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研究
2020-02-23刘丽明
刘丽明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研究
刘丽明
(玉溪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主体,在组织力建设中应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增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强化党的宣传教育,优化创新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等途径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突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互联网+”;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途径
党的十九大强调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在如何建设基层党组织、如何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力、发挥政治功能等方面提出要求。互联网空间中,“大学生是信息传播、思想碰撞和语言交锋的最广泛、最活跃、最直接的群体”[1],是被称为“数字移民”的一代人,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主体,要顺应时代,创新基层党支部的教育管理方式,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信仰教育、党性修养、政治觉悟,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舆论引导和正面宣传作用,进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一、增强学生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力量,其建设和发展是促进和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保障力量,没有党支部的建设,基层党组织就会失去抓力。因此,必须把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增强学生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
1.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强调“突出政治功能”,这是我们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根本要求。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必须坚守学生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合理定位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地位,加强学生支部的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引导广大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突出政治标准选优配强学生党支部的带头人,注重选拔政治意识强、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优秀党员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
3.坚持政治标准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把思想政治素质较高、道德品质优良、综合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二、“学理论、重思想、铸信仰”,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承担着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仰教育的主要责任。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综合素质最优秀的学生,要加强党支部管理,夯实党员的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发挥党员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力量,突出党员的先进性、持续学习型特点。
1.增强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学生党员是全国党员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组织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对象。学生支部应组织党员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杜绝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对党员的思想侵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生党员意识形态领域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增强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坚守共产主义信仰。
2.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学生党员是全体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影响着党员的理论修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党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学生支部应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促进学生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建设。
3.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敏感性,引导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党的方针、理论、政策,做到新的理论党员先学,新的时事党员先知,培养学生党员关注时事、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大局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4.注重培养党员同志的“学养”,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良好的学风,持续开展“读经典、读名著”阅读活动,提高党员的理论学习能力,夯实党员的理论基础,全方位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
三、强化党的宣传教育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生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主心骨”作用,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宣传党的意识形态教育。
1.组建学生党员“宣讲团”。“互联网+”背景下,学生了解党务知识、党的理论、党的意识形态渠道众多。而常规党课主要由高校教师、党务工作者主讲,理论深度与理论水平具有很高的层次,教师自上而下宣讲,学生的接受度、认同度难以保证,收效甚微。组建学生党员理论“宣讲团”,配备政治理论功底深、教学能力强,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结合大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所处时代特点,让同龄人为同龄人讲党课,从横向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定、决议,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意识形态教育,强化党的宣传教育工作。
2.运用互联网“传播瞬时化、终端迷你化、信息海量化、交流多元化”[2]等特性,加强高校学生网络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宣传功能,强化党的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时至当下,互联网已经催生了论坛、贴吧、QQ、博客、微博、微信、抖音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功能不一的新兴媒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人人拥有麦克风,个个手握摄像头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传递、意见表达、舆情监督、社会动员的主体。”[3]每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都拥有宣传党的意识形态教育的麦克风,党员敢于亮身份,勇于承担党的宣传工作,做好学生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正面宣传作用,宣传党的意志、传播党的声音、执行党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基层、传播到到学生的头脑中,汇聚实现中国梦的青年力量。
四、“互联网+”背景下,创新教育管理方式
1.加强对学生党员进行网络舆论监管。“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 频率加快, 就使得一些表面化和碎片化的信息影响了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整合的难度, 网络舆论中的某些负面言论也影响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 网络的舆论监管就会显得尤为重要”[4]。互联网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国内外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战场。尽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综合素质最优的群体,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最稳定的坚守者,他们的思想是积极健康的、至善至上的,但他们依然面临多样化思想的威胁和渗透。由此,我们应加大对党员的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舆论监管,形成健康、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提高支部书记的信息化能力。“互联网+”时代,学生党员处于大数据的变革中,他们是大数据时代“数字土著”的一代人,其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学习交流模式、语言表达方式等都深受信息时代的影响。而党组织负责人、学生党支部带头人大多是在成年后才开始接触互联网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数字移民”,时代赋予了两代人之间很难跨越的差距。在此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党支部书记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不断更新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借助“互联网+”数据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价值,对发展党员、党员转正、党费缴纳、党员积分、支部规范化建设、党组织关系转接、党员档案等工作进行管理;通过云平台、大数据对党员进行教育,通过党员QQ群、微信群、公众号、学习通、云岭先锋、学习强国等平台,及时更新党员学习资料、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让党员学习到最新的理论,推进党支部教育管理、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
总之,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来自于各党支部的合力支撑和凝聚。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力建设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学生党员成为互联网最直接的受众者。学生党支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引领,舆论引导和舆情宣传,发挥互联网的正面作用,提升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建设,发挥政治功能。在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过程中,使学生党员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坚守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宣传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后备力量和接班人。
[1][2][3]林辉.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引导化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2).
[4]姚聪聪,王金磊.加强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思考[J].邓小平研究,2019(3).
刘丽明(1987—),女,汉族,云南腾冲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12—16
G641
A
1673-4564(2020)01-0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