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协同教育模式对促进医学生就业的影响

2020-02-23成都中医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邵兵华毛子鑫彭晓英

亚太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医教医学院校医学生

成都中医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邵兵华 毛子鑫 彭晓英

就业率是高校教育质量的体现,也是社会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高校的命门所在。在整体就业大环境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医学生的就业工作,提高医学生就业率,成为医学院校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医学生就业现状

一方面,自2004 年以来,我国医科类高校的扩招规模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医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从2005 年的54 万人左右增长到2009 年的119 万人左右,但每年新增的医生数量却很少。有调查显示,2008—2013 年,高等医学专业毕业生人数近289 万,而同期新增医生数量仅为59 万人,二者比例接近5∶1。

另一方面,由于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其培养周期相较于其他专业更为漫长和严谨。尤其在“5+3+X”的医学培养模式背景之下,大多数本科医学生毕业后都更愿意选择继续深造,对于在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6—2018 年的就业去向分布情况为例,每年临床医学毕业生中有70%左右的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在已就业的学生中有50%左右的学生选择规培,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基层医疗单位,在未就业的学生人数中有90%选择“二战”考研。

二、医教协同教育模式对就业的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医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医教协同教育模式作为医学院校为弥补传统医学生培育模式中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推崇的在临床医疗中开展医学教学,促进医疗与教学的协同发展,实现后期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动手实践的顺利对接,不仅能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还能使学生加深对医生这一职业的了解,切身体会到医者的成就感,使其明确方向,利于未来职业规划。

相较于大五实习时才让医学生体会到医生这个职业的严峻,在低年级时提前让医学生感受临床医生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可以让其对医生这个职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也可以让其在今后是否从事临床工作的选择中早做准备。有研究显示,早临床能让医学生对临床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进行初步整合,并能将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育全程。同时,“早期进入科室”能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专业,在职业规划及团队合作方面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有利于医学生找准适合自己的专业

医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临床实习是在大五开始,但因这期间很多医学生忙于考研复习,或者因为实习轮转科室较多,使得其在考研或就业时对所选择专业缺乏深入了解而出现“随大流”的情况,或凭借自身的感性认识进行选择,最终影响自己未来的发展。

医教协同教育模式有利于医学生加深对相关学科的认知,补充自身对专业认知不足的情况。有调查显示,在已参加见习的学生中,有儿科就业意愿的占总见习人数的55.76%;而在未参加见习的学生中,有儿科就业意愿的仅占总未见习人数的18.82%,两者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见习体验对于提升儿科专业的就业意愿有重要的影响。另外,较之大二、大三的医学生,大四、大五开始实习的医学生对儿科医师职业前景的态度更为积极。

(三)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社会适应力,提升就业能力

首先,医教协同所选择的教学基地多为三甲综合性医院,医学生在大四就进入医院进行床旁学习,有利于其了解医院的工作模式,学会正确处理医患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及时结合,融会贯通。其次,因为地缘优势,医学生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还能在医院见识或参加一些前沿的科研学术交流活动,有利于拓宽其专业视野。最后,由于综合性的三甲医院承担着研究生或进修医生的继续教育工作,每年有大量的人才进入,能够为医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及就业经验的交流平台。

三、结语

医教协同作为全球医学教育发展的共同取向,同时也是高等医学院校应遵循的医学教育规律,是高等医学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增强育人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它既能够促进医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必将有利于促进医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医学生更好就业。

猜你喜欢

医教医学院校医学生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医教结合背景下脑瘫儿童康复管理策略
21-三体综合征儿童医教结合康复干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