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联想思维,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0-02-23

语文天地 2020年3期
关键词:寒号鸟喜鹊比喻

联想心理学希望能通过联想过程来解释人记忆、学习和思维的整体过程。由于小学生的联想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借鉴联想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鼓励学生展开各种不同形式的联想,这样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展开语文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分析修辞,类似联想

类似联想指的是从一种事物联想到和其在性质、形态和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相似点的其他事物。类似联想是一种运用极为广泛和便捷的联想,它要求人们能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这种相似点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入手,展开类似联想,先思考一下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准确,然后展开仿写的活动,思考一下若自己要展开比喻、拟人的创作,自己会怎么写。

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一文中有很多运用了比喻的句子,在教学中首先鼓励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然后展开联想,想象一下该句子展现的具体是怎样的画面。若学生感兴趣的话,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想到的内容画下来,看看不同的学生想象中看到的画面是否一致。此后鼓励学生展开仿写的活动:“若让大家来描写某事物的话,大家会用怎样的比喻来形容呢?尝试展开联想,找到最符合事物本质的比喻用法。”这促使学生再次展开联想,有学生尝试形容松树,用“好像一个昂首挺胸的巨人一样,屹立在草地上”,此时鼓励其他学生想象该学生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思考自己是否有更好的比喻方法。有学生便尝试进行表达:“松树好像高耸的铁塔,屹立在草地上。”鼓励学生围绕这两个比喻句展开联想,讨论一下谁的描写更为形象。

利用类似联想能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广度,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灵活性。在尝试分析修辞手法并展开类似联想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特点是什么,能更扎实地掌握相关的修辞手法。

二、揣摩诗句,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也是联想中的一种,指的是从一种事物入手,想到和它在空间、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便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这种接近联想的方法,想象一下有哪些诗歌中使用了相同意象,这样学生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将展现相似意象的诗歌都总结在一起,学生能更好地挖掘这些意象中蕴藏的寓意,对于古诗词的感悟也会更为深刻。

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的《咏柳》的时候,学生发现其中有“细叶、春风”等意象,作者还运用比喻的方法将树木比喻成了被碧玉装点,将树枝比喻成“绿丝绦”,将春风比喻成了“剪刀”。鼓励学生展开接近联想,回顾一下自己还读过哪些古诗词,在这些古诗词中怎样描写“细叶、春风”等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如有学生提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等诗句,并且发现:“‘春风’这个意象常常和春天、花朵、绿色等结合在一起,不少诗句中都体现了这一点。”“那么,你觉得‘春风’这个意象暗含着怎样的寓意呢?”学生认为:“我觉得象征着春天万象更新、欣欣向荣的场景。”借助接近联想,学生将展现“春风”意象的诗句整合在一起,对该意象有了更深的了解。

利用接近联想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挖掘诗歌的意象,还要鼓励学生结合古诗词的特定主题展开思考,让学生联想一下不同时代、地点的作者创作了哪些同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什么异同点。这也能促使学生深入挖掘古诗词,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为深刻。

三、认识人物,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指的是将一些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找到它们在特性上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在鼓励学生展开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对比联想的方式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将作品中正反两方面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看看它们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也可以将相似的人物形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采用同中求异的方法看看怎样区别这两个不同人物的特点。

二年级上册第13课《寒号鸟》一文中展现了喜鹊和寒号鸟这样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借助对比联想的方式,将自己想象成喜鹊或寒号鸟,对比一下这两个人物形象,看看它们的差别在哪里。有学生提出:“寒号鸟遇到事情总是喜欢逃避,就算别人提醒它要搭窝,它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搁置,最终导致死亡的结局。但是喜鹊则不一样,喜鹊十分勤劳,它早就给自己准备好了温暖的鸟窝,而且它还一再地提醒寒号鸟注意冬天就要到来。但是遗憾的是寒号鸟根本就不听喜鹊的话,所以最后被活活冻死了。”再鼓励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若你是喜鹊的话,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劝说寒号鸟呢?”学生认为:“我会给它举例子,用其他寒号鸟冻死的事情启发这只寒号鸟,看看能否改变它。”在讨论中,学生对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借助对比联想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具有灵活性,同时学生的思维也更敏捷、广阔。学生能更深入地挖掘事物原本的样子。在教学中要抓住作品中的人物,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联想的方法加以学习,促使学生提升对比联想方面的思维能力。

四、追溯根本,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指的是从一种事物联想到和其有因果关系的其他事物的心理过程,如从“太阳”联想到“光明”就是典型的因果联想。在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要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因果联想的方式,思考一下作者展现这些人事物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尝试从具体的事物抽象到一种精神、思想,这样就抓住了事物的“因”,能让学生追溯根本,提升学习能力。

阅读三年级上册第8课《去年的树》时,首先鼓励学生说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学生认为:“讲述了小鸟寻找大树,为其唱歌的故事,虽然最后大树已经消失了,但是小鸟还是找到了灯火,为其唱歌。”此后引导学生展开因果联想,想一下“小鸟”的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是什么力量促使小鸟执着地寻找大树。学生认为:“小鸟象征那种信守承诺的人,这种人会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而努力,哪怕自己承诺的对象已经不存在了,这种人还是会继续兑现自己的承诺。”这样学生就从“小鸟”联想到了它所象征的精神力量,此后要鼓励学生深挖文章的主旨,说说自己阅读这个故事后得到了怎样的启迪。有学生便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友情,信守承诺。”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往往不能抓住其根本。但是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因果联想能力,让学生从“果”入手,联想到“因”,那么学生就能逐步深入下去,理解作者创作文章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强化联想思维的训练,则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达成,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联想能力,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提升。

猜你喜欢

寒号鸟喜鹊比喻
寒号鸟
喜鹊为什么叫“喜鹊”
你真的认识喜鹊吗
《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被误会的寒号鸟
比喻
喜鹊
买椟dú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