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几点尝试
2020-02-23
现阶段,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新时期下任务群的阅读和写作模式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从而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学生的课业繁重,导致其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课程阅读。针对这一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将阅读任务作为学生的课下作业,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江苏省的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如苏教版语文课本涉及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和海子的其他诗文,如海子的《新月的来由》《我的幻想》、毛泽东的《实践论》等作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海子和毛泽东的性格特点和他们所处年代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作者性格和写作背景的理解,最终可以在实际的作文写作中准确地应用相关素材。
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素材是学生写作的关键,如果学生的素材积累不够,那么,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则无从下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另外,学生的写作素材大多数都来自于课本,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说,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课本中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三的《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就可以针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点拨学生,帮助学生体会出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小心翼翼和内心的敏感,准确把握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进而能够将相关的“黛玉葬花”等故事应用到写作中。再如,在必修四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廉颇和蔺相如的人物性格特点,在遇到机智、爱国等作文主题时可以进行素材应用。最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然后完成素材积累。
三、开展课堂演讲竞赛活动
高中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用笔说话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开展课堂演讲竞赛活动,让学生先学会“用嘴表达”,然后再向“用笔表达”迈进。
首先,教师要成立一个评审团,等到所有学生都演讲结束以后,评审团对其进行打分,教师也担任评审团成员。其次,教师要规定演讲的内容,演讲内容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例如,教师在完成了屈原的《离骚》的教学以后,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屈原的性格特点,以“不断求索、不断追寻”“忧国忧民”“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等为演讲主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人物和文章的理解写作议论文,并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讲。最后,在演讲和评审团点评以后,教师要对所有的评价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出学生在演讲和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采取任务群阅读和写作模式
学习任务群是由国外的项目学习(PBL)发展而来。其中的P可以是项目(Project Based-Learning),也可以是有待破解的难题(Problem Based-Learning)。它最大的特点是“以终为始”,把任务放在前面,先交给学生,把语文学习变成做事情,完成实际的任务。为了完成整个任务,达成最后的目标,又拆分成若干子任务。整个过程下来,涉及文章收集、梳理、分析、模仿和撰写以及创意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读写思训练过程。
以《三国演义》的阅读为例,教师首先要将学习任务下达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进行《三国演义》整本书的阅读。其次,教师结合《三国演义》的实际内容,让学生对书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加深学生对名著的领悟。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讲解《三国演义》某个章节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五、加强作文专项训练
第一,高中作文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审题能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带领学生对作文材料进行分析和解读,最终概括出作文材料想要表达的主题,从而保证作文写作方向的正确性。第二,高中作文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延伸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思考的高度,提高学生学生的思维层次。
例如,教师在讲解《陈情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的是李密的孝心,这也是最主要的作文素材。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启发,帮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审视,让学生在诏令中感受到自古忠孝难两全的无奈,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实现素材多用。
再如,教师在讲解必修三中的《蜀道难》这篇文章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挖掘素材的专项训练,让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创新,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中感受到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憧憬的李白,在“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中感受到李白以美酒自醉、以美酒清洗心中的郁结,每一次醉后醒来,又重新开始的愿景,并应用到自身的写作中。
六、鼓励学生个性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要压抑学生的个性,应该鼓励学生在作文表达上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提高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在作文材料的解读上,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解读主题,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不要急着否定,要善于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鼓励其写出自己的个性体验。
例如,2019年的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教师在讲解这道作文题并开展作文训练时,大部分学生抓住的基本上都是作文立意中的“味”这个字,在作文写作上以写做人的味道为主。因此,教师在“味”的基础上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写作,帮助学生解读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作文主题,鼓励学生尝试议论文、叙述文等多种文体,进而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创作。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应该运用帮助学生拓宽阅读量、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开展课堂演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作文的专项训练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写作等方式实现作文教学的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