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细微处见真情
——浅论纪录片《钟南山》的创作特色

2020-02-23卢镇平

视听 2020年8期
关键词:摄制组钟南山纪录片

□ 卢镇平

广东广播电视台打造的纪录片《钟南山》以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脉络为叙事主线,以疫情出现、肆虐、拐点和回落等重大时间节点来结构全篇,记录了从2020年1月18日钟南山临危受命,连夜踏上征程,到3月18日中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首次清零,中国的疫情防控成效凸显并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肯定的“抗疫”历程。这部纪录片无法涵盖钟老的全部,但仍带给人们足够的震撼和启发。在全球疫情防控的关键期,纪录片《钟南山》适时推出,赢得线上线下一致好评。

一、抓住重点,呈现个性

钟南山的人物特点是什么?如何在有限时间和条件下,打造一部与众不同的《钟南山》人物纪录片?这是片子要着力探索的方向,呈现一个“不一样的钟南山”成为着墨的重点。

纪录片《钟南山》突出的重点就是钟南山的敢言,敢说真话。1月20日,钟南山在媒体上确认了新冠病毒“人传人”。这一句真话吹响了“抗疫”的号角,全国上下马上投入到“抗疫”阻击战中。真话的巨大力量如何形容也不为过。

摄制组决定以“钟南山为何敢言”这一角度切入,从两次独家专访以及海量的素材中梳理出脉络,力求从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日常工作生活以及两次抗击疫情的点滴中呈现这一主题。这个创作思路凸显了“中国南派纪录片”的特质。正如纪录片《钟南山》总监制施燕峰所说,南派纪录片最大的特点是求真务实,《钟南山》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身上的“南山精神”恰恰与南派纪录片的气质相契合,充分展现了广东这块热土的精神品质。

“中国南派纪录片”自2008年以“一条流不尽的珠江,两岸说不完的故事”为口号在广东树起大旗以来,因其求真务实、贴近生活、深耕本土、面向全球及浓浓的岭南特色而在全国纪录片之林中特立独行、精彩不断。纪录片《钟南山》的成功,正是“中国南派纪录片”多年探索实践厚积薄发的结晶。

二、精心策划,贴身跟拍

纪录片《钟南山》时长30分钟,摄制组耗时一年多跟踪拍摄钟南山院士真实的工作生活,片子在数百小时的海量素材基础上精剪而成。

早在2017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就开始策划拍摄纪录片《钟南山》。当时,创作团队见到国内关于钟南山院士的新闻专题片有不少,但鲜有全面反映其成长和工作经历的人物传记,就萌生了拍摄全方位表现钟南山纪录片的想法。2018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摄制组经过与钟院士多番沟通,决定投拍纪录片《钟南山》。2019年,摄制组一边策划构思,一边跟拍部分钟院士的工作和活动。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行业一度停摆。钟南山院士日夜奔忙于抗疫一线,万千事务集于一身,千钧重担挑于一肩,一直无法抽身接受摄制组的采访拍摄,这让纪录片《钟南山》的摄制工作遭遇了未曾预料的挑战。

“疫情的到来把这部纪录片突然推到了重要位置。为了争取时效,所有的拍摄制作工作都得提前赶工。”该片总导演董珂已经记不清自己和摄制组成员们为此熬了多少个通宵——光是剪辑脚本就反复修改了七八版,对片子的修改更是不计其数。

人物传记纪录片总是力求全面立体地表现人物的工作、生活、历程、家庭、情感……本片也不例外。但面对千头万绪日夜奔忙的钟老,摄制组采取务实的拍摄策略,对钟老部分跟拍和浓缩采访相结合,再把镜头对准他身边的人,大量收集其历史资料和音像片段,加快编辑成片,赶在武汉开城的重要时间节点4月8日首播,引发了巨大的关注。

三、多维叙事,张弛有度

纪录片将钟南山置于多维叙事空间——既有重大事件发生的公共空间,又有职业空间、媒介空间,以及作为家庭成员的私人空间,通过助手、儿子、妻子、学生和他本人等多个叙事视角来呈现钟南山的多个侧面,凸显钟南山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终南山既是抗击疫情的勇士,又是医术精湛的院士,既是普通亲切的家庭成员,又是可亲可敬的老师,既是曾经的体育健将,也是不肯服老的长者……作为最早的“逆行者”之一,他顶住压力,敢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鼓舞了国人与疫情作斗争的意志和信心。

