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化与多元化:从B站看中国戏曲的传承与突破
2020-02-23王静雅
○ 王静雅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2041)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能够专情于戏曲的人越来越少。戏曲无论在新编剧本、剧场演出还是演员传承等方面均遭遇困境,戏曲越来越被边缘化,明显地制约了戏曲的发展和传播。而且传统戏曲主要由舞台传播,如今随着“套房居所与发达的传媒、通信抑制了人们走进剧场的欲望”[1]22。舞台传播难以引起整个社会民众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戏曲需要寻求新的传播方式、传播载体。于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第20条明确提出:“发挥互联网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2]通过新媒体将传统戏曲迅速快捷的传播给受众,受众可以自由地了解戏曲作品、演员,扩大戏曲在年轻人间的影响力,推动戏曲的发展。这样戏曲经过实践的洗礼,才能历久弥新,扩大受众,促进戏曲的进一步繁荣。
一、B站戏曲传播内容的多元化
在互联网新媒体的语境下,作为普通的观众和爱好者的UP主有机会参与传统戏曲视频的编辑传播,上传自己喜爱的视频、文章、图片,给戏曲传播带来新观念和新方法。B站戏曲内容多元,在认同大众审美和追求的同时,坚守对传统戏曲的关注,形成新时期传统戏曲发展的新景观。
(一)视频资源的整合与重构
B站上戏曲视频数量众多,剧种覆盖面广,播放量数以万计。其中戏曲视频主要分为原有表演视频的整合和UP主重新剪辑的视频两类。
1.剪辑视频。B站 5.5%的视频播放量来自专业用户创作视频(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PUGV),这些视频主要由个人独立完成,于戏曲视频而言,并不需要优秀的嗓音和外在条件就可以成功。B站中戏曲类剪辑视频,有同一剧目的不同演出版本。比如《荒山泪》“他人好似我夫面”段,经过UP主的剪辑,观众可以依次看到程砚秋、李世济、赵荣琛、吕东明、张火丁、迟小秋、李海燕、李佩红、郭玮、马凤凤的演绎。若是对程派艺术不了解的观众,配合弹幕及评论区的评论,对程派几代演员的表演风格和特点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了解程派演员的师承关系、表演特色及程砚秋此段表演中水袖、台步的独到之处。
UP主除了剪辑戏曲演出视频,还有部分演员视频集锦,作者利用原有的素材,以创造性的方式将不同时空和场面的人,置入设定的环境下,加上作者的阐述,成为一个新的故事,表达新的内涵。如李胜素和迟小秋的“吃梨”CP(Coupling缩写,泛指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表示人物配对的关系)、李胜素与于魁智的“鲤鱼”CP,迎合当下粉丝喜欢的同人需求,通过视频剪辑,把李胜素所饰演的部分角色和迟小秋、于魁智饰演的角色重新组合,脱离原来的叙事语境,构建一个新的故事,展示出完全不同的意义。
2.演出视频。UP主分工明确,上传视频种类齐全。按行当划分,有生旦净丑,在每个行当之下,按流派细分,老生分为余、言、谭、杨、麒,旦角分为青衣和老旦,青衣有梅、尚、程、荀、张、赵,老旦有龚派。每位UP主各司其职,上传某一流派知名演员的演出视频。部分粉丝过万的UP主,他们制作或上传的视频,播放量都在2万至百万之间,弹幕也在数百至上万条,播放量和弹幕数量都是比较突出的。B站用户对于经典剧目的喜爱,一如既往。以京剧为例播放量最多的是《锁麟囊》《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昆曲则是《牡丹亭·游园惊梦》《孽海记·思凡》,越剧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盘妻索妻》等名场面。
另有较多的戏曲电影,在B站亦可看到。比如从1948年至1965年,17年间拍摄了18部越剧电影,这些电影中《红楼梦》《情探》《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追鱼》《碧玉簪》《柳毅传书》等剧目在b站都可观看。豫剧中马金凤主演的《穆桂英挂帅》《花枪缘》《三哭殿》《抬花轿》,黄梅戏中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女驸马》等等经典视频,他处已不常见。UP主上传的此类经典视频,戏曲爱好者可以随时观看,无疑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束缚,进一步延伸了不同剧种的传播范围。
