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谈二:夯实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基础*

2020-02-23李国强

关键词:话语学术学科

李国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 100006)

在几代学人不懈努力下,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一门以中国边疆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知识体系正在建构、正在培育、呼之欲出。近年来围绕中国边疆学所展开的互动交流、学术讨论十分热烈,有关研究成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可以说,构建“中国边疆学”已经从“呼声”转化为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成为边疆研究学术界的共同目标和任务。

关于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学术界提出了多种观点,可谓异彩纷呈,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但是在众说纷纭中,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诸多命题似乎重新变得混沌起来,比如学科定位问题、学科内涵问题、学术体系框架问题等等,思想在不断深化的同时,认识差异却有不断加大的趋向。尽管认识上的不一致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尽管各种观点理应得到尊重,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构建中国边疆学的讨论中,我们不能忽视提出这一命题的初衷,更不能迷失这一命题的方向。因此,始终清晰认识中国边疆学的理论起点、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这是我们把握“初心”的根基;始终准确定位中国边疆学的学科目标、学科任务、学科宗旨,是我们“牢记使命”的关键;始终牢牢把握中国边疆学的时代背景、时代要求、时代方向,是我们“继往开来”的前提。唯有此,才能使中国边疆学的建设基础更牢固,才能使中国边疆学的发展航向不偏离。

中国边疆学建设正处在一个定向定位的关键点,在这个节点上,需要回到原点加以冷静观察,更加科学地回答什么是中国边疆学、为什么要构建中国边疆学、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边疆学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同时,还要从中国边疆学的性质、体系、结构、功能,从中国边疆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工具等等问题入手,牢牢把握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核心要义,进一步清晰地辨析中国边疆学的主体内涵和学术外延。

在此,简要和大家分享3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什么是中国边疆学。

界定中国边疆学,是建构中国边疆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依据科学性、实用性、简明性、兼容性、扩延性、唯一性六个原则,从边疆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个方面加以细致梳理、客观归纳、科学总结,才能更好地认知什么是中国边疆学,才能更好地探究中国边疆学的学理属性。

中国边疆学是哲学社会科学中一门以中国边疆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知识体系。它包含的第一要素是“中国边疆”。中国边疆学把中国陆地边疆和海洋边疆作为整体进行全面考察,研究边疆起源、演进的规律以及国家治理边疆的全过程。它包含的第二个要素是“独立知识体系”。边疆研究的理论或知识基础,决定了中国边疆学所具有的独立性,它包含了中国边疆从无疆无界,到有疆无界,到有疆有界发生、发展的全部历史;它包含了国家边疆治理从无到有、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全部进程。在空间格局上,涵盖我国所有边疆地区;在时间脉络上,覆盖中国边疆由古至今的全时段。通过对边疆历史和边疆现实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术考察,揭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客观规律,诠释国家历史疆域与国家领土形成演变的时代轨迹,凝练边疆治理与边疆发展历史嬗变的内在精髓。

二是,为什么要构建中国边疆学。

构建中国边疆学,是理论创新的必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之所以要构建中国边疆学,在我看来,其目的在于通过强化边疆问题的整体性研究、综合性研究,以更加完整、规范的学术体系、理论架构,实现边疆学理论研究的三个核心目标:一是探寻我国边疆形成、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为科学阐释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必然性、合理性和合法性提供理论基石;二是探寻我国边疆治理的历史脉络,在思想、制度、手段、方式等多个层面追溯历史根源、阐释时代表征、破解现实难题,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三是探寻我国边疆开发经营的历史轨迹、当代进程、未来方向,为边疆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边疆人民的福祉提供理论支撑。

基于上述思考,近年来中国边疆研究所持续加大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力度,不仅把它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目标,而且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支持下,中国边疆学被纳入“登峰战略”中,集中优势学科资源,整合优势学科力量,展开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希望通过扎实、务实的工作,拿出我们构建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化的成果。

三是,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边疆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学学科指明了前景方向,明确了具体要求。按照习总书记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示精神,构建中国边疆学应围绕三个体系来展开:

首先,遵循学术规律,着力于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创新。所谓学科体系,指的是对专业学科门类整体设置的系统化。学科是学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往往既体现社会实践的状况,也反映学术的进展。学科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是中国边疆学建设的前提,也是中国边疆学持续进步的重要依托。任何一门学问的体系化,首先是源于学问自身由碎片化向整合化提升的内在驱动。打造中国边疆学,必须按照边疆研究的基本属性,注重多学科有机结合、彼此交融,注重多学科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相互渗透;必须按照边疆研究的学术规律、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内涵多样、结构合理、立足前沿、适应国家需求的学科体系。

其次,合乎学术规范,着力于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创新。所谓学术体系,指的是学术研究的系统化,其中既包括学术思想、理论观点的系统化,也包括学术标准、研究方法和科研手段的系统化。学术体系是中国边疆学的基本内核,也是中国边疆学的核心支撑。没有科学完备的学术体系,边疆学将是缺乏宏观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低层次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的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必须准确把握边疆研究的特性,从廓清其内涵、学术范畴入手,建立起边疆研究的学术结构,形成边疆研究的学术规范。同时,不断创新学术思想,努力提出有客观依据、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原创性学术观点。

再次,顺应时代要求,着力于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创新。所谓话语体系,是指一整套表述一种思维系统的语言系统。话语体系承载着特定思想价值观念,关乎价值表达、思想影响和真理传播等重大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确立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话语权的创立者法国人米歇尔·福柯指出:“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构建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是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得以有效提升的重要环节。任何话语体系都有其政治立场,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也不例外,对内它关系到边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边疆学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对外它关系到中国边疆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力和话语能力,关系到中国边疆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构建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至少应把握四个要素: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二是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科学方法;三是要注重从学理性、通识性、公约性上打造出作用于构建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四是要努力建构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中国边疆学核心理论,这是构建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决定因素。

在学者们的辛勤耕耘和孜孜以求中,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迎来了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时期,中国边疆研究正在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中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学科。尽管中国边疆学已经具备了独立“学科”的若干特征,但是中国边疆学的学科构建并未完成,究其原因,恐怕在于我们对中国边疆学“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的认识还不透彻,在中国边疆学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知识基础、研究方法等问题上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关于“中国边疆学”学科的讨论势必还将继续,思想碰撞势必还将延续,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必将在学术交流、思想互动中得以推进。

猜你喜欢

话语学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