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02-22李天天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融合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李天天

摘要:校企合作以及产教结合是两个有效的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学生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大学首先要培养与整个社会相融合,专业基础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管理人才、创作人才、技术人才,目前正通过更多的校企合作逐步改善教育。产教结合大大提高了高端人才的持续培训質量,其人力资源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最终要求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高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融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8-0001-04

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校企合作是学生与企业之间最初建立起来的一种多元合作模式[1]。”它是一种以学校为基础的学习知识和企业理论与实践的方式,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共享各种资源和相关信息的双赢局面。“产教融合”是指高校、政府、行业及用人单位等共同合作,按需开设专业,为使专业教学与产业互惠互利,需要扶持,逐步形成集高级人才培养、科研和专业服务于一体的办学模式。正规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紧密结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是具有双重主体特征。多方共同发力,进行互动整合培育人才。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积极教育基础教学和其他工作;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开展各种活动进行理论和实践专业培训,从而可为学生创建理论知识应用的机会与环境,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发展。

二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集合了多种教育教学要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用人需求设置课程,要注意结合工作加强技能的训练,将训练发展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与学校的理论实践相结合。

三是教师大多是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他们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2]。”

四是能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理论知识扎实,实习实践经验丰富,上岗后可立即顶岗工作。用人单位直接选择参加人才培养,对学生有全面了解,可增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认可度,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2国外校企合作研究现状

2.1日本校企合作现状

日本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框架取决于政府,大学和商业企业。市场体系为政府、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更深层次的合作。第一,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使校企受益。学校和企业之间进一步合作的外部和内部高质量资源应相对集中于市场需求。政府指导和技术发展需求上,而大学的内部功能和利益及其特定要求是激励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这些要求必须符合双方的利益,并导致双赢,以便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合作。第二,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伙伴关系必须适合额外的利润模型。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直接伙伴关系的核心是实现互惠互利,以双方的利益为重。选择合作伙伴后,重要的是要确保合作伙伴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是实现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学校与学校企业之间的紧密伙伴关系必须通过分享利益来体现互惠互利。校企合作在学校管理中的基础是互惠互利,互利共赢。在财务上,当前学校和企业形式通常包括固定支付、提成支付、混合支付和按股支付。通过继续采用创新的方法来扩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开发灵活的科学技术以分享利益,可以互惠互利并取得积极成果。同时,应对风险分担做出积极评估。第四,学校必须积极进取。校企合作伙伴关系有效地认识到政府,大学和企业的集体有效性,并认识到优质教育与社区需求之间的有效联系。校企之间的高质量合作需要三方之间的密切合作。

2.2美国校企合作现状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首次提出了合作教育的构想。1909年,美国新成立的工程学院根据这种模式在全校积极开展了正式的合作文化教育计划[3],”并规定邀请几乎所有学生参加。1917年,辛辛那提大学的正式合作学校教育计划从两个主要项目扩展到企业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后期,美国学校和企业开展了正式的合作文化教育计划,这是合作发展的黄金时代。地方政府、学生、企业自身以及学生和父母的四维空间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这有利于美国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在技术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校企合作的总体规模达到发展的高峰。纵观美国在中国的合作与教育历史,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作为校企合作的基础:

(1)政府政策。“《高等教育法》明确创建了合作教育基金,《职业教育法》最初创建了单独的校企合作基金,《珀金斯法案》将合作教育的融资制度化,《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形成校企合作。《职业培训合作法》的中心地位扩大了校企合作领域[4]。”政府对于合作非常重要,政府积极执行有效政策,发布有关文件,支持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司的核心利益,严格监督企业履行义务,鼓励企业积极合作。学校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其他方式提供了最基本的校企合作保障体系,从而可以迅速促进校企合作,然后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保护利益,并最大程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影响力。

(2)学校重视。学校显然可以培养学生以适应将来在公司工作的需要,并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力量。因此,学校强调增加计划实践并及时调整公司教学和当地就业市场的重要性。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训计划总体上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并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市场趋势。除人员培训外,学校还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并正在积极发展与公司的“技术基金”关系。当学校在公司进行研究项目时,无疑将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与生产紧密相关的技术研究指导。

(3)企业配合。如果企业要长期发展并生存下去,那么对人才的需求就很大,而以专业背景安排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公司愿意与学校合作,以便学生深入了解公司。同时,企业家在学校担任教师的角色,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同时,公司通过购买大学研究成果或与大学教授建立“技术基金”式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4)学生积极。学生们注意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积极有效地与学校和企业合作,这使得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有效。当然,多年来校企合作得以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和学校带来好处,并且双方都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3当前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现状

从具体实际来看,高校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模式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为探讨制约校企合作教育的影响因素,笔者进行进一步调研分析,通过深入访谈,总结出校企合作的现存问题。为此,笔者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驱动因素做进一步调研分析,通过网上给企业发电子问卷,回收问卷率68.4%,本次参与答卷的企业涵盖多个行业,基本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在校企合作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上,“占比最多的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缺乏社会经验,比例为56.4%,其次是专业技能不强,不能直接上岗与流失率高,做不长,比例都为53.8%,另外就是职业道德素养不好,缺乏爱岗敬业精神,”[5]比例为23.1%(具体数据见表1),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造成。

