好的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经验做法,如意大利梵尔卡莫尼卡谷地岩画和法国蓬达克岩洞岩画在遗产元素开发利用上具体方法。①因网络资源有限,无法列举国外岩画类遗产的具体成功做法,此处资料由电话采访中国岩画学会王建平会长所得。

(四)跨界融合开发打造左江花山岩画IP

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品既是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审美方式。创作者在开发利用时不仅要综合考虑开发成本、社会需要、受众需要,如功能要求、装饰要求、社会文化定义要求等多方面因素,还要依托多学科成果,少走弯路。这需要创作者跨界合作,融合考古学、民俗学、历史学、广告学、设计学等多学科专家智慧,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开发上进行思想碰撞,总结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提炼出文化IP,合作打造一系列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品,配套相应的形象推广、策划类服务加实体服务。近年来,在利用开发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上,政府进行了一些跨界合作尝试。例如,2019年10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西艺术学院承办的广西“传统工艺+岩画”文创设计研修班把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搭配组合,以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为切入点进行融创产品设计。可见,为节省人力物力,跨界融创开发花山岩画元素产品将成为趋势。在泛IP时代,或许可以通过借神造神的路径实现左江花山岩画IP,也就是借助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品牌公司开发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品,合作打造出含金量高的左江花山岩画IP。

四、结语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作为古骆越人创造的文化遗产,是留给左江流域人民在当代社会谋求发展的重要资源。左江花山岩画元素的开发与利用是活态传承左江花山岩画的重要表现。以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创作的作品不仅是左江花山岩画对外传播的媒介,还是广西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品能唤起人们对左江花山岩画亲近感和文化想像,为提升广西文化形象,打造广西名片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异化左江花山岩画元素的作品会丑化世界遗产,让人产生刻板印象。为此,政府有必要参与引导人们开发利用左江花山岩画元素,鼓励专家进一步解读左江花山岩画的文化内涵,多举措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左江花山岩画元素,激励社会人士跨界融合打造左江花山岩画IP。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市场上能看到更多带动生成广西文化新品牌、赋予左江花山岩画新时代意义、让人赏心悦目的左江花山岩画元素作品。

猜你喜欢

左江花山岩画
“五花山”的由来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木棉花英雄花
题花山寺壁
悠悠左江情
魅力左江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广西左江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探析
孜孜荣岩画
阴山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