片子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为主线,以钟南山的人生历程为辅线展开多维叙事。首先以84岁高龄的钟南山挤上高铁急赴武汉、在餐车上倦极打盹的感人镜头为开场,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推进故事的发展,紧张的叙事节奏始终牵动着观众的敏感神经。该片的精妙之处在于,在紧凑的主线叙事中不时宕开一笔,适时插入对钟南山个人故事的讲述,如介绍钟南山的童年、家庭、求学和创业等,以此调节叙事节奏,一开一合,张弛有度,牵引观众紧紧跟随故事的叙事脉络,丰富了观众的观赏体验。

四、捕捉细节塑造形象

纪录片《钟南山》收录了大量抗击新冠疫情的新鲜素材和“非典”期间的历史资料,真实再现钟南山在两次疫情中展现的精湛医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钟院士鲜为人知如孩童般真实可爱的另一面。

该片通过绵密的镜头编织,在宏大叙事的底色中,适时插入了钟南山个人的充满温情的日常叙事,于钟南山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中,又注入了师生情、父子情、夫妻情和同事情,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更为感性、立体和有情有义的钟南山。丰富多元的镜头语言也体现了制作团队的艺术表现功力。

细节的捕捉与呈现是关键。纪录片呈现给观众的除了果敢坚毅的钟南山形象外,还展现了钟南山侠骨柔情的一面。其中,他眼含泪水的一幕尤为打动人心。这个细节镜头的捕捉,直击观众的内心,也充分证明了英雄人物每一次壮举的背后,其实都蕴含着他们对于生命的珍视、对于民族大义的托举。

片中众多的珍贵影像首次与观众见面,钟南山的夫人李少芬也出镜亮相。钟南山喜爱运动,数十年坚持健身的故事引发网友热议。在大学时代,钟南山差点成为专业田径运动员。在1959年全国首届全运会上,钟南山打破了当时男子400米栏的全国纪录。“当时我在女篮国家队,他经常到那里训练”,钟南山的夫人李少芬说道。钟南山与李少芬正因体育结缘。

在大量的跟拍镜头中,主创者看到钟南山也喜欢和大家开玩笑,会自豪地秀出自己健硕的肌肉,跟许许多多的人一样不服老。生日会上,钟南山会调侃自己的年龄,说自己不喜欢“耄耋”这个词汇,认为自己不符合这个词的含义。他说“希望(国庆)80周年的时候还有机会跟大家讲讲话,也可能那个时候要被抬上来。”在文艺汇演中,钟南山也毫不吝啬展示自己的才艺,中气十足地和同事们一起高唱《我的祖国》。在工作中,钟南山近乎是个“工作狂”,即便年逾八十、盛名满天下,依然坚持每周二下午固定出诊。纪录片编导捕捉到钟南山坐诊时从不如厕的习惯,在询问之下得知,原来为了节省出诊时间,钟南山尽量坚持不喝水、少如厕以保证坐诊时间。这一细节生动勾勒出钟南山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待患者的医者仁心。

五、善用同期声还原感人现场

纪录片的特质之一是声画并重。纪录片《钟南山》特别注重同期声的使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非典期间,钟南山在公开场合和受访时大量的同期声。“病毒人传人,要隔离”“可防可治,不必恐慌”“情况会慢慢好起来,必须有坚强的斗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我想来想去,只不过还是个医生”“我的压力来自病人的生命”“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一个人在世界上能为人类留下什么东西,那才算没白活”……一次次掷地有声的回应,一声声饱含责任的告诫,生动展现了钟南山的科学精神和求实作风。

总的来说,纪录片《钟南山》引发的关注,其背后离不开随着中国国力崛起、民族共同情感和价值观进一步凝聚的助推之力。《钟南山》这部作品已然超出它作为纪录片、作为文艺作品的意义,它为主流媒体如何提高自身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提供了一个颇具建设性和启发性的案例。

猜你喜欢

摄制组钟南山纪录片
理性思维 辩证思考
礼赞钟南山
礼赞钟南山
钟南山:胡吃胡喝要遭殃
钟南山,谁人不从少年来
就能帮到这里了,企鹅们,加油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影视剧中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