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寄生虫》的色彩运用

2020-02-23李明哲

视听 2020年8期
关键词:阶级寄生虫色彩

□ 李明哲

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如约而至,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电影《寄生虫》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以及最佳国际影片四项重磅奖项,并在第62届戛纳电影节也获得最高奖项——金棕榈奖。《寄生虫》通过对三个不同现状家庭的描述,将自然界的中低等生物对高等生物的“寄生”关系拟人化处理。影片着眼于社会生态,超越了表面上的贫富分化所导致的悲观主义,使用黑色讽刺的手法表现出阶级之间的巨大鸿沟。《寄生虫》的色彩运用十分考究,不仅将色与光高度理性又谨慎地结合,构成电影画面,更是将色彩作为该片体现阶级、营造情绪、补充画面内容的有力之笔,进而促使色彩成为剧情推动与主题表达的重要因素。

一、色彩隐喻不同阶级

在《寄生虫》这部影片中呈现出三种物理空间:朴社长家的别墅空间、主人公金基泽家的半地下室空间、雯光家中的地下室空间。在朴社长家的别墅空间中,电影画面的色彩运用以黑白灰色调为主,搭配别墅庭院大面积绿色草坪以及蓝色天空。在金基泽家半地下室空间中,主要展现拥挤房间内各式各样堆砌着的物品所附着的、带有红绿蓝等高饱和度纯色。而在别墅下的地下室空间中,则以暗灰、墨绿冷色调作为电影画面主要的色彩基调。

通过三种不同空间环境,形成三种截然不同的色彩基调,从而隐喻三种不同阶级:拥有大片天空与阳光,寸土寸金的绿草坪,以及强调现代家居设计感与色彩统一性,形成色调有序理性而规整的地上别墅为上流富人阶级;家中只有一面接通地上拥有光亮的窗户,杂乱无序而感性的高饱和色彩拼凑成的半地下室,隐喻着下层穷人阶级;低照度下呈现墨绿冷色调的昏暗地下室则为最底层的边缘阶级。同时,三种不同空间画面在色彩明度上,从地上到地下逐渐降低,自然光也随着空间不断下沉而渐渐消失。

电影《寄生虫》中所呈现出的三种空间的色彩差异,不仅仅是在单纯地表现真实物理空间环境下的色彩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语言这种特殊的符码,来隐喻其影片中人物所处阶级之间的区别。影片将原本复杂多义的三种阶级之间的关系影射在空间色彩中,从而达到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意味和意境。

二、色彩营造情绪变化

不管是在电影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感知到的颜色会对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绪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心理颜色情感源于对大自然的一种先天的认知色彩,人们一旦看到与大自然先天的色彩相关认知同样的心理颜色,自然会直接联想到与大自然先天的认知色彩相关情绪的体验。比如,鲜血一般的红色常给人带来刺激、热情、力量等情感体验,而草原一般的绿色常给人新鲜、清爽、活力生机等情感体验。

在电影《寄生虫》中,颜色的极致使用不断强化着视觉情绪,推动感性情绪的产生与变化。金基宇作为家庭教师在雇主女儿朴多蕙的房间为她辅导作业,因为两人的情感不断上升,当金基宇握着笔的手抓住朴多蕙的手腕之时,是二人正式确立爱情关系的关键时刻。此时画面中金基宇手中那支粉红色的铅笔,朴多蕙淡淡浅红色的嘴唇以及两人粉红的肌肤,多种元素共同营造出甜蜜浪漫的色彩基调。粉红色与红色充斥着银幕所营造的两人之间情感具有甜蜜的情绪,与多蕙本藏在心中对金基宇的爱慕之情被对方正面回应后心潮澎湃的激动情感相呼应。在影片后段中,金家女儿被刺杀,在进行刺杀之前,父亲金基泽从捂住女儿受伤的胸口到刺伤女儿的刀掉落在朴社长家草坪,整个片段主要以纯红色的鲜血与青绿色草地作为画面面积最大的最主要颜色,当纯红色与青绿色搭配形成高诱目性,形成了最为鲜明突出的视觉刺激性,从而引导观众将情绪转向火辣、愤怒、冲击。为后面父亲金基泽刺杀雇主朴社长做足了视觉上所引起的情绪的铺垫。

