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小学数学教育
2020-02-23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小学
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小学 孙 晓
新课标教学改革中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兴趣。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学习的内容越来越难,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又让数学变得枯燥无味,提到数学,学生脑海里浮现的只是一堆毫无感情的数字和符号。为了重拾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强化数学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学习特点
小学数学学习是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等知识进行的一种研究与积累,对小学生而言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两大特点,一方面保留了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生动性,内容上是抽象的,形式上却是具体的。这一特点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相对应,更适合儿童的学习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够让学生获得切实的数学知识表象,又可以突出数学本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感性的材料中抽象提炼出隐藏的数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在大脑的思考下升华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要遵循系统性与渐进性
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系统的活动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引起学生心理变化,产生持久性行为。但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不单依靠经验而获得,需要掌握数学学科本质,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目标。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来看,教学过程要按照学生心理发展顺序进行。具体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遵循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从某一数学知识的结构来看,逻辑起点是什么?主要因素有哪些?因素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这些都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弄明白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结合。确定教学顺序,实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过程。
其次,实现学习活动的循序分散进行。虽然教学过程要按照一定顺序展开,但有时受知识量和时间的制约,学习活动还要分散进行,需要多个周期完成系统化知识学习。比如,学习“圆”的知识时,包括概念、特征、圆周率、周长、面积等内容,对于该章节知识的学习会不断有穿插,可能会产生干扰,学生可能会遗忘。因此,必须确保循序渐进的大原则,将系统性与渐进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小学数学教育。
三、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小学生对数学学习都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再加上思维能力的不足,会影响最终学习效果。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化呈现,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建立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通道。比如,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向学生动态化展示图形的平移、旋转,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何为对称轴,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操作几何画板移动图形,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以此帮助学生形成空间形象思维,进而能够从语言描述中提取条件,强化数学逻辑思维。
(二)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之间也具有不同的个性,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实施针对性教学措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比如,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通过教学诊断,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水平分为不同层次,每一层安排不一样的学习任务,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不断启发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学学习能力。以“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对于A层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比较弱,可以先复习乘法运算法则,然后再计算两位数相乘,最后再尝试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于B层学生来说,其数学学习能力处于中级,可以直接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并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结规律;对于C层学生而言,其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强,一般能够结合两位数相乘的规律自主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之后,要引导学生寻找简便运算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分析难度。为了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师要熟知小学数学学习特点,遵循系统性与渐进性教学原则,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掌握数学知识本质,构建知识体系,强化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今后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