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动情点,详略有尺度

2020-02-23

语文天地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虫动情武松

记叙文写作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叙述和描写,而如何把握好详与略的“度”,则是记叙文写作学习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创作过程中是否有话可说的问题,更关系到写作过程中动情点的捕捉。把握详略的“度”,才能发挥记叙文以趣引人、以情感人的优势。所以,把握动情点,详略是关键。

一、情节须略写,曲折方有味

高考记叙文创作要“详略得当”。比如情节部分,能略则简,要求用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多的意思。因为“情节之略”,既是考场作文的字数要求所迫,也是为细节的详写留下写作空间。情节虽是略写部分,但句中的“平”和“喜”二字也告诉我们,记叙文创作在情节上最好要有一点曲折性。故事具有了曲折性,自然充满了趣味性。而趣味性本就是记叙文创作中的“动情点”之一。因为有趣,读者便有了读下去的理由,任何人都不愿意把自己宝贵的时间投放到不感兴趣的地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也尽可能选取具有曲折性、能触发好奇心的素材,如果材料一般,故事平庸,也可略作加工,使之变曲折。

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这一情节:武松左一棍右一棍,上窜下跳地与猛虎搏斗了一番,可说已经全力以赴。心想这只大虫真难对付,真是凶险万分。武松又是一棍,从上至下狠劈下去,却不料打到了树枝上,棍子顿时变成了两截。这下可把武松急坏了,本就吃紧,手中又失了武器。而此处便是故事的转折点,即曲折之处。相信很多读者读到这个地方定会为武松捏一把汗。正在读者为之着急时,“此时大虫再一次向武松扑来,武松抓住时机,迅速跳到了大虫的背上,抓住虎头,拳头狠狠的向大虫的脑袋砸下去。一拳、两拳、三拳,也不知道砸了多少拳,直至老虎彻底不动了,武松才松了手。”老虎终于死了,读者读到此处,那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下来,踏实了。

二、有略当有详,细节造神韵

详略得当能有力体现题意,表现中心,最易感动人的地方就要详写。详写的关键就在于细节,如果说“叙事的情节部分”是花园中的花架,那么“细节描写”便是花架上的那一簇簇、一丛丛美丽的繁花。繁花盛开就自然能够让人感受到美之所在,由此可知细节描写的重要性。细节描写的关键有两点最为重要。

1.抓住细微之处塑造人物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需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肖像、外貌、神态等细微之处,方能“凸显动情点”。如一个学生在一篇《父亲的手》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在又一次犯了错后,父亲又高高地扬起了他的手。我心想,若他挥下,我一定是挡不住的。父亲扬起的大手有一道深深的红色指甲印,那是在听老师训斥我时,父亲用他的大拇指,狠狠地插入了他的手背之中。父亲的宽大的手掌最终还是落下了,但这次力度似乎不大,只是轻轻地抚摸了我的头,耷拉着脑袋的我偷偷地瞄了父亲一眼,眼神复杂,不知包含了多少情感,有期待,有愤怒,也许还有失望。而此时我的心里也好像刚打翻了五味瓶,害怕而又窃喜,害怕是因为父亲的脾气,窃喜是因为父亲似乎已经消了火。父亲竟然又一次原谅我了,心下便暗暗发誓,以后一定再也不能让父亲丢脸了。

这是孩子犯错误之后,被父亲批评时的场景。孩子原本以为父亲会狠狠地揍他一顿,结果父亲反而再次原谅了他,他因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这个事件的描写中,有动作、心理,还有神态描写,读者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父亲教育孩子这一场面也会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一向粗暴、刚直的父亲这一次却对孩子这般地柔情,让孩子不知所措,更出乎了读者的预料。

再如,另一学生在命题作文《四月的岸》中写道:

外公最爱在四月的晚饭后搬把小椅子坐在沙丘岸上吹吹这清爽的河风。有时逢着太阳下班,淡淡的夕阳傻乎乎地坐在云上,将周围染成一片浅金色的海。外公拿一杆水亮水亮的水烟袋,一抽烟,就喊:“火。”我赶紧拿来纸折子,点着火,递到外公手上。外公“噗”一声将火吹燃,然后咕噜咕噜抽上几口,深深吸一口气,又长长地吐出来,好像美得不行。抽过了瘾,外公拉着我开始说他当年冬天在山上打工,雪能到大腿哩,车没法开进来,吃的不够却因为他小,总有人省口下来给他吃……我就像小狗似的蜷在他腿旁。没有一个季节的风能讲出像四月这样动听的故事。

那种温馨的场景,多年之后也不会忘却。在这个事件的细节刻画中,因动作的慵懒平添几丝静谧,因环境的渲染增加几丝韵味,读者读至此处,定会被拨动心弦,回想起曾经的美好时光,那种柔情似水,缓缓在心间流淌。

2.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

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可按空间顺序抓住景物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并把这些细微之处铺展开来,方能捕捉“动情点”。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是这样描写阿房宫内部构造的: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複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这一段主要从楼阁密度、走廊、屋檐、楼阁复道等方面对阿房宫做了详尽描述,还运用了并列、排比、比喻等众多修辞手法,使人读后深受震撼,使你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想要到此一游的冲动,只可惜此处已被楚人的一把火化为了焦土,更添哀叹。

再如,已毕业的学生回忆中考那段岁月时,写道:

我记得2013年4月的每天薄暮时,学校小巧玲珑的操场上空总回荡着一声声响亮的“一、二、三、四!”就好似水手们在面对即将来临的暴风雨而发出的阵阵呐喊,沉着有力,直冲云霄!太阳最后的余晖将操场上三三两两奔跑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三年的美好时光就在这奔跑的步伐中渐渐靠岸,操场边有一条蜿蜒的小河,在漫长的冬日里沉寂了许多时日,4月的暖风吹过,冷涩的河流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汩汩作响,轻快欢愉流向远方。那段日子是一场黑与白的较量,时而前进,时而止步,思索、烦闷、寂静、游走在如墨般的黑色岁月。然而,每天清晨第一个在教室出现的老师的身影,“来,这道题我给你讲”同学话语里的温暖,夜晚默默送来牛奶氤氲香味的爸妈的脚步声,都让我鼓起勇气牵着你们的手,冲破黑暗去迎接那片奋斗之花盛开的四月的岸!

这一段主要描述中考前最后奋斗的日子,太阳余晖,奔跑的身影,流动的小河,声声回响相互交织,亦动亦静,既是那黑白画里的一抹亮色,倍感温暖,又是那压抑沉寂中的一丝灵动,支撑前行。读完之后,读者情感上产生共鸣,似乎重新回到了那青葱岁月,回想起了那曾经奋斗的点滴和一起奋斗的人。

总之,“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文学创作中,“动情点”潜藏于细节之中,只有把握好“详与略”的搭配,才能情真意切引共鸣,从而创作出让读者喜欢的作品。

猜你喜欢

大虫动情武松
武松打虎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回首十年代表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
单人间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我家里的武松
武松:喝酒好赚钱
倾听夏日里最动情的声音
小蚂蚁过河
武松的醉与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