影片通过对色彩心理的研究,充分掌握色彩对观众情感与情绪的影响。将色彩作为电影视听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也通过色彩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引导电影人物的情绪情感变化,在丰富影片镜头语言的意蕴的同时,也能够与受众形成情感流露、情绪表达的良好互动,在受众与影片的共情与共鸣中,色彩成为增强受众观影的趣味性的重要因素。

三、色彩延展画面信息

颜色是通过人类的视觉而进行感知的,不同色彩对人所产生的感知力也不尽相同。在电影中,色彩是极具直观性的表现手法,通过银幕出现的色彩不断刺激着观众眼球,从而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与感知力,达到触发观众产生情感与认知的作用。通过色彩在电影中表现的三种阶层,观众接收色彩表达后自然会联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惯性认知,自然会认定富人阶级就应该是具有色彩归一性的黑白灰色调的,与无秩序性的高饱和纯色为基础的底层阶级在心理上形成巨大反差,引发观众对于真实的色彩环境空间背后生存下的阶级差异化与关联性的审视与新思考。

在影片《寄生虫》中,“气味”是一步步暴露金家痕迹的重要线索。金家人身上的味道是真实存在的味道,因为常居在阴暗潮湿的半地下室,形成了朴社长口中的“搭地铁的味道”“地下室的味道”“葡萄晒干的味道”,观众自然联想到的是一种发霉的“酸”味,而这“酸”味的发源地自然就是金家的半地下室。影片通过色彩设计来巧妙地展现这种原本属于嗅觉感知的味道,将半地下室场景的色调整体偏向于黄绿色系中,但又在剧情发展的同时让同样场景的色调不断变化,以达到强化对“酸”的情绪表达。比如女儿与儿子在厕所马桶旁寻找无线网络的场景,与金家被雨水冲击,女儿坐在马桶上试图堵住喷涌的污水的场景,两个场景都为黄绿色调。但前场景偏向灰黄绿色,后场景偏向浊绿色;前场景黄色亮度比后场景绿色亮度更高;前场景将其他色彩降低了纯度,后场景中其他色彩纯度提升。例如前场景中红色桶的纯度远低于后场景中墙上挂着的红色衣服。黄绿色调是影片调出“酸”味颜色的最佳视觉表达,而色彩的亮度与对比度的变化则是为突出金家“酸味”一步步被暴露、一步步侵蚀着对被“寄生”的朴社长一家、一步步拉开两个阶级的差异而精心设计的。

原本属于嗅觉感知的“酸”味,在影片中通过低纯度绿偏黄的色调来“刻画”,似乎在银幕一端也能闻到一股地下室的酸味,摸到金家一家人衣物上黏糊糊的触感。通过色彩的力量调动起观众身体上所有的感觉器官,补充延展画面内容,进而增添了电影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层次感,突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四、结语

当电影从黑白默片时代进入到现如今彩色影片时代,意味着电影不仅迎来了新兴科技发展,同时也为电影本体迎来了更多的电影语言表达的可能性。影片《寄生虫》把色彩渗透到了视听结构层面中,运用到了每一段剧情中的伏笔中,将电影画面里每一抹颜色中的象征意义蕴含在所表达的情感之中,从而表现出更为真实与丰满的审美特征。通过色彩的精心设计与布局,不仅完美体现了影片的精神内核,更增添了这部影片的语言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多样性、层次性、寓言性以及色彩美学价值。

猜你喜欢

阶级寄生虫色彩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马克思阶级概念的当代理解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