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创新研究

2020-02-23刘吉双

关键词:专业课程经济学思政

刘吉双

(盐城师范学院 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追求,有效提升了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深度,夯实了高校思政课的基础[1]。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精神,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行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6月6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西方经济学作为文科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一、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西方经济学以前只是一门考查课,地位并不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前已成为绝大多数高校经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有的称之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有的称之为西方经济学,尽管名称有别,但都以介绍西方经济学理念、原理和思想为主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加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加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清除西方经济学为资本主义制度美化的成分。在西方经济学教材中,隐含为资本主义制度美化的成分,比如通过价格机制、消费者选择、厂商选择和市场一般均衡的论述,宣扬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价格论、逐利实质以及制度的美好。因此,在介绍西方经济学作为人类共有的市场经济理论科学结晶的同时,对它为资本主义制度美化的成分做深刻分析,应以“马工程”《西方经济学》教材评析部分为核心进行全面评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本清源。要反对只讲西方经济学一般原理,不讲评述的错误做法,严防西方意识形态趁虚而入。

其次,加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应用经济学专业思想政治建设水平。目前绝大多数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西方经济学,甚至在经济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中,西方经济学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西方经济学课程覆盖面广、涉及学生多、持续时间长。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如果注意融入思政元素,就会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水平,达到“双过硬”。如果教师忽视思政元素的融入,甚至鼓吹资本主义思想,就会给高等教育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由于西方经济学研究采用定量化、数学化、模型化的方法,且逻辑较为严密,教师必须从假定的错误、国别的不同、模型的简单化等多方面进行评述,指出谬误,剔除糟粕。

最后,加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00后”大学生的比重逐渐上升,此时正是他们人生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接受西方经济学教育无疑会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面对当今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激烈挑战,探索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对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西方经济学由原来的考查课程逐渐上升为专业课程,乃至成为专业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包含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些共性原理、思想,很大一部分是人类市场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系统学习西方经济学,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各高校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上、下)》,对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新要求,在总结西方经济学教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现目前西方经济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任课教师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意识不强

西方经济学的鲜明特征是逻辑性、数理性、新颖性较强,深受大学生喜爱。很多教师重视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说理性,备课时在逻辑推演、数理论证、理论前沿上下足了功夫,但在思政元素融入上下的功夫较少,甚至个别教师根本没有准备。在全面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形势下,绝大多数教师意识到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注意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但也有教师对融入思政元素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没有深入思考,没有深入挖掘西方经济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导致课堂思政育人环节缺失。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不系统

目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碎片化问题,往往仅就某一方面进行思政元素挖掘,仅就某一点思政内容进行阐述,思政的全面影响力和系统感召力不足。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堂课都应成为专业课程思政的浓缩版、微小版和精品版。思政元素的融入在课堂教学中要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如果没有系统理解本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就无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正如古语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方经济学教师的“正”就是教师的信仰、道德、知识和仁爱都要“正”,用教师自身正确的“三观”,串联碎片化思政元素,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培育协同发力的育人效果。

(三)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程度不高

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目前,大学生主动参与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被动听讲多,主动提问少;质疑专业知识多,联系中国实际思考少;做大量课后习题多,收集中国经济发展文献少。往往西方经济学专业知识学习比较扎实,考试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但对如何借鉴市场经济基本经验发展中国经济的思考较少,有的学生甚至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理论。

三、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水平的分步提升

要用系统性思维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融入水平的提升。教学前抓好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工作,设计好教案,明确融入的重点;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教师的坚定信仰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塑造学生;教学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建研究团队,紧密结合当今中国实际,开展中西方经济比较研究。实现“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导入”“思政元素运用”三步走,让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环环相扣,扎实推进。

(一)教学前:培养教师思政元素的挖掘意识和能力

1.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到深处是精神[2]。过去较长时间,大学专业课程教师专注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忽视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部分教师甚至认为思政建设是思政课程的事,由思政专任教师承担就行,专业课程教师没有必要讲解思政内容,普遍存在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脱节”的问题,没有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没有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没有充分形成课程思政氛围。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中。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正加速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大学生处于海量信息包围之中,海量信息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成长,立德树人正成为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此,要补上课程建设中育人功能的“短板”,增强高校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专业课程中挖掘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价值内涵,用专业课育人功能引领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陶冶道德情操,培育严谨的工作作风。

2. 西方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向及重点领域

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反映和服务于一定阶级的要求[3]。西方经济学要融入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认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文化认同。从宏观层面上看,重点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等;从中观层面上看,有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平等公正观、市场法治规则等;从微观层面上看,有企业家敬业素养、吃苦精神、诚信友善情怀等。

《西方经济学》第十九章“宏观部分”主要讲解了经济增长与模型表达,以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要针对这两个主要问题进行思政元素挖掘。在经济增长与模型表达部分,应就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的增加进行展开论述。在此,可以挖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情况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情况,收集1978年以来我国GDP和人均收入图表,图表会鲜明地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选取改革开放前后和新农村建设前后的农村照片进行比较,学生会被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深深震撼。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部分,要深刻阐述我们需要的是绿色的经济增长。要收集经济增长与生态相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关材料。通过上述思政元素挖掘,将公平、正义、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