在表演视频之外,有UP主专门收集演员演出时失误的视频上传。《京剧那些被喊“倒好”的尴尬时刻小合集—王珮瑜;胡文阁;康万生;张克》,以搞笑的方式列出京剧演出中失误的时刻,消解了京剧表演的严肃性,但却被用户反复观看。在评论中用户“红蓝没有橙”说道:“现在很多人都用鼓励的掌声代替了叫倒好,但我感觉一味地迁就会让那些不自知的演员越来越不在意失误,认为观众好糊弄,不认真钻研磨炼。所以对演员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如果什么都用不容易来推脱责任,那不但是对观众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的放纵。”[5]此用户说出喝彩和叫倒好都应认真对待,对演员和观众来说都是好事。在这些看似戏谑的剪辑背后,酝酿着作者和观众对戏曲表演的思考,反映用户的真正的审美追求和情感心理。
近年来,一种名叫“粮食银行”的新型粮食流通业态在各地涌现,即企业代农户存储粮食,农民可按约定提取商品或折现。“粮食银行”不仅破解了农民储粮卖粮难题,还减轻了运营主体资金和原粮供应压力。
(二)科普性内容
B站1亿多用户中,聚集着热衷美食、美妆、科技数码、学习的爱好者,更有为数不少的戏曲爱好者,在B站学习戏曲知识。
以昆曲为例,有台湾蓬瀛曲集主讲《昆曲入门课程》,包含清工与戏工。宫谱的格式、韵书,戏曲声乐,字音声调,曲词与工尺字谱,行腔口法等内容。详尽地解析昆曲的宫谱和声韵,务使习曲者不但“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香港中文大学昆曲公开课《昆曲之美》,由王安祈、周秦、白先勇、岳美缇、蔡正仁、梁谷音、计镇华等知名学者及演员主讲,讲述昆曲发展的历史文化、演出历史、表演历史及经典剧目各方面相关知识。
若想更进一步学习戏曲知识,B站有更为细致的视频提供。于昆曲有《昆曲中州韵教程》,完整地演示昆曲中州韵的实际字音体系,昆曲从业者和爱好者都可以此为标准。如若学习京剧的相关知识,有《京剧亮点发声法》《京剧旦角化妆教学》《京剧旦角的发声方法专业教学》以供学习。
B站包含的丰富视频内容使戏曲的学习、欣赏不再限于空间、时间。而且经过这样的熏陶,年轻用户对戏曲知识和艺术规律、唱腔、动作都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后,在感性和理性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戏曲的认识和评价。
(三)专栏文章
B站不仅有视频,更有数量众多的专栏文章,主要包含表演赏析,以及行当、剧本、脸谱、演员、行头、流派、板式、发音位置、唱腔练法的介绍。另外有会转引名家说戏的文章,包括《汪曾祺漫谈北京京剧院五大头牌》《吴小如略论京剧艺术程式的利用、批判和继承》《技巧程式的善用、滥用》等。这类专栏文章,既普及了戏曲的知识,又在名家文章的指引下,继续加深对戏曲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B站拜年祭(除夕夜晚会),爆款节目《繁华唱遍》通过人声虚拟技术还原昆曲唱腔,歌词融合《牡丹亭·游园》的曲词,又将《浣溪沙》《秋江月》《牧羊关》曲牌名入词,加入 “一桌二椅”“唱念做打”等传统戏曲因素,此视频截至2019年6月15日在B站播放量达4000多万次,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探究传统戏曲的热潮。
通过B站中的戏曲内容,可知晓新时代青年对于戏曲的理解和认知,与上代人的观念存在着差异,但对折子戏和经典剧目的喜爱,又与传统戏曲欣赏有着极大的渊源。
二、B站戏曲传播的优势体现
B站作为新媒体传播的代表,打破了戏曲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让喜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的戏曲爱好者,都能在B站学习戏曲知识,观看视频,进行无门槛的交流。形成了传统戏曲新的传播特点,对戏曲在今日的传播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一)弹幕的即时传播
作为我国弹幕视频网站的代表,B站自成立之初就提供即时弹幕评论。在用户观看视频时,此前用户输入的弹幕会显现于视频上方,弹幕出现的时间,即是其他户发出弹幕的时间。以此,观看视频的同时收到不同用户在同一个时间点所发的弹幕。用户还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设置弹幕的显示位置、字体大小、颜色、清晰程度等,便于观看。
发布弹幕和阅读弹幕处于对话和碰撞中,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观念可能被激活,为戏曲批评带来了新的活力。因为不受篇幅和时间限制,弹幕可以随感而发,快捷直接,保持观剧过程中鲜活的感受与个性化理解。每个观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同时可以发布弹幕,扮演信息发布者的角色,具有发布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极大地刺激了用户的参与互动热情。这样数以万计的用户可以一起分享自己的体验,取代了传统的现场表演和互动。
