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2020-02-2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任光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 任光萍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教学思想适用于存在多种解题可能性的题型解答过程当中。这种题型不可通过一种思维将解答过程描述完整,因此需要将问题按照特定的条件或者标准划分,形成多个独立的问题,最后将所有的解题过程综合起来,确定出结果。教学环节应用此思想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简化数学问题,为学生解题提供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一、分类讨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高中数学中分类讨论教学思想的应用应按照特定要求进行,才能确保分类过程的正确性。首先,遵循同一性,在同一次分类过程需依照特定标准和依据进行。其次,遵循互斥性,即分类之后,各个分项代表的含义互相排斥,元素只属于一个子项当中。再次,遵循相称性,分类之后子项的并集需要和母项子项相等。最后,遵循层次性,分类过程包括一次、多次分类,其中一次分类之后,对分类对象进行一次讨论;多次分类之后,分别对各个子项展开讨论,并将其作为母项继续分类,直到讨论结果满足要求。
二、高中数学教学分类讨论应用范围
在应用分类讨论时,应明确此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掌握正确讨论的因素。例如,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式、图形、参数等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可应用此解题思想。其中在概念方面,可按照绝对值、不等式、二次函数、直线倾斜角等限制因素展开分类讨论;在性质方面,可对函数单调性以及不等式等展开讨论;在图形方面,可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等图像展开讨论;在参数方面,可针对参数取值的差异性,合理选取数学题型的求解方式。
三、高中数学教学分类讨论的具体应用
(一)细分讨论步骤
高中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在教学环节,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需要对讨论类型加以细化,细化讨论步骤,明确此方法的应用方向,促使学生高效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通常情况下,分步讨论需要三个步骤:首先,对讨论对象的属性加以分析,进一步确定其范畴。在高中数学中,分类讨论的对象主要有五种,其一,当讨论对象概念或者属性具备分段性质,当涉及讨论对象绝对值、值域时,对象为分段函数或者反比例函数的时候,可进行分类讨论;其二,当讨论对象是各种不确定的值共同组成的图像或者函数时,可进行分类讨论;其三,当讨论对象的运算存在多重性,涉及偶数开平方、除数为零、正负解情况以及向量乘积时,可使用分类讨论;其四,当讨论对象为几何图形时,且图形存在相邻、相交或者相切等关系时,可展开分类讨论;其五,当讨论对象为应用题、消耗问题或者排列组合问题时,可进行分类讨论。其次,针对不同的讨论项目展开精细化分析,按照逐级分类的方法,细化各个子项目,保证讨论过程的严谨性。最后,对各个讨论结果展开总结和验证,确保讨论过程言简意赅。
(二)解决不等式问题
讲解不等式相关题型过程中,常常需要将不等式进行变形或者转化,例如求解不等式的解集时,可先对原不等式展开分析,在化简过程如果涉及去根号的问题,在化简时应将不等式两边“同正”情况考虑其中,这样才能在分别“平方”的过程中,保证不等号的方向不发生改变,之后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展开讨论。
(三)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中,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过程,常常含有各类约束条件,使问题呈现出复杂性特征。使用分类讨论这一解题思想,可有效将问题简化,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解题思路,提高数学问题的求解速度。
例如,讲解这样一道和排列组合相关的题型当中:在正方体中选取8个顶点、6面中心点、12棱中点以及正方体中心点,总共27个点,其中三点共线的个数有几个?在讲解这道习题时,可使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按照题意,可将三点共线划分成三个种类。
第一种:由棱中点作为两个端点,三点共线个数为12×3÷2=18(个);
第二种:由两个端点作为顶点,三点共线的个数为8×7÷2=28(个);
第三种:由面中心为两个端点,三点共线的个数为6×1÷3=2(个)。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三点共线个数为18+28+2=48(个)。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分类讨论这种思想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此思想的运用可化简复杂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解题思路更加清晰,突破固有解题模式的限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在授课环节,应重点指导学生应用这种解题思想,解决解题过程面临的困难,以高效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