3.1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校企合作其实就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也是需要双方的责任意识去进行支撑。从目前的冲突进行分析,企业的积极性确实是导致校企合作无法真正落实的主要原因,但是职业院校也具有很大的责任。首先,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中存在很多的不对等关系,由于双方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学校更需要来自企业的资源支撑。也正是這样导致职业院校在整个校企合作工作中缺乏一定的主体性,面对具体的事物缺乏一定的决策能力,在教育育人的工作上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让职业院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进展中存在过多的压力,而且院校由于缺乏一定的话语权,所以职业院校会选择逃避自身责任,将教育工作中的失误矛头直接指向相关企业或者政府管理部门。在校企合作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职业院校开始忽略自身的责任意识,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只关注到他人身上的问题,而不会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其次,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大量的资源投入。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加了教职工的工作负担,让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无形降低了教学效率,这也是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选择逃避态度的主要原因,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导致校企合作失去了本质的意义。

3.2整体师资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产教结合培养优秀人才有两种模式,可以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但当前,高校的“双师型”专职教师比例相对来说比较低,整体师资力量水平还需要提高。学校提供给在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机会相对偏少,缺少企业培训和管理的经验,不能很好的将产教融合的经验教学传授给学生,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等实践过程中不能及时给予科学而合理的建议,学生的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尚未与校外优秀教师和业内知名专家建立起长期的基础教学理论和实践合作的长期模型。教学或兼职辅导的方式也使中小学教师的优秀管理人才更加流动,极大地降低了专业教学在校企合作教育和产学结合中的良好效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足,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短、内容少,学生实习效果不佳,毕业后进入就业市场必然难以适应,使得实习效果不佳。

3.3校企合作培养形式过于单一

从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两者的组织类型来看,学校从事的教育是一种公益性的服务产品,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一些创造性价值。而行业企业进行一系列生产活动,属于一种经济组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会更加关注其中的利益性质。也正是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属性存在本质差别,导致两大主体在价值观念、利益需求、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也正是这些差别让双方在进行合作时不够积极配合,效率得不到提升。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双方在进行深度合作时受到了资源矛盾的限制,让合作不能很好地开展。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正式合作实际上相当于重点高职院校与工业制造企业之间逐渐形成的连锁战略联盟。“我们所讲的链式战略联盟其实就是指从事一些合作项目的伙伴分别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或者技能来进行组合,来弥补当下组织运行中的不足[6]。”通过对链式战略联盟的合理应用,让资源得到了合理化的互补与丰富,将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进行巩固,实现共赢的状态。链式战略联盟在我们的校企合作工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职业院校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实训教育,在合作时希望有关企业可以结合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教育提供设备与场地。

对于行业来说,则希望学校能够通过技术训练来培养优质的应用型人才,进而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在整个的逻辑分析过程中,这种链式战略联盟确实可以实现合作双方之间的资源互补,但是忽略了现实中的资源依赖性,导致理想的发展蓝图无法真正落实。这其中最首要的就是受到企业与学校之间性质差异的影响,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育育人,所以也会希望企业能够积极投入到人才培养中来,但是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为了更好地发展还是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没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教育工作当中来。还有一点就是有关资源投入的不对称问题,企业为学生的教育提供场地等都是需要资金支撑的,所以导致企业可能没有足够的积极性。

3.4校企合作双方积极性不够

利益诉求是校企合作双方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当前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来满足校企合作双方的需求,尤其是企业在发展中的利益需求。因此,让两大主体之间开始产生分歧,部分企业可能认为合作过程“无利可图”,进而导致合作积极性极大地降低。这个“困境”牵动着当下校企合作的发展问题,具体而言,行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被动性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

第一,企业并没有关注到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潜在价值,进而导致对教育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不够。企业是一个经济性的组织,在最开始进行校企合作时的目标就是通过优质人才的利用,为自己的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进而提升在市场发展中的竞争力。但是在实际应用时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过分追求人才能够为他们创造的价值,忽略了自身的社会责任。而短期内由于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丧失了原有的动力。

第二,就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只注重技术人员培养,导致教育育人工作并没有得到全方面的培养。从一个角度来看,很多行业企业重技术轻育人的观念其实是满足自身应用的主要目标,培养技术性人才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因此,很多这样的企业不愿意与普通的职业院校进行合作项目,而是选择一些优秀的职业院校进行合作。也正是这样导致优质的行业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好的企业进行合作,而相对于普通一些的院校却没有合作的机会,这样的局面导致校企合作发展失去了平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职业院校选择去和企业进行教育合作,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但是有些技术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发展,很多企业不愿过多地传授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学生即使获得了实践训练的机会,但是也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因此并不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工作上,由于合作方认为“无利可图”导致对待工作没有积极性,整个合作过程缺乏实质性的转变。

