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古诗文阅读欣赏评价探究
2020-02-23周美兰
苏 娅, 周美兰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金陵分院, 江苏 南京 210014)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激励、调整、导向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
本文拟以古诗文为例,以《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苏教职〔2009〕48号)(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借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征求意见稿)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相关表述,拟定五年制高职古诗文阅读欣赏的评价标准,针对五年制高职古诗文评价的实施现状,探究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古诗文评价的解决思路。
一、古诗文阅读欣赏评价标准
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与教学实践,制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古诗文阅读欣赏评价标准。表述如下:(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流畅地诵读课本中的古代诗文,背诵、默写课文中的名句、名段、名篇,增加文化积累。(2)能辨析课文中100个常见文言实词、12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别,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理解句子大意;能辨析与课文相当的浅易古诗文的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用法,理解句子意思。(3)能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古代文体知识及文史、文化常识,能把握课文及与课文相当的浅易古诗文中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评析作品的语言艺术,了解作者的观点,并能客观辩证地分析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4)能在课内外古诗文阅读中感受、热爱并能以客观、科学的视角批判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古诗文阅读欣赏评价实施现状
(一)语文课程教材的实施现状
目前为数众多的高等职业学校的一、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使用的是《语文》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编写组)的一至四册(此套教材的五-八册因为延后编成,所以未能在全省范围内普遍使用),包括阅读欣赏、口语交际、 应用文写作、语文综合实践四个领域的学习活动。而高职的三、四年级则开设应用文写作、表达与交流、文学欣赏等语文课程,与现行《语文》教材(1-4册)有相当比例的重复内容。
《语文》(1-4册)有4个古诗文单元共19篇,占本套教材(1-4册)全部22个单元的18%,远没有达到2009年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内古诗文阅读欣赏规定的32篇。而且,2017年9月开始,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小学、初中阶段语文教材将收编124篇古诗文,高中阶段推荐背诵的古诗文为72篇。这是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体现。五年制高职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与普通高中并行的教育,仅从现行教材的古诗文数量来看也远远低于高中古诗文的阅读篇目,因而也无法达到引导学生增强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兴趣的目的。
(二)古诗文阅读欣赏评价的实施现状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自实施以来,其评价方式,只有省编课程标准里的评价建议,并无明确的考纲。目前各校教学管理部门具体实施的是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平时、期中、期末按照3∶3∶4的比例计算学期成绩,然后按照1∶1比例计算学年总评,60分以上合格,不合格者补考。终结性评价实行教考分离的原则。然而教师在实施评价建议时随意性较大,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评价制度建设不够[4]。教师对评价理论的认识不够,理解不透,也缺乏系统的研究。这导致了语文学科评价体系不强,标准不一。二是评价内容单一。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学习评价借鉴单招语文要求,只考课内,不考课外,过分依赖教材,缺少由学到用的迁移。机械记忆多,能力训练少。终结性评价命题时又不能严格遵循命题的五大能力层级要求(识记、理解、分析综合、欣赏评价和表达应用五种能力层级),题型单调枯燥,多偏重考核识记的A级和考核理解的B级,这样的评价内容既没有趣味性,更没有开放性,考前背一背大都能过关,伤害了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因对评价内容不感兴趣,最终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三是评价方法单一。大多仍以客观量化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且缺乏规范有序的操作,对学生潜能挖掘少,客观上阻碍了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也无法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是评价主体单一。主体是教师,缺少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多个主体参与。学生一方面习惯于消极地接受教师评价,一方面也缺乏家长与社会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评价反馈。
课题组面向南京市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调查问卷显示,教师对这样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是不满意的,因为既无法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面向南京市职业学校学生的调研显示学生对这样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也是不满意的,因为考不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缺乏对语文听说读写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评价。
三、古诗文阅读欣赏评价的解决思路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古诗文阅读欣赏评价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究,形成了初步的解决思路。
(一)规范古诗文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内容
1.注重预习评价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课本上进行批注式阅读,通读课文,查阅生僻字词,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懂大意。评价方式:课堂抽查课本批注情况,在课堂诵读中检查字音、停顿、大意。查询文体相关知识,与已掌握文体进行比较。查询作者生平相关知识及创作背景, 进而能知人论文。
2.注重课堂多元多主体评价
不仅从知识能力角度评价,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评价;不仅教师评价,而且发动生生评价,在评价中增进理解,达成共识。 (1)课堂观察评价,即观察上课状态:目光是否追随发言者;回答问题是否针对所问问题。比如同学朗读《赤壁赋》时,其他学生是否能准确判断诵读情况,是否能在听读中感知大意、积极思考。(2)参与状态评价:是否认真倾听,是否认真参加讨论。(3)交往状态评价:观察学生是否善于合作、懂得尊重他人。老师及时正确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会促成学生课堂状态的良性循环。
3.落实课后作业评价
