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以2017—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阅读理解题为例

2020-02-23黄明珠

英语教师 2020年9期
关键词:语篇导图文本

黄明珠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由原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表述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教育部 2018)。思维品质被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提出,说明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品质是指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其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是区分一个人思维乃至智力层次水平高低的指标,它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创造性和批判性是思维的本质特征,而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是思维表现程度的特征。语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渠道。因而,围绕主题语境的语篇阅读在学生的学习和考试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语篇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语篇不仅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了素材,还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平台。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一些教师开始转变语篇阅读教学方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实际的语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教师讲解语篇阅读理解材料时只停留在句子层面,主要对语篇中的词汇及句子作简要分析;有的教师把整篇文章翻译一遍就算讲解完毕,完全忽视语篇语义教学;有的教师讲评阅读题时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对篇章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从未考虑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忽视了语篇知识的有效输入;还有部分教师讲评阅读理解题时只是简单地核对答案,未能真正解决学生的疑问,教学形式单调,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无法解决阅读教学中思维缺位的问题。

那么,在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以近三年(2017—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阅读理解题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借助语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大脑图式思维工具,是大脑的存储数据库,是21世纪风靡全球的革命性思维工具,也是知识管理、心智开发的学习工具,有人称思维导图为“大脑瑞士军刀”,可见其功能之强大(尹刚、陈静波 2013)。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能以多种图形将心智显性化、可视化、逻辑化、科学化地展示出来,存储起来,交流互动起来,因此,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品质培育、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匹配、习惯的培养等都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训练方法。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维度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培育,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的过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知识零散、琐碎,学到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高中英语课程教学强调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思维导图满足教学的要求,因为它能把知识结构图像化。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转化、拓展和迁移,从而加深对语篇的正确理解,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以此解决阅读理解问题。思维导图把学生的大脑记忆与思考特点进行巧妙结合,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另外,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使复杂、零散的知识变得更加有条理、有逻辑,学生学起来会倍感轻松,思维能力也必然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训练学生对文本中的事实、观点、证据、立场、态度、反应、联想等进行深层梳理、整理和推理,还可训练学生的读者意识和作者意识、意义解构和建构的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其思维互动、交流、生成、创造等高级思维活动。历年高考真题是最好的高考备考资料,尤其是语篇阅读文章,原汁原味且富有深刻内涵,是检测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好载体。若教师能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中,定能使有限的课堂产生更高的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生做了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后,普遍反映阅读理解D篇(科普实验类说明文,文章具体描述了利用自制太阳能蒸馏器获取饮用水的方法)太难,看不懂。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该语篇,教师在讲评时让他们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根据阅读文本所叙述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其中一个小组绘制了一个圆柱体思维导图,立体感很强,图中标明了自制蒸馏器获取饮用水的细节。教师让这组学生投影该思维导图并分析、讲解第32至第35题。有了直观的思维导图,学生对照思维导图边听边理解,问题迎刃而解。教师若能在阅读教学中坚持指导学生将文字形式的内容转换成图式,长此以往,一定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记忆与转换能力。另外,用思维导图理清篇章结构和对重要细节进行梳理和提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用线条和框线把文章中零散的信息组织起来,不仅视觉上美观,还能调动学生右脑的形象思维与左脑的言语思维配合工作,这完全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关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很有好处。此外,让学生用思维导图上台讲解,创设了良好的英语环境,最大限度地让他们体验了英语学习。

二、巧用英语“阅读圈”,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过多强调语言知识的讲解,很少引导学生对语篇结构和主题意义进行探究,较少关注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如自信与合作的精神等),未能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和高级认知能力进行跟踪检测,没有使学生真正参与分享式阅读的合作学习过程(丁玉春、赵慧娟 2012)。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高考改革的推进,阅读材料信息含量加大,总阅读量(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阅读速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不仅仅表现在完成客观选择题方面,更多的时候,需要他们进行更高级的思维活动,完成发表个人见解的主观表达题等(如新高考的概要写作和读后续写),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更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

英语阅读的目标是逐步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意识和兴趣。“阅读圈”(Reading Circles)教学法是英国学者马克·弗尔(Mark Furr)提出的,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正逐渐被运用于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阅读圈”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养成享受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获取快乐,在思考中获得智慧,在问答中赢得灵感,在写作中提升语言能力。语篇阅读教学也是英语学科教学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以下通过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阅读理解D篇(体裁:说明文;主题语境:青少年中小学阶段的受欢迎类型),谈谈在语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阅读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因座位安排的原因,四人小组可操作性强),让每组成员根据他们的文本解读,从以下角色(见下图)中选取四个角色进行分工准备,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操练,并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阅读圈”活动,最后不同小组之间互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小组。

“阅读圈”角色:

1.Discussion Leader;2.Summarizer;3.Word Master;4.Connector;5.Passage Person;6.Culture Collector;7.Content analyst;8.Structure analyst;9.Attitude/Stance analyst;10.Interviewer

