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2020-02-23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薛秋玲
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薛秋玲
群文阅读是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思路和新手段,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及时提升自身的思维高度和知识境界,进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正是学生思想启蒙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方式还不够成熟,所以教师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以及启蒙指导,这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思维训练主要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训,小学生在知识内容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阅读水平的高低,而群文阅读也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二、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体系
(一)运用思维导图汲取阅读精华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体系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化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内容和学习能力的积累,才能更好地体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的重要意义。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要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对不同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加强整体化的差异性对此,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例如,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更多的是对于字词和语段内容的理解,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性教学对文章的大意进行掌握。因此,教师就可以从简单的句子入手,不断进行教学重点内容的平衡与掌握,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完善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体系。
(二)运用思维导图建立阅读规律
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部分知识内容及时储存在大脑中,但是却由于瞬间记忆力的缺陷而导致自身的记忆能力不足。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不同信息内容进行分类与整合,以此来形成一种规律化的记忆模式,通过此模式的运用来有效提升自身的记忆能力。例如,在教学《浪淘沙》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将《浪淘沙》《秋夕》《乞巧》这三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找出阅读规律。因为这三首古诗都是和“牵牛织女”有关的,所以教学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这三首古诗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将三首古诗进行思维的串联,更好地加强学生对于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发挥教材功能,确保阅读品质
阅读教材内容的选择也是当前进行群文阅读的关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其为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对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模块进行有效性教学的过程中,此模块的中心词是“科技”,教师就可以在《电影的诞生》《新奇号码知多少》《雷达和蝙蝠》等文章内容中寻找关联性特点。之后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得学生能够较为真实地感受到科技对于人们的实际影响,继而帮助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的文章阅读能力和写作方式。
(二)合理利用构架,统筹主题阅读
多样化的群文阅读模式能够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有效改善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同时,群文阅读在实际探索的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在进行《愚公移山》《滴水石穿的启蒙》《持之以恒》等文章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探究不同文章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如学生在对《愚公移山》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快速地厘清这一文章的脉络,同时根据文章的内容画出情节图,感受到愚公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方式相比较而言更能够突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阅读能力,进而让小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文章的阅读方式,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但在教学中,思维导图是存在局限性的,所以真正实现思维导图的引入还要加强教学策略有效性措施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群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从而真正地实现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