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领导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0-02-23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
文/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
一、理论溯源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学校应该旗帜鲜明的加强党的思想引领,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广大师生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澄清认识、消除疑虑,自觉将行动和思想相统一。学校应该坚持用党的理论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新思想、新动力,最终建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对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完整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之“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学校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引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立德铸魂,凝聚人心、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提升精神文化建设站位高度。
(二)彰显物质文化建设之“品”
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创建一种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让校园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大平台,让学生视线所看到的地方都被赋予教育的功能,让物质文化建设触目可及也随处可“品”,讲好校园建筑蕴含的中国故事,使学生有“品”的能力且善于“品”。
(三)发挥制度文化建设之“力”
制度文化是学校正常工作开展的保障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系统。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并以此构建学校校本特色课程,使制度文化建设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制度文化建设还包括学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核心作用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建设学校高素质师资队伍,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澄清思路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和今后目标愿景需要,通过调查研讨,重新修订学校《章程》,重塑学校精神文化核心,构建顶层设计,初步架构起我校人才培养“四梁八柱”。学校坚持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传承岭南文化相结合作为特色课程价值取向,建立“现代岭南人”特色课程。同时,通过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把政治思想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做到每个角落,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品德素养。这一系列举措使党的领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真正落地生根,大大提升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站位高度,赋予精神文化建设“魂”的存在。
三、践行路径
(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结合岭南文化资源建设特色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载体,是使学校的文化精神内化成学生的核心素质,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精神风貌的抓手。然而,学校文化不是信手拈来的,是需要寻找和挖掘的;学校文化也不是写出来的,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通过寻根溯源,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价值取向和已有的校本课程研究经验,以及未来人才发展需要,我校逐步形成了“现代岭南人”特色课程体系。
“现代岭南人”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的岭南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及正确的思想观与道德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党的领导与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充分认识。
我们赋予“现代岭南人”以下品行:他们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敢于担当的正气,拥有学识渊博、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雅气,具有务实创新、开拓进取、敢于超越的勇气。在夯实文化、统一思想和形成价值共识的基础上,我校把特色课程育人目标凝练为:培育爱国诚信、务实开放、勇于担当和敢于创新的现代岭南人。
“现代岭南人”特色课程体系由“厚德”“博学”“敏行”三个模块构成,课程实行普修、专修、选修相结合的结构。普修课程有:《红棉精神——厚德教育专题活动》《岭南达人》《岭南文化探究》《创新思维方法》《岭南自然观察》;选修课程有《志愿者行动》等。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爱国、诚信和责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不断汲取岭南文化优秀精神特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确立成长目标与方向。
(二)以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为首要任务,构建师德教育长效机制
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崇德修身、固本培元中增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凝聚力和道德感召力。 不忘初心,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一是建立全员轮训制度。坚持干部带头,党员先行。积极构建“学习型”支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坚持每月一次党员学习和教工政治学习,通过集中宣讲、自学讨论、考学结合、广泛宣传等手段,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常态化。学校党委发出倡议、全体教师集体宣誓并公开签署师德承诺书等形式,号召全体教师崇尚美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争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是建立奖惩制度。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党建规章制度》,认真开展“廉洁从教教育”和“纪律教育学习”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等多项规定,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每个教师自觉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对照纪律要求进行自查自纠,填写《违反六项禁令自查表》,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学校还注重树立榜样,定期评选和及时表彰“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并将先进事迹突出在宣传平台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三是建立党员示范岗。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学校重要工作中。如示范性高中的申报、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集团打造等。都是党委牵头制定行动方案,党支部理出任务清单,党小组分头落实,党员带头先行,引领全校师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有效推进各项重点难点工作。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结对帮扶希望生等活动,使广大党员成为学校发展的先锋。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学校品牌发挥先锋堡垒作用。
建立师德教育长效机制,使制度文化建设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牢固的“四个意识”的党员队伍已经建立。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合作、乐于奉献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三)寓党的理论学习于岭南文化特色氛围中,让校园文化内化于心
学校建有名人雕像、岭南文化墙、岭南学堂、红棉堂、成长广场、红棉路、厚德楼、博学楼、敏行楼、致远楼等;校园标语牌、显示屏、宣传窗、图书室等文化传播设施都统一了岭南风格和标识。同时,我们关注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教室悬挂名人座右铭和“南粤先贤”图像,鼓励和引导学生创建以班旗、班徽、班服为标志的自主成长班级文化。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党章、党史、十九大报告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内容成为校园宣传阵地的主角。在显示屏、宣传栏、班级墙报、读书架等,随处可见宣传党的理论的标语、介绍在党领导下国家取得丰功伟绩的图片、习总书记谈治国理政思想文段等等。校园犹如一本开放的书、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富有岭南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与强烈的“党味”文化,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处处有“党味”,对于提高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党领导下的特色课程学习促进学生品德提升。校园内外,涌现许多好人好事。“品德高尚、幸福成长”是社会对我校学生的赞誉。
精神文化建设中有“魂”,党的领导生根发芽;制度文化建设中有“力”,党的领导枝繁叶茂;物质文化建设中有“品”,党的领导开花结果。立德树人,使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引路人,培育具有爱国诚信、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新时代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