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材料的投放
2020-02-22高月红田淑芬
高月红 田淑芬
区域活动是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一种主要形式,而材料的投放则是影响区域活动效果的关键。国内外诸多学者早已对材料在儿童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过阐述。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明确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必须有许多的东西来帮助,他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应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只有游戏材料丰富、游戏内容有趣,幼儿才能充满热情的快乐游戏。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从思维发展方式到动作能力发展都面临着一系列重要转折,如果此时幼儿能够有效借助区域活动材料进行操作,相应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区域材料投放还存在诸多问题,要想充分实现材料投放的教育价值,还需要教师在材料的选择、更新、设计等方面不断探究。
一、区域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中,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应该让幼儿自主地去发现、探索和学习,但在材料投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调整和改进。
1.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
教师精心准备的材料, 幼儿却不感兴趣, 究其原因,可能是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没有与活动内容相结合,没有考虑到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此无法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在幼儿使用材料时,教师也没有进行适时的引导,致使幼儿缺乏对材料的探索及使用,活动开展不够深入。
2.材料投放更新周期长
不少教师在制作材料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即每次都会花费很长的時间和精力将材料做得非常精致,以至于将材料投放到区域后教师会不舍得撤走。一段时间后,这些材料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幼儿的需求,由于没有及时更换,致使幼儿在进入区域活动时,总是面对相同的材料, 逐渐失去对活动的兴趣。
3.材料投放缺乏持续性
很多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往往只关注材料的某个具体功能,比如归类、排列等。单一的操作目的使得幼儿无论是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还是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操作材料都很容易缺乏持续性。反复操作、持续探索和拓展的空间变小,幼儿能力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最终会对活动失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二、转变区域材料投放方式
1.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投放具有层次性的活动材料
作为幼儿教师,只有深入了解本班每位幼儿的能力水平和个体发展差异,才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考虑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投放具有不同挑战难度、层次多样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材料进行操作,这样每位幼儿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不会因为材料放弃操作研究或对操作研究失去兴趣。在建构区中,教师可以投放一些形状多样、大小不同、易操作的、稳定性相对较好的搭建材料,如:奶粉桶、泡沫积木、仿真砖块、小型积木以及一些适合搭建大型建筑的木质材料等,并将不同难易程度的成品图、幼儿作品呈现在作品展区,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搭建计划找到适合的材料进行创作。在益智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及发展水平,投放不同数量的拼图材料。如,小班可以投放平面拼图数量为4片或6片的动物、汽车等内容的拼图,随着幼儿年龄及能力的提高,中班可以开始投放平面拼图数量为 9片、16片、20片的拼图,还可以投放俄罗斯方块积木拼图、9粒六面的立体拼图。通过投放不同层次性的区域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
2.投放材料要注意突出材料的引导性和多样性
材料投放的引导性是指教师在选择和投放相关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使用最终要指向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如扩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等。如在实践中利用不同花色、数字的扑克牌,可以生成数字接龙、找相邻数、点数练习及比较大小和多少等游戏,将同种花色进行拆剪拼接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专注力、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材料投放的多样性是指材料本身从形式到内容都要体现丰富性,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拓展幼儿的兴趣范围,引发幼儿持续探索的动机和愿望,促进幼儿兴趣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材料越多越好,材料过多可能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提供丰富材料的同时,也要注意材料本身在教育功能和价值上的内在联系,确保幼儿基于材料展开的多样探索,最终指向关键的、核心的能力养成。
3.投放材料要源于幼儿生活
寻找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且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通过新、旧经验结合来思考问题,拓展幼儿对材料功能和属性的认识。如,我班幼儿大多数居住在幼儿园周边的三个小区,小区附近有“德克士”“菜市场”以及幼儿向往的实验小学等,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带我回家”主题活动,将这些幼儿熟悉的环境制作成材料投放在区域中,引导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认识幼儿园和家的位置,记住幼儿园到家的路线,这样即使幼儿在平时迷路,也能够根据标志性建筑找到自己的家和幼儿园。
4.区域材料投放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区域材料的有效投放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开展。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对区域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思考,使材料的投放能紧密配合教学活动的延伸。例如:“欢乐妙妙屋”活动的目标是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并装饰不同类型的房子,从而获得经验的发展。基于此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记录单、大小不同的纸盒、纸箱、各色彩纸、胶水、水彩笔等。活动开始,教师借助情景引导幼儿大胆设计一座未来的房子,接着引导幼儿通过不断尝试,运用对比、观察等方式对各种感知经验进行加工,搭建出不同样式、不同风格且稳定性强的房子。活动中,在提供简单图示的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收集多种不同房子的图示并进行搭建,借助新奇的操作探索,带来丰富的体验,再经过积累经验,获得探索学习的成就感。
区域材料的可操作性,是引发幼儿探究兴趣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在制作、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状况,同时也要注意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周期性等问题,借助材料,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延伸幼儿活动的深度,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