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微课的实施策略

2020-02-23

语文天地 2020年10期
关键词:重难点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伴随着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现代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几乎无处不见。其中,“微课”成为教育界的新宠,语文课程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点基础性课程更是实现了“微课”教学的普遍应用。由于“微课”可以提供海量的教学资源,其多种多样的展现形式往往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导读,引领学生思考,完成教学任务,打造高效率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教学导读,引发学生兴趣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质浓厚的课程,常常涉及到陌生字词和古诗文的掌握与背诵,而传统的语文课堂又大都采取教师一对多的讲解模式,学生只能成为教师照本宣科讲解的被动聆听者,因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融入感不强,也较难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课堂注意力,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下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应当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微课以其多样的形式与丰富的趣味性,恰好能够解决这个教学问题,即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导读环节采取微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有效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比如在《红楼梦(节选)》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解读《红楼梦》需要读者具有比较深厚的社会阅历,而且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文字比较晦涩难懂,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往往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在文章的课程导读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形式为学生播放一段《红楼梦》的相关视频片段,视频片段要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且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在视频片段中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由于《红楼梦》中人物角色众多,如果没有阅读过全本小说,学生可能会出现人物与人名对应错误、产生故事情节理解偏差的情况,而且《红楼梦》的故事背景与高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真正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教师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微课可以通过视频形式为学生从视觉、听觉角度建立情境,以比书本更为立体化的形式展现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进行故事人物的认识与梳理。同时,视频也能将贾府的环境由二维变成了三维,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背景,降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度,最终形成高效率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二、思想引导,深化教学内涵

新课程改革后,有关教育部门的教学重点由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转化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推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科目,在学生德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绝大部分学生甚至是教师都认为语文课程较为单调乏味,仅仅涉及到一些词汇的讲解与诗词的背诵,且在自身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应用到语文知识,也就不甚重视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然而,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语文课程除了涉及到语文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授外,还通过教师对教材文章的解读,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高中阶段的学生仍然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教师可以采取“微课”的教育形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对高中学生的思想引导,深化语文教育内涵。

比如在《雷雨》的学习过程中,剧本主要讲述了民国时期一个大家庭生活的悲剧故事。然而,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民国的大背景了解不够,也就较难体会文章中主人翁情感与矛盾冲突的变化缘由,难以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有效理解。在此,教师即可采取微课手段为学生播放能够表现民国社会大背景的话剧视频,待学生对文章的大环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再对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故事情节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揣摩。当然,在通过微课模式播放视频后,学生也会产生对文章后续情节发展的好奇与探索欲望,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即可实现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提升。而在文章《老人与海》的学习过程中,最为扣人心弦的莫过于文章中老人的几次重要转折,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微课的教学模式,将文章所涉及到的重要转折进行整理,条理清晰地展示给学生,指给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考方向与思维路线。

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交流学习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交流彼此观点意见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学生爱上思考、乐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最终实现新课改后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

三、目标实现,优化教学效率

在传统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会采取记录课堂笔记的学习方法来满足日后的知识点复习需求。诚然,课堂笔记是一种最为常见且效果较好的学习方式,然而,面对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仅仅依靠课堂笔记可能无法达到知识点复习的要求,而高中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重要,教师很难实现对知识点的重复性讲解。对这一教学难题,微课模式以其课程资源的共享性和便捷性能轻松化解。即教师可以在讲解语文课程的重难点问题时,利用微课将其分解,化整为零,并将微课分享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展开对重难点问题的复习。同时,微课形式还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基础语文知识,并学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合理应用语文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在鲁迅文章《祝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微课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课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并根据文章中的重难点问题建立文章内容的大体框架,最终通过情境模式的设计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重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建立合理的课堂导读环节,为学生介绍文章的大环境,既可以吸引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还可以降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难度,减轻学生的课业学习压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文章讲解过程中适时穿插微课,维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还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设计教学问题,合理引导学生对重难点问题展开自主思考与思维碰撞,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完成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在文章讲解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采取微课形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当然,教师还可以将课堂中的微课资源与学生共享,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知识点的合理复习。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体系中实施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采取最为适合微课形式展开的教学模式,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重难点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浅析语文课程的运作及其运行机制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