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探讨
2020-02-23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云陵工业开发区第一学校上坑小学张跃胜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云陵工业开发区第一学校上坑小学 张跃胜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忽视读写结合的不足
由于现行教材对习作内容编排课时较少,加之认识上的不足,很多教师重读轻写,把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也只注重于课文的阅读理解,侧重于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习作教学与练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习作练习只停留于教材安排的层面上。教师忽视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的渗透,没有充分意识到写作能力只有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理解能力的提升和积累的增加,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不是本能形成的,离不开积累与训练。学习语言的快捷方式就是模仿,小学生可以通过模仿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模式。很多教师不能抓住教材这个良好的教学范例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在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截然分开,在阅读教学中不注重对写作的渗透和练习,缺乏写作点拨和训练。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尚不充足,书面语言尚未规范,阅读教学理应凭借课堂给学生搭建积累语言、训练语言表达的平台。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就能很好落实语言积累与语言表达训练。
二、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习语文,离不开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离不开文质兼美的文章、课例,更离不开触景生情的写作。叶圣陶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精辟地阐述了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渗透习作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中,笔者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学习课文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学生可以从中习得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应通过讲授与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方法,并选择合适的课文,让学生仿照其中手法进行习作训练。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课文,就是经典的仿写训练点,可以让学生仿照《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的写法,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或仿照《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的写法,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或仿照《“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的写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肖像描写及侧面描写等方法,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方法,从中受益。另外,在仿写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对原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感悟,这也促使在仿写过程中,学生对原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升。所以,以读促写的最终效果就是由写感悟出阅读文本的真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中,《北京的春节》讲述了北京地区人们过春节时的民风民俗。由于我国南北地区在节日文化的庆祝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有的亲身经历过在北京过春节,吃饺子放鞭炮,体验过那种红火热闹的氛围,而有的学生或许在春节一直都是吃汤圆,每个人对春节的看法和感受都不同,因此教师可以以“春节”为主题,开设一堂“你眼中的春节”交流会。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讲述自己最难忘的春节。而后,教师要求学生联系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根据文章结构仿写自己家是怎样过春节的或者写自己最难忘的春节。由于学生在交流会上有了简单沟通,对春节时的庆祝方式以及不同地区春节特点都有了一定了解,所以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将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或者,也可以让交流会中所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从而丰富写作内容。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呈现在文字的表述上,因此,为了提高文章的流畅性,教师特地在仿写练习前增加了一个交流互动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促使学生厘清思路、累计素材,从而实现读写结合。
(二)联系课文内容,写读后感
有些课文意蕴深远,值得细品,教师可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既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也可让学生借助课文进行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这是传统而有效的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的教学中,学生能够体验香港回归时中华儿女的喜悦和自豪的民族情感;《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让学生感悟到国家曾经衰落腐败,被列强欺辱的民族耻辱感。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练习直抒胸怀的手法,在练笔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对祖国母亲的热爱,理解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这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再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父母之爱”中,通过《“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以及《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情境中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两篇文章都写到了父爱,但是两者又存在不同之处。教师可以在学习完本单元内容后,要求学生将以上两篇文章做对比分析,感受父母之爱的多种表现形式,走进文章中父母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将所想所感整理成读后感。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将两篇表达父母的爱的文章进行综合阅读,理解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不同父母内心的想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人物描写方面的写作技巧。
(三)利用文本,进行改写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改写练习。因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具有了初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程度提高,想象力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小学生把自己想象为作者,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和积极性。人教版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有诗歌学习。诗歌语言简练,意蕴却丰厚,这是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练习的好题材。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材《七律·长征》,表现了长征的艰苦和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诗歌改写成短文,对景物、人物行为及精神风貌进行描写;学习了《忆江南》,可以引导学生将诗歌改写成短文,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体现的春回大地、百花盛开、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的江南美好景象。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展开想象,进行续写
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续写是读写结合训练比较经典的形式。不同于独立创作文章,续写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清楚理解和掌握上,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课文内容情节为依托,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续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凭借课文内容对情节进一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构思,使之契合课文思路。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写写练练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来说,节性较强的课文都是训练续写的好题材。例如人教版四年级《小木偶的故事》一文,教学后可让学生续编故事,写写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教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之后,写写后来这位青年到大陆参加一个活动,小钱和他见面了,让学生想象他们见面的动人场景,并写下来。再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初识鲁迅”中,先通过《少年闰土》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认识了他的朋友闰土,接着又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他人眼中认识鲁迅先生。这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地介绍鲁迅先生的人生经历,如弃医从文等,以及他毕生所创作的作品,如《彷徨》《朝花夕拾》等,并从中节选几段语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语句背后的含义。之后,教师回归到教材当中,要求学生对文章《少年闰土》进行续写,想象多年后的闰土与作者再次相遇时的场景,并结合文章中鲁迅先生对闰土的人物性格描写,设想两人再次相遇后,闰土的第一句话要怎样说,才能够将人物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又如,人教版六年级《凡卡》一文也是续写的良好题材,经常被用于续写练习。总之,教师可以通过续写训练,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对文章内容和中心的把握,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通过续写练笔激发创作热情,使学生感受到直接参与文学创作的成就感,进而提升习作能力。
(五)利用文本空白,进行补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中某些部分写得简略,寥寥几笔,却包含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补白,充实文本,使学生的理解更具体,使文本内容和蕴含的思想感情更丰富。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学会看病》一文,对于儿子是如何按照母亲的吩咐去看病的过程,文中没有细写,只是以“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这两个句子一笔带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文章第17 自然段)内容,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想象文中的儿子在打车到医院、挂号、买病历本、到内科分诊台排队候诊、就诊取药等过程中是如何做、如何想的,遇到了什么困难等,把人物的行为及心理活动写出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儿子在没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上医院看病,克服了困难,锻炼了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也体现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综上,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读写结合是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广大基层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读写结合的教学经验,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改进读写结合教学方法,使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效果达到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