通过“阅读圈”活动,学生对篇章结构更加清晰,对第 35 题“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受人喜欢会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要成为受人喜欢的人(the Likable Seekers),不要成为地位的追求者(the Status Seekers)或最不受喜欢的人(the Least Well-liked Persons)”成为学生的共识。通过“阅读圈”活动,学生不仅轻松地解决了第32—35题,而且Summarizer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文章大意,对概要写作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Word Master还对文本的一些词汇如clinical,the status seeker,jump-start,carry over,be responsible for等进行了探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汇的能力;Connector联系校园学习生活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Culture Collector对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了探究及文化迁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调动,班级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均参与阅读文本解读,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阅读圈”活动中,学生可根据文本解读需要进行角色选择。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作硬性规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阅读圈”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欢,能有效提高其英语阅读能力,并对其阅读态度产生积极影响。“阅读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其对英语阅读的信心。通过“阅读圈”活动,能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低阶思维(识记、理解、运用)转向高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对所读的语篇材料信息的内在关系作出合理的推测、联想和辨析,领悟语篇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用思辨的态度评价文本,不断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广大英语教师组织语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在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现有班级学生人数基本在50个左右,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中,只有少数学生有说的机会,多数学生只是“旁观者”。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打破了这种局面,改变了以教师为核心的现象,使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内都有机会展现自己,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

第二,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随着新课改的有效实施,阅读篇幅和词汇量也随之增加,学生在语篇阅读过程中常常感到知识零散、琐碎,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甚至有些基础差的学生渐渐失去阅读兴趣。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相启发、监督,不断激活已学知识,根据文本解读发表观点,课堂气氛活跃,形成多向信息交流,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被进一步激发。

第三,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能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并且可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实现“人人提高,生生进步”的培养目标。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建议教师做到以下三点来提升其思维品质:一是科学、合理分组。在小组划分上,教师要尽量考虑学生的性别、学习兴趣、性格特点、英语水平等因素,并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进行分组。二是创设合作氛围,精选合作任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文本时,尽可能把趣味性与合作性相融合,更好地为他们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应精选阅读文本,并借助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三是创设合理的评价机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结合班级实际,努力建设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超越自我的意识,不断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推进,这一机制也是实现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点。

通过语篇教学,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敏捷的思维活动,正确的思考习惯。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采用以下6个步骤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学习:(1)读,6—7分钟。学生完成阅读选择。(2)议,2分钟。小组讨论所选答案,找出处并得出小组统一答案。(3)思,3分钟。学生精读文章,并画出篇章结构思维导图。(4)评,2分钟。教师核对答案并作精要点评。(5)研,5—10分钟。4人小组进一步讨论文章内容(或对文章进行二次开发),并派代表作精要点评。(6)诵,3分钟。学生起立,激情、快速朗读全文,完成篇章结构思维导图,自我感知并进一步提升语篇的理解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在学生完成阅读练习题后立刻给答案,这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统一答案,再核对正确答案,这样学生通过充分的分析、讨论,逐步培养善于捕捉信息,深刻理解文本,进行合理推导,准确判断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按照以上6个步骤指导学生独立完成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阅读理解B篇(体裁:记叙文;主题语境:竞选演说)后,通过4人小组合作学习对语篇类型、主题语境、第24—27题及文本中的长难句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小组一致的答案后,教师让各小组派代表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找出小组间不一致的答案,再进一步讨论,得出大家一致认可的答案,然后公布正确答案。最后发现第25、26两道题仍有歧义,教师再通过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请部分组员上台讲解,直至所有学生都明白为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得好的小组获得成功体验,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任务完成得不是很理想的小组得到鞭策,在下一次小组活动中会认真思考、更加积极地参与小组活动,尽力为小组作贡献。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该文本的理解,教师引导他们以文本为素材,根据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的设题特点将其改造成200词左右的语法填空题,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养成平时注重研究高考题的习惯。以下是学生小组合作的课堂生成:

With shining dark eyes,he seems like the kind of kid who would enjoy public speaking.

Except for some stumbles,Chris is doing 1.________(amazing)well.When he brings his speech to a nice 2.________(conclude),Whaley invites the rest of the class to praise him.

3._________(lear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an be a painful experience.4.________you need is a great teacher who lets you make mistakes.“It takes a lot for any student,”Whaley explains,“especially for a student 5.________is learning English as their new language,to feel 6._________(confidence)enough to say,‘I don’t know,but I want to know.’”

Whaley got the idea of this second-grade presidential campaign project when he asked the children one day to raise their hands if they thought they could never be a president.The answer 7.________(break)his heart.Whaley says the project is about more than just learning to read and speak 8._______public.He wants these kids to learn to boast(夸耀)about 9.________(they).

“Boasting about yourself,and your best 10.________(quality),”Whaley says,“is very difficult for a child who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not feeling confident.”

(keys:1.amazingly;2.conclusion;3.Learning;4.What;5.who;6.confident;7.broke;8.in;9.themselves;10.qualities.)

在学生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应允许“一题多解”,让他们明白思维具有灵活性,并让他们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及陈述判断理据,学会通过理据不断校正自己一些片面的观点,逐渐将其培养成成长型思维的学习者(玛丽·凯·里琪 2017)。

总之,合作学习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而且十分注重生生互动。这种教学形式改变了教师“一言堂”沉闷、枯燥的氛围,为师生、生生缔造了一种多边、立体的互动关系。合作学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通过对文本进行改编,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研题能力,使他们学会、会学、乐学,进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借助思维导图、英语“阅读圈”及小组合作学习等语篇阅读教学活动,其目的均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新高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英语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科目,开始更多地融入理科思维,需要学生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师可根据不同文本的需要及课堂时间的安排,灵活采用不同的语篇阅读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语篇阅读教学均应围绕“Reading(阅读)—Inquiring(探究)—Sharing(分享)—Expressing(表达)”四个环节展开,它们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该模式是以阅读文本为载体,融“读”“思”“言”于一体,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改变意识和创新意识,主动参与课程改革,践行新课程理念,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建构、问题解决和自我整合的能力,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语篇导图文本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第6章 一次函数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