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效果及对大便α1-抗胰蛋白酶和血清D-木糖的影响*
2020-02-23凌寅杰施明杰
凌寅杰 袁 琛 施明杰 路 攀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湖州313000
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其中脾虚导致的慢性泄泻可引起营养物质的持续丢失和吸收不良,久之可引起小儿生长发育障碍。临床上西医治疗本病起效慢,疗效不确定。本研究采用海派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并观察对患儿大便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血清D-木糖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并诊断为脾虚泄泻的的患儿共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9例。治疗组中男47例,女42例,男女比例为1.12∶1;平均年龄11.2±2.13 月;平均病程3.5±1.02 天。对照组中男45 例,女44 例,男女比例为1.02∶1;平均年龄12.6±3.20 月;平均病程13.7±2.9天。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主要标准:大便次数增多,甚至达10 余次,大便性状呈淡黄色,如蛋花样,含少量黏液,同时伴有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白等表现。次要标准:①身倦乏力;②腹胀;③轻度浮肿;④轻度贫血;⑤口流清涎;⑥睡时露睛或多汗;⑦脉细弱、无力,指纹淡。符合主要标准和2 项以上次要标准的患儿诊断为脾虚泄泻。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儿。②家长了解本研究的过程、意义,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肺、脑、肝、肾、内分泌疾病。②有推拿部位先天畸形或者皮肤感染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静脉补液,并口服妈咪爱散剂和赖氨葡锌治疗,疗程5天。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参照金义成教授编著的《海派儿科推拿图谱》[2],对治疗组患儿每日进行推拿治疗1 次,疗程5 天。具体操作步骤:①补脾经:用拇指腹侧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作旋推,约300 次。②补大肠:用拇指腹侧面在小儿示指桡侧缘自指尖向虎口处直推,约100次。③清小肠:用拇指腹侧面在小儿小指尺侧缘自指根向指尖直推,约100 次。④推板门:用拇指桡侧缘着力,自小儿大鱼际的拇指根处直推向掌根,约100次。⑤运推内八卦:用拇指腹侧面在手掌的内八卦作圆形推拿,约50次。⑥摩腹、揉脐:用手掌掌面着力,在小儿腹部作逆时针抚摩,约5分钟;用掌根在小儿的脐部作揉法,约5分钟。⑦揉龟尾:用拇指端着力,于小儿龟尾穴作揉法,约100次。⑧捏脊:示指屈曲,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提拿皮肤,双手交替前行,重复3 遍后,将肌肤向上提拉1 次,以上步骤重复3 次。⑨揉脾俞、胃俞:用示、中指两指端着力,在小儿背部第11胸椎下旁开1.5寸处的脾俞穴揉动,约50次;用示、中指两指端着力,在小儿背部第12胸椎下旁开1.5寸处的胃俞穴揉动,约50次。⑩揉足三里:用拇指端揉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处足三里穴,约50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②两组患儿的平均治愈时间比较。③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大便中α1-AT和血清D-木糖浓度比较。
3.2 治疗效果判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判定。根据粪便性状、次数,胃纳及呕吐次数,进行积分统计,其中治愈:积分下降95%以上;好转:积分下降70%~95%;未愈:积分下降70%以下。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3.3 中医症状及体征分级标准:①粪便性状:正常,O分;糊便,1分;稀烂便,2分;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3分。②次数:<2次,0分;3~4次,1分;5~6次,2分;>6次,3 分。③胃纳:同平时,0 分;平时的2/3,1 分;平时的1/2,2 分;小于平时的1/2,3 分。④呕吐次数:0 次,0 分;1~2次,1分;3~4次,2分;>4次,3分。
3.4 大便中α1-AT和血清D-木糖浓度测定:两组患儿留取5g大便,利用ELISA方法测定大便中α1-AT浓度,实验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试剂盒由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
两组患儿禁食4 小时后,口服D-木糖试剂,用量以1.4g/m2,溶于50ml 温水中,于1 小时后抽血测定。实验步骤严格按照采用D-木糖试剂盒说明进行。试剂盒由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前后各测定1次。
3.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6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6.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6.2 两组治愈时间比较:治疗组中治愈时间为3.88±0.29天,与对照组治愈时间4.88±0.27天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6.3 两组大便中α1-AT浓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大便α1-AT浓度比较(±s,m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大便α1-AT浓度比较(±s,m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89 89治疗前653.5±15.00 637.1±15.98治疗后455.1±12.43#403.2±14.99#*
3.6.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木糖浓度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D-木糖浓度浓度水平均有所提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木糖浓度比较(±s,mg/d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木糖浓度比较(±s,mg/d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89 89治疗前153.5±13.34 147.1±11.28治疗后255.1±14.67#303.2±12.89#*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特点,同时由于新陈代谢快,脾胃负担相对较重。一旦脾胃受伤不能腐熟水谷,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分,并走大肠,而成泄泻[3]。
海派推拿的特点:海纳百川,融汇百家,兼收并蓄,扬长补短。按摩手法多样,通过特定的按摩穴位,产生施其外、治其内的功效,从而恢复脾胃功能,达到治疗目的[4]。如补脾经可让脾经强健,逆时针摩腹可以减慢肠胃蠕动,减少腹泻次数,增加水分的吸收,揉龟尾可以通过脊髓中枢的反射来调节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脾俞和胃俞穴位于膀胱经上,按摩可产生健脾和胃,温脾止泻的作用。捏脊通常会刺激脊神经纤维,通过神经传导至相应的内脏神经,减轻胃肠痉挛和分泌[5]。运八卦则具有消食化积、止泻的作用。海派推拿手法,具有健脾益胃、理肠止泻、消食助运的作用,同时能够标本兼治,兼顾急缓。
α1-AT 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具有抗蛋白水解酶活性的特点,不被肠道所降解。因此,可通过测定患儿大便α1-AT浓度来了解儿童腹泻时肠道蛋白质丢失的情况[6]。口服D-木糖后,通过检测1 小时后的血清浓度,可以反映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功能。本研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大便中α1-AT 浓度测定分析,发现治疗组可更明显地减少肠道蛋白质的丢失,更有利于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恢复。海派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操作简单,易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