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趣味数学课堂实践研究
2020-02-2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梁月娥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梁月娥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游戏等娱乐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但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相对比较低。但如果教师可以为他们创建一个充满趣味的数学课堂环境,便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小学低段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现状分析
(一)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
由于外界的诱惑因素过多,学生的兴趣太过于广泛,当今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对数学的兴趣较低。反之,学生对于一些轻松、娱乐性较强的学科充满兴趣,比如体育、音乐等课程。且经过长时间调查发现,有一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不是因为对其有学习的兴趣,而是因为数学是三大主课之一,为了升学等因素,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二)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缺乏意志力
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比较小,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而这时候让他们接触正式的教育,学生极有可能因为自身天性的因素,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缺乏意志力。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因数学课堂知识的乏味、无趣不愿意进行学习活动。与此同时,小学生由于刚进入正式教育的阶段,没有认真地进行学习活动,他们不会的知识越积累越多,尤其是当数学知识越来越难时,他们就会逐渐减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极有可能产生畏惧心理,进而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兴趣标准
当前有一部分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而不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其学习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致使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过高,学生达不到,从而逐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不愿意进行数学学习;或者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是参考现代普遍应用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而没有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致使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学生对于数学课堂所讲的知识无法理解。除此以外,在现代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会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产生厌烦的情绪。有不少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没有期待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式太过于古板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很难应用或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甚至部分教师一味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致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且数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只是照本宣读,并没有向学生讲解出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只能按照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公式与题型。数学课堂教学没有太多的亮点,且教学模式又太过于单一、呆板,缺乏趣味性,小学生在面对这样的课堂时,自然不会存有太多期待感,学习兴趣自然也会比较低。
二、有效利用趣味教学法,提高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有效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他们对于很多事物都相对比较感兴趣,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当学生遇到不明白、不了解的事物时,他们会一直问为什么。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学习与思考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开始学习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厘米和米哪一个单位比较大?数学教材的长度单位用厘米还是米?你们身高是多高呢?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动下,会带着这些疑问去进行探索与研究。最后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结果,教师对学生所得出的结果进行补充与总结。这样可以充分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悟学习的乐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小学生因自身还没有形成确切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身边的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对于他们的影响比较大,那么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以便让学生可以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从而促使他们体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时,学生由于之前学习的数学除法都是整除,在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会感到无从下手。那么教师可以在班级的墙上贴一些乘法口诀以及一些基本的整式除法,让他们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然后利用多媒体动画解题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再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引导。这样利用动画的形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悟到学习的乐趣。
(三)利用游戏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低段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就是游戏教学法。所以,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独特的优势。游戏教学法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利用游戏开展教学活动,便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价值,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促使其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这一章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用教具来让学生对模型进行理解与记忆,会大大降低教学的效率,且无法提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了有效提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准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状积木,并将学生分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教师给出的积木搭建一座小房子。在学生搭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以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图形的特点,让他们明白怎样搭建会比较稳固。最后让学生讲出自己小组在搭建过程中所用到的形状,并讲出小组制作的想法,让他们自己投票选出哪一组搭建得最漂亮。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让数学学习生活化,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很多数学知识与我们实际生活都是密切联系的,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并在应用的过程中体悟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自身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章时,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数值的计算,学生虽然可以计算出来,但这样的学习方法单一,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且在遇到应用题时,学生无法进行灵活的应用与计算。基于此,教师便可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向学生进行问题的讲解。比如:妈妈给了100 元让小明买菜,买西红柿花了24 元,买辣椒花了31 元,小明还剩多少钱?这样生活化的问题可以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进行计算,这样便可以一步步地计算出还剩100-24-31=45 元。最后教师逐渐地加大问题的难度,以便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
总而言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与学习习惯的局限,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增添趣味性,以便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跃度,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