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2-23山东省荣成市蜊江中学陈晓琳

亚太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数学知识数学

山东省荣成市蜊江中学 陈晓琳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现状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习发展受到限制。第一,教学模式的限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性使用传统教育方法,加之一些学校过度注重升学率,造成了学生能力培养不足,过度让学生理解已经成型的知识,致使学生提问意识与思考意识不足,最终也就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第二,学生沟通能力不足。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习惯接受教师的讲述,并没有养成良好的思考与提问习惯,加之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即便学生对知识存在疑问,也难以借助有效方法与他人进行探讨,最终也就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第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个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虽然学生畏惧教师的权威,但也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所以受到这一心理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并不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也就陷入了被动学习的状态。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教育创新工作,学生也要主动与教师配合,在有效互动与交流中掌握知识。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面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借助积极、鼓励性话语来评价学生,确保学生学习方向的准确性。只有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才能让学生产生提问的勇气。

(二)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掌握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研究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中虽然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这些任务大多是由教师设计的。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结合情境变化来提出问题,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现象来加深学生的感受。如学生在学习“一元方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打折现象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的知识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有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开展数学实验,通过实验启发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感性的体验,同时也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性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数学实验来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对三角形性质进行探究,从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培养质疑精神

首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为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理念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一些比较权威的材料中往往涉及思维逻辑与解题方法错误,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借助质疑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将数学知识简化处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解题技巧,还可以提升其学习效果。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在数学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加之一些教师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学生出现思维定式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教育思维中解放出来,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为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找出解题要素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帮助学生掌握提问技巧

由于不同的问题往往有着不同的特色,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帮助学生掌握提问技巧的角度出发,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提问掌握数学知识。第一,趣问法。通过对问题进行趣味化处理,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第二,追问法。在得到具体回答后,要结合思路变化来引导学生继续提问,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深入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时要运用准确的话语,确保学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在共同探究中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不足,确保课外延伸的有效开展。在课堂上,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数学知识数学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