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0-02-23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川镇祁联学校费克天

亚太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文初中语文文章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川镇祁联学校 费克天

学习语文,不是简单地学习字词、阅读和写作,还应该体会到语文背后浓厚的人文色彩。如果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会得到提升,懂得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并且能在赏析过程中提升人格。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变得非常重要。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也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是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过程。众所周知,语文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意识,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品格,而这些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

语言能力关键包含了中学生自身的语言组织、听说读写和语言表达。语言能力是中学生形成人文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强化要全程围绕自己的情感进行,培育学生紧抓文章主旨的能力,从而把学生自身的想法与情感呈现出来,更好地发挥出语言的实际价值,这对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搭建在学生本身的情感状态以及价值观之上,教师若是想逐渐对学生渗透人文素养,就一定要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语文学科人文素养需要学生拥有洞察他人情感的技能,经典名著中含有充足的人生哲理、为人处世的方式与情感,教师需要在这部分要素中帮助学生产生正确的“三观”,推动学生在高尚的情操中不停塑造出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行,从而完成强化学生的情感状态以及价值观的任务。

审美情趣关键是指学生所拥有的批评、欣赏和对审美的感知。语文教材中有着充足的阐述真善美的文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经典文学名著的欣赏中了解美、批判丑,推动学生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可以辅助学生感知到经典名著所蕴含的魅力。若是想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应该培养其形成文化底蕴。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语言博大精深,对于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不管是语文课本中古人的优秀事迹,还是当今时代著名文章,其中都潜藏着我国人民共同的内心愿望,文学巨著以及古诗词能够推动学生体会民族期盼,也能够更有效地培育学生形成优质的文化底蕴。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养教育的不停深入,要推动此两种任务得以完成,最为基本与最为主要的要素就是必须增强对人文素养的逐渐渗透。实际上来说,在初中语文授课中不只要注重对基本理论内容的学习,并且还需要逐渐增强对学生本身人文素养的培育,如此一来才可以推动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只要在课堂上对学生逐渐渗透人文素养,就必定会推动教育事业的高效发展。如今,伴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越来越便利,同时人民群众对外在物质的追求也持续上升,从而出现了无视人文素养的情况,最终致使如今社会缺少相应的文化素养。所以在教育领域内,尤其是语文课堂上,更需要强化对人文素养的融入,借此来转换教师的授课观念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并推动所有学生与教师的心灵获得净化与完善。

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探究意识,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意和能力。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性阶段,所以更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按照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融合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所感悟,引导他们以辩证的视角感受生活、思考人生。语文学习到了初中阶段,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多少文学知识,还要使学生形成正确观念、树立良好品格,从而实现初中生的综合性全面发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人文素养建设

正所谓为人师表。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建设。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有积极的态度,并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升文学修养,能够凭借自身强大的感染力精准地将知识重点传递给学生。比如,在以“情感哲思”为主题的散文单元中,教师先要清楚每一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厘清每一篇文章的思想脉络,然后再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就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准确把握中心思想,从而受到熏陶和教育。此外,教师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除了多读文学名著,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

(二)研读课本深挖人文本质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以教材为基础内容而展开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学会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深入解读教材,不断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领会文章的韵外之意,从而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比如,学到《邓稼先》这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邓稼先的光辉成就,还要让他们体会到邓稼先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和他浓烈的爱国情怀。又如,《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看似只是几个简单的生活片段,却鲜活地体现出了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再比如,《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朱德笔下的母亲看似平凡,但是一件件平凡的事却又诠释出了母亲的伟大。

(三)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生活情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使语文教学更加人性化,而且将语文教学生活化能够帮助学生强化人文精神。比如,讲到《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顾自己的旅游经历,想想自己眼中的亭台楼阁是否和诗中所描写的意境相一致,这时学生就会深切感受到祖国风景秀丽,而且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还能让学生对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有所感悟。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理性地做出分析和判断,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学会全面地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抓住关键性词句

毋庸置疑,初中语文教材无论从题材上还是从主旨内容上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特征,因而也就为培养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了丰富资源。比如,在学到《背影》这篇文章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背影”一词有更加深刻的体悟,懂得这样命题的用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蹒跚”“探”“爬”等父亲买橘子时一系列动作描写的关键性词语,让学生在这些细微描写中感受到父亲真挚的爱,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五)用课外资源调动学生情感

若是想更好地培育学生形成人文素养,就一定要激发他们内心潜藏的情感,和课文作者出现共鸣,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其切实感受到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然后汲取其中的养分并内化。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充足的课外资源和先进的讲课设施,为所有学生提供多重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比如,在讲解《黄河颂》的内容时,文章诗人利用象征的写法表面上赞美黄河,事实上是赞美所有民族,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永远坚强,用英雄的性格与决心来保护黄河、保护祖国。在课堂上,教师就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情境,完善学生在真实感受上的不足。利用把视频和课文内容开展对比,可以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作者本身的情感,也强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自豪感。借助此种方式,学生对我国黄河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从而切实调动学生对文章内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形成人文素养。

(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

对学生开展文学素养的培育需要从两种方面开始,一是学生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二是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前者是要求学生长时间地积累,不停地开展学习和沟通,让自己的文化涵养获得充实。后者则是与前者类似,对人文素养造成影响的是学生自身的个性、道德、品质,这是和举止、语言有着紧密关联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内容时,教师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然后将组当作单位进行感知,为课文内容添加一个副标题,如“一位虚荣的皇帝”等,接着把内容中情节最为丰富的句子标示出来,再将此段落当作主导,安排一个情景剧表演,根据学生性格特色安排角色,每一位成员都应该深层次感知角色的特点,让所有小组在讲台上开展表演,其余的学生则需要在座位上认真观看,从而更为细致地感受到文章中所有人物的形象与内心的想法,知晓所有语句的本质与内涵,利用此种方式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能力。在表演的时候,还能够拉近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彼此的信任度,提升互相之间的感情,最终更好地凸显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授课理念。同时,在最后的结尾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要是自己遇到类似的事件要如何解决。

总而言之,人文素养是语文学科的灵魂,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一精髓,从多个角度、以多种形式加入人文素养的内容,然后强化教师本身人文素养的建设,研读课本,深挖人文本质,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抓住关键性词句,用课外资源调动学生情感,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就不仅能感知到语文知识的魅力,还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文学修养、形成良好品格。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学生既有了丰富的情感,又有了理性的思考,还获得了长远发展的能力,从而真正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进步铺垫了牢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人文初中语文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