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2020-02-23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水南学校陆广义

亚太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课题科学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水南学校 陆广义

小学大力组织环保教育,是迎合现代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毕竟只有保护和改善环境,令全民族的环境和发展意识增强,才能够推进现代物质文明的建设步伐,落实素质教育的重大目标。至于当前小学生在环保方面究竟有什么不良表现,又当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渗透环保教育,下文将展开详尽的论述。

一、小学生环保方面的诸多缺陷

(一)对于环保知识了解尚浅

部分小学生缺乏基础性的环保常识,对于白色垃圾、废弃电池以及江河水变黑的危害等了解甚少。在他们眼中,所谓的保护环境,通常只限定于不随地扔垃圾和吐痰,发现地上有废弃物品主动捡起并放进垃圾桶中。

(二)环保目的略显模糊

有大部分小学生认为不保护环境,就会令地球变成垃圾场,花草树木无法生存,河水也会充满污垢,而环保则是令周边变得干净整洁,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人类生活得更为美好。殊不知,环保的目的是凭借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法,解析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根本原因,挖掘最为便捷有效的处理方式,长期维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均衡关系。

(三)环保意识不够深刻

有较多小学生可以认识到水、电都是宝贵的资源,但是仍有一些小学生在生活中肆意玩水和用电,包括经常在教室无人时开灯等,根本不知道缺水和缺电的严重性。这就需要学校进行更深层次的资源节约教育,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妥善策略

(一)在教材中挖掘更多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内容

透过学科内容和特征角度观察,小学科学课和环保教育有着较多的共性,相关内容比较丰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首先,道德教育内容方面。小学科学教材中有阐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环境对于废弃物的容纳能力非常有限、过度开采或是肆意污染破坏必然会遭受自然界深刻的惩罚等内容。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我们周围的空气”、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神奇的力量”等,教师可以基于这些课题内容来警示学生时刻明确个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秉持“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创新型环境道德理念。

其次,行为教育内容方面。主要表现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它们是做什么的”、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遗传与变异”等课题内容上,旨在教会学生成为自然生态的优质化管理员,令他们争取从自我和小事做起,在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的同时,收集废纸废铁并爱护身边植物;或是直接投入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之中,真正培养起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深入性地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中涉及较多的环境现象与环保问题,单纯利用口头描述或是学生探讨,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反思。所以说,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将课题内容转化为多媒体课件,令学生在观看相关视频或是图片之后,加深印象,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维持思维的活跃性,投入积极的探讨活动中,最终挖掘出更多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和保护环境的路径。

如在进行“白色污染”课题内容讲解时,为了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河面上漂浮着白色塑料袋、宽阔马路上被风吹起的白色饭盒等内容,学生看完这些真实的情景之后,则会更加深入地思索和探讨。其间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为了不再让白色污染继续猖獗下去,今后大家务必要从自我和身边的小事做起,保证不会再污染和破坏环境。长此以往,学生的环保意识自然愈来愈强。

(三)多带学生实地考察并同步穿插环保教育

在讲解“水污染”等课题内容之前,教师最好组织学生去污染严重的河边展开实地考察,明确水面上究竟存在什么样的漂浮物,知道这些漂浮物的源头,感受河水气味的变化。这样一来,小学生就会对各种水质污染产生比较直观的了解,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迸发出更强的环境探究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却也不可小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具有深远意义。环保教育不可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关注生活中的各类环境问题,制定适当的环保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案,令环保教育真正发挥成效,令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课题科学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科学大爆炸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科学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