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2020-02-23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第二实验小学黄莲华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第二实验小学 黄莲华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课堂上基于问题方向和生活实际来设置引导情境,令学生从中收获直观体验并大胆质疑、深入合作探讨,从而激发更强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出更强的数学分析能力,增强整个教学的实效性。至于如何巧用问题情境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入生动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普遍拥有较强的猎奇心理,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关注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些绘声绘色的故事,在班级内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点。
如在进行“数字”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讲述一段故事:一天,小红帽带着一筐草莓去看外婆,结果路程太过遥远,加上自己贪吃,到姥姥家时筐子已经空了,姥姥什么也没有吃到。小学生听后纷纷大笑之余,还明白了“0”的概念。又如在进行“图形周长计算”课题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讲述森林要办秋季运动会的故事,其间周围所有的动物都来参加比赛,为了让所有选手都感受到公平性,所以预先针对场地进行划分,要求奔跑快、体型大的老虎跑方形跑道,而松鼠、兔子则跑圆形跑道,但这却引起了其余动物的质疑。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提问:究竟怎样准确计算出两个跑道的实际路程,进而令所有动物都信服?如此一来,小学生就会在该类情境的作用下产生好奇心理,从而紧跟教师讲解步伐去熟悉不同图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二、设计有趣的游戏来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天性爱玩,教师完全可以考虑在课堂中适时地组织游戏,从而让小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汲取重要的知识点,比如开展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且难度不高的游戏活动。
如在“分数”概念讲解环节,教师可以预先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同时在每个小组中放一个橘子,之后要求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剥橘子并平均分给其余成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学生不免心生疑问:橘子有几瓣又不清楚,如何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够吃到呢?他们在思考的同时,也自然地融入数学分数计算的情境之中,从而形成更强的学习兴趣,结合教材和实践、理解等,梳理出问题的答案。
三、借助认知冲突来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引导更多学生快速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点,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养成细致观察、大胆质疑、独立探索总结各类规律的好习惯,教师须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矛盾心理,进一步产生疑问,为今后检验问题的正确性、有逻辑地阐述相关细节等奠定基础。至于这部分问题的设置,要确保深思熟虑,既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范畴,又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解题动力和共鸣反应。
如在进行“面积单位”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以一平方厘米为单位测量数学课本,学生此时就会产生疑问:提供的单位过小该如何是好?因此,便自行分组探讨和实操演练,引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先运用平方分米与平方米暂时替换,之后再转换为平方厘米的建议。归结来讲,在这样以认知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作用下,小学生在今后能更加从容冷静地面对一系列数学问题,懂得基于已学内容进行灵活转换,从而梳理出全新的解题技巧。
四、结合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摒弃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理念,而是要求其在阐明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前提下,结合一系列生活实际来创设生动直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收获亲切感并引发深思,从而在实操中锻炼结合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技能。特别是在进行加减乘除类内容教学时,更加需要基于生活实际来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从而调动学生无限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大家每天喝的水都是由谁送的?送水师傅每天要给学校送多少水呢?因为问题中提及了他们熟悉的人和身边的事,所以他们普遍呈现出较强的研究兴趣,开始积极搜寻有关数据,得知一桶水净重为18kg,一间教室或是一间办公室每天耗水一桶,而全校一共有25个班级和5个办公室,那么总耗水量便是18×(25+5)=540kg。归结来讲,正是因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强烈的好奇心推动下,小学生才能够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多知识点,掌握更多处理生活问题的技巧和经验。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生活实际、学生学情基础和兴趣偏好等,设置适当难度且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借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加快他们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久而久之,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为他们今后灵活解决生活难题、完善思维体系等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