3.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

发挥和强化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充分发挥好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作用[4]。教师要努力提高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将提炼的思政知识点融入课程知识体系,变传统大水漫灌式说教为精准滴灌式隐性教育。要做好课程育人教案设计,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课堂是课程思政主阵地,教案是课程思政的主抓手。在课程思政全面推行的新形势下,课程思政不是对原有教案的简单修补,而是对原有教案的重新整合,要挖掘每一章节的思政育人元素,并融入新修订的教案,甚至可以以课程思政教育为红线,探索形成一种更加新颖的专业课程教案。在优秀教案评比、青年教师会讲、学生评教中设立课程思政元素指标,把是否有思政元素、是否纳入课程逻辑体系、是否是隐性教育指标,作为优秀教师评选和师德评价以及年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教学中:用“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身,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1. 用大学教师的坚定理想信念引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教师应该将“四个自信”“四个意识”融入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5]。要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大学教师的理想信念必须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仅用70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位居全球第二,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奇迹,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奇迹。作为承担西方经济学授课的教师,要正视这些历史事实,融入这些历史事实,宣传这些历史事实。教师要切实增强理想信念,在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同时,做好理想信念引领工作。要摒弃大学教学只管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提高,思政是思政课老师任务的错误观念,拓展课程育人功能,提高课程育人意识,强化信仰引领意识。

2. 用大学教师的道德情操引领大学生的职业修养

立德树人是高校课程开展的关键[6]。大学教育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大学教师在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责任重大。西方经济学专业课程覆盖面广、涉及学生多、持续时间长,教师广博的学识常常为学生所佩服,大学生往往对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会产生认同。所以教师的道德情操会深刻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从细节处入手,从每堂课入手,用教师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正反道德典型事例结合专业课程讲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这种课程职业素养教育,要比纯思政课程效果更好,会产生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效应,学生更容易入耳入脑,内化于心。

3. 用大学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引领学生向上的学习风气

大学老师承担各自专业课程,各管一段渠,各种一块田。大学教师管理的渠和田应该是活水肥田,滋润大学生茁壮成长。大学教师应该拥有渊博的知识,只有广泛涉猎经济、文化、历史等众多知识,才能谈吐不凡,深深吸引学生。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认真遵守教学纪律的老师让学生感到敬畏,会隐性影响学风,在负责任的老师带动下,学生不迟到、不旷课,上课不玩手机,专注完成学业。其次规范教学环节。从提问到PPT演示,再到课后总结,都要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不讲废话,不讲无准备的话,只讲专业精准术语,只讲充分酝酿语言,让学生挑不出任何瑕疵,敬佩教师的才华。最后教学上要始终充满正能量。每一堂课都应是充满正能量的课。正能量让学生积极向上,也让同学心情舒畅。大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材料时一定要组织正能量的教学材料。负能量的材料会影响学生情绪,容易造成教学责任事故,那些问题可放在研讨会上讨论,但老师必须正确点评引导。

4. 用大学教师的仁爱之心铸造学生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的灵魂

热爱大学教育事业的老师,必定有爱大学生的仁爱之心。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重任。西方经济学大学教师一定要具备仁爱之心,深刻认识到仁爱之心是大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职业素养的应有之义,常怀仁爱之心,常施仁爱之行,常结仁爱之果;持续使用激励手段,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对大学生来讲,批评意味着在群体中地位的降低,自尊心会受到较大的伤害。大学教师不要轻易使用批评的语言,特别是严厉的批评语言,尽量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提醒学生,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否则会激化矛盾,甚至引发教学责任事故,也有可能造成重大社会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带来损失。

(三)教学后: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大学生课程思政研究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5日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7]“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大学教育是针对全体大学生的教育,大学教育不能只关注学习好或者思想较成熟的少数大学生。要通过全体教育,使大学生群体思想素质得到整体提高,政治素质得到全面升华。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要探索全体大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案例教育方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教育方式,但频繁使用也会让学生产生陈旧感和疲劳感,有时并不能紧密切合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更加符合学生最新思想动态的教育方式,保持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性。组建“双思双引”学生研究团队,是创新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一种新探索。所谓“双思双引”,是指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要“深入思考西方经济学,深入思考中国经济现实;引领大学生增强中国经济制度自信,引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队的组建以课代表、学习委员和课堂回答问题积极分子组成,每个团队10名左右,队员实行动态管理。团队定期学习西方经济学辅助教材,学习党的最新文件精神,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断用理论武装自己,在思想建设上要比其他学生领先一步,高出一头,成熟一成。

教学后的研讨要发挥好“双思双引”研究团队在讨论中的主体作用,由团队主持课堂讨论,围绕中国消费市场、中国投资以及中国就业等热点问题,结合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开展讨论,借鉴西方经济学中一般市场经济规律、原理、思想,针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培育学生分析中国问题、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对西方经济学为资本主义制度美化的成分进行批判。讨论后由“双思双引”研究团队进行效果评价。从学生准备情况、现场表现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情况等多方面,由团队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求客观、公正、公开。评价结果作为大学生过程性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期总评成绩。对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纳入“双思双引”团队,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讨论即将结束时,由任课教师对每位讨论学生进行点评,从分析问题视角、价值观正确与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个人今后努力方向等多方面进行点评。这种针对性点评,能够及时肯定其长处,指出其不足,是个性化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较好运用。

“西方经济学关于金融、价格、货币、市场、竞争、贸易、汇率、产业、企业、增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一面,要注意借鉴。同时,对国外特别是西方经济学,我们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其中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价值观念的内容,对其中具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不能照抄照搬。经济学虽然是研究经济问题,但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纯而又纯。在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中,不能食洋不化,还是要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大讲特讲,不能被边缘化。”[8]习总书记为我们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的视野,明确了新的根本遵循。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经济学思政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简明经济学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