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校企合作作为一个重要趋势已经得到不少职业院校、高校的重视。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是现代企业的岗位参与者和企业的受益者。为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笔者实际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企业认为院校与学生本人是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仅仅为企业对职业院校的公益性支持。企业都是以谋求经济利益为最重要的方面,目前,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正式合作并没有带来太多的利润。以一家为学生提供完整实习机会的公司为例,企业付出的成本不只是学生工资,还有学生的培训和带教费用,学生的管理和食宿开支,设备的损耗等。在学生与企业的联合合作中,企业付出了物质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但他们只能获得很少的利润,甚至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自然缺少动力。因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表现出不积极性。

4提高高校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模式应用效果的策略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对于校企合作的重点,主要有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或实习基地、与学校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等(见图1),对此,为完善校企结合的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对现有的机制建设和教育模式提出创新,主要解决策略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制定基于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规划”[7]。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调研市场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并据此来推动艺术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结合最新的高校动态及发展现状,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新的教学内容大纲,并对课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和更新,增设相关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而且必须延伸到产业链。例如,表演专业系在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还要增设剧本片段、角色塑造、音乐音响、名片赏析、表演心理学等辅助课程,从课堂到实习全过程贯穿实践技能培育,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使他们更顺利地步入社会并真正实现学有所用、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2)建立人才共育机制,构建高校“双师型”师资库。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过程中,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校企合作的关键。高校要引入企业和行业的力量,共建“双师型”师资库,夯实师资保障。可以积极鼓励学校和专业中小学教师迅速进入公司进行在职学习和培训,以便学校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持续发展和就业需求的前沿,以及根据当前市场需求积累专业指导,在行业的运营经验。根据市场制定、修正、补充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邀请行业内专家与学校共建长效合作关系,充实并优化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通过构建不同层次的教师结构,激发师生的艺术创造性与创意能力及市场意识。推行校企“1+1”的专业双带头人制,使专业带头人能以较高的管理与协调能力,带领专业团队进行专业改革、项目开发等,要鼓励和支持兼职教师参加大师工作室建设,参加学校培训,并与产业界、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进行深入研究。

(3)“为学生开拓‘走出去的机会,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8]”。多种方式共同建立学校模式,并定期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访问以稳定大学之间开展教学和作品创作的交流,为学生提供“走出去”的机会,共同进行合作培养。这样学生可及时掌握产业的发展资讯,将自身掌握的技能转化为社会贡献的产能,从而真正将知识、艺术、经济链接在一起。校企共建实训和研发平台,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优化资源的配置,借助校外实训基地的研发与建设,开展多层次社会培训和服务,使学生在课余通过承接各种艺术项目创作等,感受文化工作场所的整体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有机会共同参与到较大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中去,从而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进一步提高学生为服务业提供快速发展的能力。从入学开始,我们根据技术人才的消费需求设置订单班和企业班,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教学安排和初步培训计划,积极引导企业中的高级专家和行业发展相关专家积极参与开展具有资源优势的教育专业和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大学生前往创业孵化器建设基地,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一站式人才运输,“认真培育创业项目,积极鼓励和资助自主创业,搭建创业平台,通过发展和创新实现社会就业[9]。”

(4)学校应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部门。通常校企合作模式的学校是高职,但是中职院校的学生也是可以的。大部分的学生让选择高职或者专修是为获取较高的学历和更加扎实的职业技能,但三年中职就读完毕想直接进入企业中的人也是存在的,同时我们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是一种静止片面的还需要完善。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学生在校内获得一部分的实训技能,但缺乏一个实际运用,我们建立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对接,比如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见习等,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并增强他们专业综合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一个共赢的模式,既解决了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一部分经费问题;又可以实现学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与企业、社会的对接,避免学生与实践工作脱节的问题;再者可以为企业提供优先选择高质量的优秀毕业生。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艺术类教育的核心理念,高校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拓展新思路,创新校企合作理念,产学结合三大模式和反馈机制,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实现大学生零距离就业,提高社会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基于以上关于校企合作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与总结,不难看出目前诸多限制校企合作深度开展的条件与不足。“对此,建议正视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提供职业教育、培训的资金、配套设施等,提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主体性[10],”赋予企业更大的权利,让企业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中,并明确企业合作章程和完善的企业合作保障制度,让企业感受合作不是“负担”,努力实现校企合作共“双赢”。

参考文献

[1]金宝森.浅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J].青春岁月,2019(33):158.

[2]李增杰,陈晨,郭晓晓.浅析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现状[J].科技风,2019(10):27.

[3]武天竹.浅析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现状及有效措施[J].东西南北,2019(21):87.

[4]耿春银,张敏,金英海,等.浅析偏远民族地区高校“校企合作”现状及长效运行机制的构建[J].新西部,2019(27):63.

[5]崔淑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研究分析[J].财会学习,2020(13):206+208.

[6]廖春花,古素梅.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以广东D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2019(20):28-31.

[7]邓义江.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现状[J].今日财富,2019(11):216.

[8]韦秋杰.浅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成长,2019(2):22-24.

[9]宗林琳.浅析“校企合作”视野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读天下(综合),2019(33):1.

[10]王琛,胡新华.浅谈专利翻译人才的培养:以校企合作为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9(8):78-81.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融合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与理论框架建构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xMOOC与远程开放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