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应彰显语文学科本色
2020-02-23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极为丰富教育价值,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一定量的古诗词内容,足以说明其学习地位的重要。重视古诗词背景、韵律特点的解析、关注古诗词中词句的鉴赏、着力古诗词内涵发掘,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为成功塑造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一、重视古诗词背景解析
重视古诗词背景和韵律的解读,可以给学生学习带来更多方法和启迪,小学生古诗词学力基础较为薄弱,教师需要传授必要的学法,以赢得古诗词教学的主导权。
1.韵律初识
虽然小学阶段对古诗词韵律学习不做什么要求,但教师在教学发动时,还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韵律的存在,特别是一些显性的特征。如句式结构、字数、节奏、停顿、重音、韵脚等,都有其个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展开对应学习,并结合作品背景介绍和情感诵读,自然进入古诗词学习情境之中。
如教学部编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山行》,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教师在示范诵读时,利用音乐作为背景,创造了一定的意境氛围。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跟随仿读。教师先让学生画出节奏和重音,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诵读准确地标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节奏和重音标记展开训练,很快就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切入点。虽然教师没有提及绝句韵律专业术语,却让学生建立鲜明认知,古诗词诵读有自身特点,需要准确把握节奏、停顿、重音等,作者利用短短几句话,却可以为读者创设丰富情境。
2.诵读感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对读诗作用的最直观诠释。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作为语文教师,更需要加强古诗词的诵读教学,让学生反复进行诵读体验,其学习认知会自然丰富起来。诵读是一种情感性的朗读学习活动,教师需要给学生做出更多示范操作,或者是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学习,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
在教学《赠刘景文》这首诗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扫除文字障碍,圈点出不理解的字词,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学生的阅读质疑。教师为学生做示范诵读,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跟随教师诵读起来,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让学生反复诵读训练,并设计了诵读比赛活动:先参与小组诵读竞赛,选拔出小组代表,然后进行班级角逐,评选出班级诵读冠军。学生听说有诵读比赛,自然是积极准备,大胆展示。学生进行诵读训练时,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对学生诵读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
二、关注古诗词词句落实
词句是古诗词的基本构建单位,教师抓住典型词句展开教学鉴赏,可以为学生学习思维带来更多触动,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1.诗眼解析
很多古诗词都有关键词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这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关键节点,以此作为古诗词鉴赏突破口,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启迪。教师在具体操作时,需要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反复梳理性分析,找到“诗眼”所在,并围绕“诗眼”展开深入思考和拓展,确保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自然进入到古诗词的内核中心。
在教学《夜书所见》这首诗时,教师先让学生梳理诗歌文意,并要求学生找出最为重要的一个词。学生开始仔细阅读和讨论,给出不同的见解。有学生说,题目中的“见”是关键词,作者看到眼前景物不由得触景生情,这个“见”字有特殊作用;也有学生说“动客情”是诗眼,全文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乡思,不管眼前看到什么,都是为“动客情”作铺垫的,表达内心乡思之情,才是表达本义追求。教师参与到学生互动讨论之中,对学生的个性理解给出积极评价。一个寻找诗眼活动,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行动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2.名句鉴赏
古诗词名句鉴赏,这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方法呈现。古诗词大多有公认的名句存在,这些名句集中体现作者表达意向,其统领作用十分明显。在名句鉴赏时,教师要观照学生接受实际,不可做太专业发掘和展示,要让学生听得懂、看得明白。
古诗词名句是重要教学资源,教师要给予特别关注,以此展开教学发动,其教学价值更为丰富。如《望天门山》,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让学生找出本诗的名句,学生很快就形成共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教师让学生反复诵读名句,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集体讨论,对名句内涵进行重点解析。学生开始热烈讨论,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让学生用手中的笔画出名句所要表达的场景内容。学生积极给出回应,课堂学习气氛渐浓。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将自己的画作展示出来,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点评。
三、发掘古诗词内涵
所谓“意在诗外”,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诗词描写的意境,通过对古诗词主旨情感的发掘,真正与作者达成更多认知共识。
1.意境渗透
古诗词都会为我们展示特别的意境,这是古诗词教学最需要关注的内容。所谓意境,是指古诗词作者在成文时产生的丰富联想,我们在对古诗词进行解读时,自然要深入到古诗词描写情境之中,真切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怀,以便为古诗词学习解析提供更多信息支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古诗词最常见写法,在具体学习古诗词时,需要对作者“情志”诉求有深切理解。
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教师先让去过西湖游览的学生讲述所见所闻,并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的一些图片信息,然后对诗歌内容进行重点解析,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方法的巧妙运用。有学生说,作者将西湖比作西施,这个比喻太贴切生动了,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也有学生说,西湖美景甲天下,凡是去过西湖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才会触动作者的情怀。我们现在阅读这首诗,仿佛已经看到西湖美景就在眼前了。
2.主旨探究
作者创作诗词时,大多是有感而发,这里的“感”便是我们解读诗词需要关注的重点。特定历史背景下,作者的情感带有历史烙印,蕴含在诗词深处,我们现代人要深度发掘作者思想,需要有全面渗透意识,对古诗词主旨内涵做针对性发掘,以便建立更为贴近的学习认知。
刘禹锡笔下的《望洞庭》,主要以写景为主,对湖光山色进行生动描写,自然要达成借景生情的目的。教师先为学生做粗略讲解,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全诗,并结合教辅材料展开深入研究,对古诗中多种意境进行体验探索。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自主探究学习,对诗人浪漫主义情怀有了一定认知。教师引导学生从主旨角度展开阅读发掘,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比较浅显,教师没有给出更多要求,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建立个性认知。
古诗词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方案实际执行时,需要接轨学生积累认知,为学生布设更多学习情境,教师需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成文背景,引发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学习探究,以便建立完善的学习认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