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具体方法
2020-02-23周碧娴
◎周碧娴
在课改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越来越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书面语言,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新课标指出,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升审美水平和文化品位,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已然成为了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从考试的角度而言,文言文考察范围不仅局限于课内文章,还涉及到课外文言文,这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
由于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变化,初中生更愿意主动阅读现代汉语书籍,而非原汁原味的古代典籍。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课外文言文的自主性的培养,我们教师需要正确的引导。
一、向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以激发学习动机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除了课内文言文,还有数不胜数的课外文言文同样具有阅读价值。阅读、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在于:
第一,能让我们了解历史社会的发展动态,增强了解古代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推动我们发现并领略古代文化之魅力。
第二,文言文传达了古人的情感与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1]初中生应从学习文言文中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启迪心灵,塑造灵魂。
第三,学习文言文能促进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了解中国语言的发展之美,增强文言语感,提升文言素养。
第四,在鉴赏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发现精妙语言的表达之美,能够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思维敏锐度。
例如,笔者执教《答谢中书书》一文时,第一课时主要是美读课文,疏通文意,落实文言知识。第二课时则以佳句赏评的学习活动为主。本文是山水景物相映成趣的文章,笔者归纳了好几个角度让学生赏析句子,如层次明晰、视角变化、动静相衬等等。学生先自行思考批注,接着组内交流,最后发言。学生在课上能走入文本、独立思考、深度挖掘,加之教师点拨,收获良多。当品味其它类似文章时,就能学以致用。另外,在写景物描写类的作文时,也能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突出重点,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来描绘,运用丰富的写作手法,对语言进行润色,注重情感的升华等,对写作大有益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文言文的价值,自然能够激发他们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内部动机。
二、注重挑选适宜初中生阅读的课外文言文
教师必须先在丰厚的教学资源中广泛阅读,然后依据一定原则选取适宜的课外文言文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是决定学生能否顺利开展课外文言文自主学习活动的关键。褚树荣先生提出文言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六个基本维度。
“因质定教”,即根据文言文的本质决定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应注重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文学形式要素的分析和鉴赏,以及对某一些文化传统的渗透。“因学定教”,即教师应在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水平、兴趣点以及阅读能力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选文规划。如《初中文言文助读》中编选的几乎都是短小浅近、生动有趣的文言文,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有助于初步形成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因材定教”是要教师关注教材编法,单元要求等。“因文定教”则是关注文章本身,去充分挖掘文章本身的特点,进而确定教学内容。“因体定教”是指根据文章体裁特点来制约教学内容。教师在挑选课外文言文阅读资料时也应结合课内文章的类型,精挑细选一些与课内文章立意相似、创作背景类似、语言风格相近的文章给学生同步扩展阅读或进行比较阅读,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感悟更深刻。最后是“因考定教”。教师集体备课时定会根据考试题型给学生出相应的课外文言文训练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出题过程中要注意:一是所选文章应符合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篇幅不宜过长,文章不宜晦涩难懂。二是尽可能挑选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意义的文章;三是题目难度适中;四是问答题的类型要多样化,不应局限于理解文章主旨类题目,还可以设置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语言鉴赏、写作顺序、与课内文言文进行比较等问题,也要体现一定的难度。总之,教师在出训练题过程中一定要规范合理,这样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才是有成效的。
三、授之以渔,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日常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和方法习得。
(一)注重诵读,读中理解
温儒敏教授曾多次强调文言文教学要反复诵读,从诵读中感受文言之美、音韵之美。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诵读的指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就十分注重文言文的美读。例如《三峡》的课例,第一板块“识文词”,让学生自读课文及注释,再全班齐读,出示需要强调的字词、翻译,学生齐读;第二板块“知文意”,师生配合读,余老师读原文,学生读译文,中间穿插点拨、讲解。第三板块“诵文章”,分三次朗读训练,第一次,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第二次,读好四字短句的节奏;第三次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如“清/荣/峻/茂”。总之,余老师的课堂以读为线,巧妙分层,循循善诱,学生在读中理解,相互印证。
(二)注重积累,学以致用
提升学生文言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有丰硕的文言知识积累。由于每篇文言文的知识点都比较复杂琐碎,很难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体系,但是可以通过梳理整合来达到积累的目标。目前来说,初中生需要积累掌握的文言知识,一是字词,二是常见的特殊句式。掌握这些文言知识,进而学会知识迁移,融会贯通,对于理解文言文内容和主旨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如《初中文言文助读》一书就是很好的示范。
(三)旁征博引,深悟情感
每一篇经典文言文,必然有特定的历史背景的依托,都反映作者当初创作时候的人生境遇与心境。所以教师在日常文言文教学中要注意巧妙地穿插创作背景介绍,让学生的情感体会更深刻。
如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时,可在介绍背景环节引出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到荒凉的黄州这一人生际遇。而后再讲授课文,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读出苏轼的愉悦宁静,读出醉于美景的欢畅,也能感到孤独与清冷。教师应抓住苏轼孤独的心境,引导学生再从文句中感悟。从夜游原因看,有面对明月,知音难求的孤独;从夜游地点看,承天寺属佛门之地,有一丝孤独;从夜游同伴看,二人均是被贬的失意官员,有失意的落寞;从夜游之景看,月光虽美却也有一丝清冷孤寂。此处补充苏轼的经历,明确苏轼是一个得罪了皇帝和权臣的罪臣,被贬黄州既无权也无事。面对孤寂的人生境遇,当晚苏轼的心境是怎样的?教师启发:他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值得我们崇敬。学生学完本课,在习得文言知识的同时,内心情感也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新课标指出初中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我们应鼓励学生通过书籍和网络等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人生经历,细读名家对该作品的解读和评析,把握文章所言之志、所载之道。
四、结语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身上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与使命,必须响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努力给与学生美好情感、高尚情操的熏陶感染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