(1)识记性评价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强化,比如诵读、背诵、实词虚词的准确把握。比如,可以通过现代媒体进行朗读反馈,录制音频文件上传班级群,同学之间互听品鉴,选出最佳者并给出评价理由(字音准确与否,停顿准确与否,感情是否吻合作者情感态度)。 比如,对本课实词虚词通过查阅工具书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能提高学生对相关实词虚词的语感,同时也能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应用。(2)理解性评价是对课堂所学的反馈,如对主旨、篇章结构、表现手法的总结归纳、质疑反思。比如,可以自由组合形成表演小组撰写剧本,表演展示。《赤壁赋》是通过主客问答揭示作者所见所思所想的。在学生的表演中,既使场景得以还原,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苏子旷达乐观的情怀。(3)拓展性评价是对从学到用的迁移能力的训练。比如,知人论世读作品,对类似题材作品的迁移性阅读练习,从主旨、结构、表现手法进行迁移性训练。或者同题材相关作者作品的迁移性比较阅读练习。比如学习《虞美人》后,对写愁的其他词的鉴赏性阅读既能通过比较感知时代历史的文学烙印,也可了解词作者们不同的艺术风格,甚至还能理清词作者们传承借鉴的脉络。
(二)改革古诗文终结性评价的具体方法
对于古诗文的终结性阅读鉴赏评价分五个层级,注重对学生的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欣赏评价[D]和表达应用[E]五个层级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1.坚持课内为主,兼顾课外
普通高考约定俗成地几乎从不考课内所学篇目,从好的一面来看,是“考在课外,功在课内”,是重在迁移能力的培养。但同时存在的普遍现象则是普通高中老师对教材篇目只花每学期的三分之一时间,其他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做模拟卷,因为不考课内。而笔者认为,课内选文占85%,课外素材占15%的课内外比例对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来说则是最恰当的。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要体现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比如,课内学习《赤壁前赋》,延伸考核《赤壁后赋》;课内学习李煜的《虞美人》,延伸考核李煜前后期的其他词作;课内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延伸考核《论语》的整本书阅读,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增加课内古诗文的阅读和背诵篇目
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的要求,针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教材的实施现状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古诗文阅读鉴赏评价的实施现状,课题组认为与普通高中分流并轨的职业教育的学生尽管其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上进心与普高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但不能因此随意削减他们古诗文阅读的篇目。
所以,首先要改进的就是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教材, 现行教材编有8册,应全面使用。最起码学足课程标准设定的最基本的32篇古诗文。
然后就是加强对古诗文背诵的规范,规定五年制高职4年需要背诵的篇目,高中目前是72篇,高职至少达到其三分之二。
目前高考采用的背诵方式是写出上句让考生默写下句,或者相反。但这种方法容易流于形式,缺少对语言蕴含的文化精神的考核。所以可以考虑采用理解性默写的方式来考核。为了避免出现多句吻合、答案不唯一的不利于阅卷的现象产生,就要多给有关句子的条件。
通过以上评价,达成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流畅地诵读课本中的古代诗文,背诵、默写课文中的名句、名段、名篇,增加文化积累的课程目标。
3.重视课内文化常识的考核
文化常识是古诗文学习的根,只有根长得扎实,才能顺利长成大树。只有准确把握古诗文中的称谓、计年、天文、地理、选官制度、节日、礼仪,才能在读懂文章的同时,掌握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的清晰脉络。以往的高职考核中,文学常识的考核往往是单纯识记为主的主观填空题或者客观选择题;高考中文学常识题很少见,偶尔有也只是单纯的识记题。比如:2015年江苏省高考卷(附加题)直接问《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而台湾省高考则比较重视文史哲融通的传统[5]。比如台湾省2004学年度学测国文多选题第21题:“如果我们把古代五经博士或者经学专家请到现代社会,以其专业知识提供协助,就经书内容与职务作最适切组合的考量,下列安排合适的选项是?”这道试题中,既有古代文化经典常识,又有古代职官制度常识,还有现代社会常识,三者贯通,赋予传统以时代的生命力。其他还有根据诗句排列时节先后的巧妙题目。根据以上阐述,笔者试拟题如下:下列选项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按照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B)
甲、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丙、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
C.乙丙甲丁 D.丁丙甲乙
通过对文化常识的“应用”考核,达到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古代文体知识及文史、文化常识的课程目标。
4.灵活考核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普通高考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要求是“理解”,要么是抽取文中的句子写出加点字的意思,要么就是选出四个选项的字词解释有错或无错的一项。这要求学生对字词不能只是意会,还必须要言传,也就是说必须清清楚楚知道意思并写出意思才算对。笔者认为,对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考察只要达到“辨识”,即学生对课内外的古诗文中涉及的实词、虚词只要达到能意会、能辨析、能区分的目标即可。根据以上阐述,考核古诗文的实词、虚词、句式的方法举例如下(其中D选项为课外古诗文)
例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前后意义相同的一项(A)
A. 杀人如不能举/举天下之豪杰
B. 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
C. 顺流而东也/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下江陵
例2: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例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C)
A.凌万顷之茫然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哀公问社于宰我
而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这两类常见考点,也可以归并到以上三题对实词、虚词的考核中进行,达到“辨识”的要求即可。
考核时要想了解学生是否领会句子的含义,可以选择设计断句的考题来考察学生的理解,不一定非要逐句翻译。比如, 将同作者同题材的《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比较阅读时,可设计断句考核:“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用断句来考核学生读懂文章的方法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古诗文学习评价要求学生能用现代的观念历史地分析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倾向,把握其积极意义,认识其历史局限,领会其蕴含的民族精神。命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同题材或者同作者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比如对同作者、同题材的《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时,可要求学生阐述《赤壁赋》的写作思路,并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而要求学生概括《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思想内涵。 这样的考法就将B、C、D、E四个层级都包括了。
以上四个考核方法一方面降低了古诗文考核的难度,一方面又增加了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因为学生可以“不求甚解”,借助古汉语字典、专家的评析去读懂“经史子集”,领悟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时代精神。
通过规范五年制高职古诗文的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方法,达成五年制高职古诗文阅读欣赏的课程目标。同时,以评价促教学,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古诗文综合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