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发展理念对山西休闲观光农业的推进作用研究
2020-02-23牛钰涵
牛钰涵,隆 滟
(甘肃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市人口剧增、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物价上涨,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开始追求农村生活的安宁与舒适,我国的休闲观光农业由此产生。近30 年来,我国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式[1]。休闲观光农业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在城郊或离城市较近的农村利用农业资源发展旅游业,吸引城市居民通过体验农耕生活的方式,享受田园风光,缓解城市生活压力。
我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意义:它使农民从传统意义上的农耕中解放出来,农民不再仅仅通过生产农产品获得收益,收入渠道增多,提高了农民的家庭收入;休闲观光农业作为环保、绿色的新型农业形式,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从完全依附于农业转变为主要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基本的温饱需求之外,产生了诸如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这为促进山西旅游业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需求按层次划分,从低到高,当人们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继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目前我国人民的温饱需求得到满足,大家开始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人们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消费外,对休闲娱乐旅游的消费需求激增,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尤为突出。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已成为山西省重要的经济转型手段,也成为了山西省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形式之一。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已然被纳入了山西省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其任务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让休闲观光农业适应山西省的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经验和面临的挑战,以现代化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推动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
2.研究意义。近20 年来,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山西省的休闲观光农业展开了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休闲观光农业模式的思考和对休闲观光农业现状的分析上。本文在现代化发展理念下对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进行研究,将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与现代化理念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完善了现状和对策研究,为休闲观光农业如何更好地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提供了理论参考;在实践上,为休闲观光农业如何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提供了政策建议。
二、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一)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特点
1.发展呈现“加速度”。自山西省实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政策以来,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呈现“加速度”发展态势。目前全省范围内已创建全国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1 个、示范点16 个;2019 年,全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相关的市场营收约104 亿元,带动了15 万农民的就业需求。
2.发展模式多样化。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截至2019 年底,山西省的休闲观光农业主题又增加了农村景观、民俗文化、现代农业水稻种植、鱼类狩猎、科学教育、花卉观察等;同时,山西省有关管理部门还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发展不同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
3.相关激励政策配套完善。积极采取激励政策,发展龙头企业,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完善管理方案,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助力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全省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4.“三产融合”涌现新亮点。“三产业一体化”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与休闲观光农业相关的产业链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方式。农民为游客提供娱乐和休闲资源,并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健康产品,从产品生产到加工,让游客更贴近大自然。
(二)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借鉴国外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和特色,逐渐形成了以下四种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独特模式:
1.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开展旅游项目,重点是集约化、特色的项目,如旅游、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和产品的展示、产品贸易与科普教育。例如临汾市广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奇生态农业休闲示范园区、忻州市岢岚县吴家庄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示范园、运城市山西好普生庄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观光示范园。
2.农场庄园型发展模式。此模式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农业区的庄园游览,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场所;二是通过租赁庄园的形式,让游客体验田园生活。农场庄园型发展模式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山西省由此产生了一批独具区域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如太原市晋源区花卉小镇、大同市山西中农富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同农业嘉年华等大型生态休闲区,该模式是以“现代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示范融合”为主题的大规模农业产业。
3.景区依托型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发展旅游区周边的农业来吸引游客,让这个地区的游客对旅程保持新奇,充分利用地方旅游特色,在景区周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使游客能够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景点。例如:忻州市宁武滴水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大石洞村滴水洞景区,它是山西省著名的农业旅游区,采取的基本策略是:以景区滴水洞为基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一个集生产、销售和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模式;同时,以农田音乐为主题,形成了另一种农业休闲活动的形式,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音乐旅游区。
4.旅游小城镇型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将旅游开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根据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优势,建立典型的农业小城镇旅游开发模式,包括建筑风格、人文景观、艺术特色等等。目前,山西省古城的观光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太原市董家庄生态休闲田园综合体森栖小镇。
三、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休闲观光农业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近些年随着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整体上来看,仍然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同质化问题突出
主题模式的单一化。在各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主题模式选择并没有充分结合当地自身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而是趋向于同一化。目前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的主题形式以郊区休闲、田园观光、民俗体验等为主,主题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游客的体验感不强,当地的休闲观光农业就难以良性发展,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政府应当建立多样化的休闲观光农业模式,整合与农业和旅游业相关的产业,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体验。
(二)品牌化程度和意识较弱
山西省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过程中,对大部分农业品牌推广活动不重视。目前,农场是山西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途径。大多数农场发展虽有不同特色,但游客对农场品牌并不了解,品牌效应不明显。品牌的建立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品牌在推出时会吸引大量游客,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经济效益。山西省需要充分利用其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农业资源,创造区域特色型休闲观光农业模式[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品牌文化、提高公众意识。政府还要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支持,采取一定的战略措施,打造山西省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三)管理运营理念不够先进
正确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理念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3]。没有树立现代化的运营管理理念将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企业要明白管理运营理念的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经营目标,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更了解游客心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提升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层次。
(四)服务质量水平较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具有较高服务质量的旅游景点可以增加游客的旅游频率;较低服务质量的旅游景点会降低游客的旅游频率。休闲观光农业主要在城郊或城市周边的农村,农民作为农业的主体,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农民群体的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导致休闲观光农业在服务质量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政府要集中组织农民进行培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学习管理知识,提高服务质量。
四、山西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将传统农业改造成与当前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农业,为现代化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因此要将现代化理念作为思想导向,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一)着眼大产业,科学谋划布局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一个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三者于一体的良性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联动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思路上开启创新理念,在发展模式上转变运行观念,在质量规模上要提升产业品质[4];其次,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使其具备长足发展的能力。
(二)瞄准大市场,打造精品品牌
山西省应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发展具有区域发展特色的个性化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精品品牌。首先,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应创造完善的产业体系,发挥现有的产业影响力,开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旅游景点;其次,要提升对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对农产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升级,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品;最后,还要注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环境友好的休闲观光农业[5]。在创建特色产品体系时,可以通过休闲观光农业指南、旅游APP 等方式提高知名度,打造品牌休闲观光农业。
(三)拓宽销售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山西省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需要加强宣传,扩大在园内的影响力,帮助城市居民认识到参与休闲观光农业活动的乐趣。如: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传播有关休闲观光农业的资讯,引导城市居民优先考虑农业休闲观光;上架特色农业产品,鼓励居民进行购买;增加广告投放,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休闲观光农业。
(四)提高农民素质,强化社会责任
现代农业是指用高科技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与商品化率。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农民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工作的开展。休闲观光农业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涉及到经营管理领域的知识。只有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增加经营管理知识,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提升农民的创新能力,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