用户自发弹幕的时候,拥有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不同的意见交锋,极大地满足了观众之间彼此交流互动的渴望。在B站的语境中,戏曲跨越了剧场、书籍、广播电视等有介质的传播范式,大大扩展了传播的影响面和影响力,不同的受众之间产生各种话语的碰撞,这种碰撞或许会重新建构戏曲传播的意义。
(二)粉丝属性的自我建构
在B站,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喜好,制作成视频、文章传递给他人,反映个人的欣赏喜好。有相同爱好的用户便会集聚于此,形成一个圈子。新人通过关键字搜索可以迅速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并顺藤摸瓜,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寻找同好,相互交流,分享情感,构建志同道合的圈子,形成一个固定的粉丝群体。
这些粉丝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与特定的演员或者行当的感情紧密相关。以高度的情感投入,围绕某一人物或者行当,进行创作。表现出一种群体的行为,就是普通粉丝因共同感觉被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所吸引,关注产量多的知名UP主,加大对偶像的迷恋和情感投入,与UP主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之后通过分享,在整个戏曲圈内展示自己的偶像,这样既能体现UP主超群的创造力,也能展现他们作为一个戏曲迷的力量。
既然是粉丝,对戏曲的投入就是主动的、热烈的,参与式的。也与其他的仅对戏曲保持距离欣赏的观众不同,这些粉丝对戏曲文本不再是敬畏的,不再将戏曲认为是作家和演员创作的神圣艺术品,他们对于这些作品采取了既取又用的态度,从受众变成了生产者,将戏曲文本创造性地重新组合,迎合了一定性别、年龄的人的品位,创造出与传统戏曲不同的多种多样的新文本,构成了戏曲文化摇曳多姿的风貌。年轻的粉丝们与传统票友大相径庭,使得戏曲传播与新媒体之间形成了微妙而丰富的文化张力。
(三)交流互动明显
从传统的布告、唱片、电台至今日电视、网络等传播方式,戏曲传播经历着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过程,观众的参与度逐渐提高。传统的传播过程,主要是由演员、导演、编剧等主创人员主导戏曲演出与传播,观众主要是被动接收信息。在B站UP主和其他观众间频繁互动,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自由的平等的对话关系,与传统的被动接受相比,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涵盖多方便的内容和方式。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不同的观众都可以对UP主的视频进行评论。UP主根据观众的反馈和对话,进行编辑,反映粉丝的审美。这样不仅增添了UP主编辑的快感,而且还能容纳不同观众的情感需求,扩大与其他戏曲爱好者之间交流的通道。观众们可以对UP主发布的内容进行补充、更正,甚至是质疑。UP主吸纳借鉴部分评论,在下次制作的时候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传播高质量的内容。
在B站,戏曲传播粉丝属性明显,参与度高,交互性强,借此慢慢增加观众对戏曲的黏性,甚至是回归剧院,促进戏曲的进一步传承发展。
三、B站的戏曲传播矛盾
代表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B站,其传播内容覆盖到戏曲的各个层面,给我们的戏曲发展、传播模式乃至戏曲实践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变化,传播各种便利和积极影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弹幕标准缺失
B站的弹幕主要内容是即兴式弹幕,还有一些吐槽,众多内容让弹幕充满生气,但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由于是随感而发,未经理性思考,有些弹幕为了吸引关注,难免信口开河,出现不文明用语。就内容而言,弹幕所涉及的往往是一己一时的观剧感受,可能会造成与戏曲本身的疏离。有的观众凭着一时的印象率性而谈,缺乏对文本深入细致的分析,没有全面考辨视频内容,显得十分零碎而不成系统,甚至为招人注意而有意哗众取宠、夸大其词,有失公正。
