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充县:“三三制”工作法开拓返乡下乡创业新天地

2020-02-23杜红霖,何迅

四川劳动保障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三制创业园市级

近年来,南充市西充县委县政府坚持推动回引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创新实施“抓三强促三化重三效”的“三三制”工作法,全县就业创业路径不断拓宽、就业创业环境充分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情全面点燃,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持续增加。截至今年6月,全县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人数达到2800 余人。

夯基固本抓“三强”,蓄满返乡下乡创业推动力

强化组织领导,创业机制持续健全。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和安排部署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就业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成立“县农民工服务中心”,驻外农民工工作站达到6 个,农民工服务保障得到进一步增强。精心编制《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产业引导、人才培养、政策扶持计划,有效整合了返乡下乡创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等优质人力资源。

强化政策支持,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紧密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等10 余项有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强的政策文件。今年上半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6+3”产业体系推进西充向农业强县跨越的意见》,以六大产业和三项服务体系为重点,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宽松、公正、透明的创业发展环境正在形成。

强化四项举措,创业活力持续激发。开展创业引领行动,创业宣传氛围持续强化。开展培训提升行动,近两年累计举办培训班60 余期,创业者创业意识和创业水平持续提升。开展创业扶持行动,近三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600 余万元,贴息276万元;创建县级、市级返乡下乡创业园312 个,落实奖补资金955万元;扶持5 家创业园争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落实补助资金100万元。开展创业保障行动,打造创业绿色通道,在全县23 个乡镇街道、27 个社区建立完善创业指导服务站,做好后续跟踪服务。

精准施策促“三化”,注入返乡下乡创业新活力

创新机制促进创业模式多样化。创新“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党支部+专合社+贫困户”“电商+基地+农户”“标准工序专业外包”等多种特色模式,充分激发返乡创业活力。

立足禀赋促进创业业态差异化。充分依托乡村自然禀赋和耕种习俗,大力开展千户千策、千村千园、千企千岗、千人千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创业效果。

以点带面促进创业发展规模化。大力支持和引导在外乡友、乡村能人等群体返乡创业,按照“一个带一群、先富带后富”的思路,推动抱团发展、集聚发展。

持之以恒重“三效”,提升返乡下乡创业吸附力

注重典型示范效应,抓好评先奖优。紧紧围绕创业主体典型示范效应的有效发挥,积极引导鼓励返乡农民工参与各级评选比赛,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近年来,全县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1 人、省级返乡创业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明星、创业典型)4 人、“中国创翼”省级先进典型2 人、“天府杯”省级大学生创业组和返乡下乡创业先进典型2 人;获评市级首席技师3人、市级农民工技术能手1人,获得市级“工匠杯”“天府杯”“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0 余人。

注重平台支撑效果,抓好载体建设。积极对接创业平台、载体建设有关政策规定,搭建创业示范园区、基地等载体,不断扩大创业平台社会影响力。目前,已建立省级返乡创业示范企业(专合社)2 个、省级就业扶贫村1 个、市级创业型乡镇4 个、市级创业园9 个、市级扶贫车间3 个、市级就业扶贫示范村4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县级创业园304个、县级扶贫车间11 个,发放创业载体(园)补贴1000 余万元。

注重创业内生效力,抓好主体培育。坚持以主体培育为主抓手,全力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提质增效,累计引导返乡下乡创业农民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000 余个,投资总额20 余亿元,实现产值1.85 亿元,年带动就业50000 余人(次);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335 人、认定2515 人,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总计1250 个、家庭农场1048 家,评定新型职业农民职称134 人。创业人员和创业产品(技术)中,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1 项,获得“中国著名品牌”“国家有机转换认证”“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百名新型职业农民标兵”“四川省优质农产品”等荣誉称号和命名认证100 余人(件次),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等200 余项。

猜你喜欢

三三制创业园市级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三三制”政权下陕甘宁边区基层党建与乡村民意的互动博弈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构建“三三制”推动资产合理配置和节约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