另外,B站用户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戏曲理论和批评训练,主要兴趣往往局限于自己熟悉的某个演员或某个行当的剧目,他们在谈及这些剧目、演员时多是随感而发,理论视野不足,表达零散片面,情绪化特征明显。
因兴趣而集合的粉丝群体内部也经常出现矛盾,也会表现在弹幕和评论中。加之网络的虚拟性,网友可以用隐匿的身份和虚拟的名字,处于一种匿名状态下,因此容易丧失自我控制能力,或者在法不责众的心理下,宣泄情绪,甚至谩骂不喜欢的演员或者演出片段,做不到理性客观公正。从目前的状况看,在相互融通的基础上消除传统戏曲文化与新兴弹幕之间的隔膜,还有待时日。
(二)视频内容的杂芜
传统的媒体传播,在信息加工和传播的过程中,都有着一套严格的流程,层层把关和筛选,最后形成标准的信息传播给受众。在B站UP主可以方便地上传自己制作的视频。UP主身份的多重性和游移性,扩到了戏曲传播的范围,但同时会消解创作者的责任感。因为创作者是依靠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必定会削弱作者的责任感,传播不合时宜的视频。很容易放弃戏曲传播的使命,甚至在传播的过程中不再秉承戏曲传统和戏曲规范,戏曲本来该有的价值赋予、审美创新等特点,最终可能会让位于UP主的喜好表达,淡化了戏曲的艺术特点,戏曲经典的削弱可能会引发戏曲地位下滑。
此外,一些UP主为了吸引粉丝,回应粉丝的期待,迎合粉丝口味,容易机械复制粉丝喜欢的内容或者传播低俗内容。传统戏曲中有部分专演才子佳人风流色情的戏目,满足观众的口味,为演员戏班带来收益,被称为“粉戏”。甚至有UP主剪辑传统戏曲中的粉戏,消解戏曲文化的艺术特点,导致高雅的艺术被边缘化,最后与其他文化没有区别,甚至可能导致低俗作品的泛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或许可以规范用户言行,加强用户文化素养建设,严肃审核机制。提高UP主作品的质量和品位,保护戏曲不被低俗文艺所侵袭。
四、结 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深度融合,新的技术、理念变化日新月异,戏曲如何在新的环境发展,不仅关乎戏曲本身的生存,也关系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识的弘扬与传承。戏曲的进一步传播发展即要有戏曲演员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坚守,还要利用更多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传播戏曲文化。因为多种文本形态和传播方式并行互补、多元共生是艺术生产、传播、消费的新态势和大势所趋,戏曲传播并不例外。而当前的戏曲发展遭遇瓶颈,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困难,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剖析,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戏曲发展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困境。
戏曲最初在舞台上的传播,之后电台、唱片,逐渐电视,到现在互联网弹幕网站,突破了视频单一的播放限制。但程式化的戏曲,在今日的传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受众对戏曲的认识逐渐陌生,更不会去剧场中进一步观看戏曲演出。戏曲本身的欣赏门槛较高,需要受众在对戏曲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之后,才能更深入地去欣赏,在此基础上去传播戏曲。一二线城市有着较完善的观剧场所,部分观众可能会回流至剧场,形成新时期传统戏曲发展的新景观。
B站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以年轻用户为主,其戏曲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于戏曲的发展和传承至关重要。借助B站跨地域、跨时间、互动性强和用户年轻化的优势,为戏曲传承打开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对戏曲传播的形态、样式、特征有着巨大的重塑作用。不仅可以改变戏曲传播的形态,催生了新的传播方式,甚至可以改变当下戏曲观众中年轻人萎缩的情形,给戏曲理念和戏曲实践带来深刻变化。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家园中的独特作用,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