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2020-02-22李颖
【摘 要】随着老龄化程度和养老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养老机构社会工作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养老机构社会工作发展缓慢,面临着人才队伍缺失、专业水平较低、社会地位和职业待遇低等现实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养老机构社工人才政策保障、打造本土培训机构和师资、提升专业水平和素质,以有效提升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水平,让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社会工作;养老机构;人才队伍;问题;对策
一、养老机构社会工作人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人才缺失严重
民政部在2018年12月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上指出社会工作应聚焦民政主责主业,老年人是重点服务人群。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提升老年人福祉水平的重要力量,老年社会工作开始出现在顶层设计,成为养老服务的重要参与者。以绍兴为例,截至2019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持证社会工作者不足百人,且大部分养老机构内无持证社工,这与全市202家养老机构10146位入住老人的总数,以及高速发展的养老事业形成较大落差,而这并非是绍兴一地的现象,追溯全国范围,虽然各地高校培养了不少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但是几乎很少有人选择到养老机构人事专业服务,也很少从业者通过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师证书,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着养老机构社工缺乏和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不高的现象。
(二)专业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老年福利政策顺应老年人的需要变化,在福利内容设计上涵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护理、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教育学习等多个方面,这也对老年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国社会工作尚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开发成了一个难题,特别是在社会工作学科和岗位设置上,一方面,老年社会工作在课程设置上往往被列为边缘课程,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且社工专业学生的实习也多流于形式,过程参与不足,实务水平低,且涉足养老机构的微乎其微。同时大量社会工作服务虽然开展了却未能转化成研究成果,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又往往不是社会工作的践行者,导致研究与实践未实现真正的融合。一方面在城乡社区、部分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工作服务站设置社会工作岗位较多,而在不少养老机构则不得不依托大量的“从工”队伍,即依托现有的管理、医疗和护理人员队伍,这种模式虽然对形成具有养老社工岗位特色的本土化社会工作方法有一定益处,但由于这些服务人员没有经过社会工作专业的体系学习,很难真正体现专业性。以绍兴S养老院为例,院内有持证社工14人,但均为非专职社工,且主要从事管理、护理等工作,且社工活动也比较重实践轻理论,重形式轻成效,这种现象也出现在其他机构。而从养老机构体制来讲,我国的老年机构大多数管理者缺乏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社会工作服务理念,他们站在资本的角度认为,社会工作较医疗、护理、饮食等方面是可有可无的服务,加之行政手段的主导、设施和资金的短缺等原因,使得社工的介入变得单一和薄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职业认可度低
养老机构社会工作常常被认为是志愿服务或义务服务,甚至有许多老人虽然参与过社会工作,甚至接受到个案辅导,却仍然对社工身份认知模糊,许多相关工作者也认为社工不过是陪老年人聊聊天,开展一些活动和游戏而已。作为社会工作者自身来讲,由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体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崇高性,在面对具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已经形成个人固有价值体系的老年群体时,在面对来自政府、社会和服务对象的怀疑态度时,当社工很难达到自己预期的服务目标时,由此也会带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负面情绪。同时,由于养老机构社会工作岗位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健全,缺乏合理的培养、使用、评价和选拔机制,晋升空间小,社会地位低,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低等职业环境也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严重阻碍了养老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发展。
二、养老机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一)加大养老机构社工人才政策保障
2017年3月,民政部、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全国老龄办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建立部、省、市、县、机构分级培训体系,完善专业人员保障和激励政策措施,支持养老院引入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政府有必要在养老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和互联网加强对养老机构社会工作者的宣传和报道,提高社会大众对养老机构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可度。要通过联合高校、养老机构和其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政策研讨、提供服务、举办学术会议等方式提升养老机构社会工作的美誉度。要引导养老机构形成行政管理与社会工作“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减少养老机构管理者对机构社会工作微观活动的干预,尊重社工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二)打造本土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
利用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資源,从提高学生专业认同、科学设置课程、加强实践教育等方面着手,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渗透老年社会工作的职业价值教育,教师在专业教学外要不断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强化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本土化的理论教学体系。要积极拓展办学理念,打造本土化、专业化、实务化的高端专业社工人才培训基地,挖掘培养本土化师资队伍。
三、提升养老机构兼职社工整体素质
养老服务机构应加强一线社工的培训和培养,对非专业出身的兼职社工,要加强对外学习交流,搭建一个范围广、领域宽的交流平台,让不同类别的社会工作机构、理论研究者、实务工作者参与到平台中互相交流、分享经验与感受,从而在交流分享中领悟新的工作方法、技巧与理论。设立社会工作室,通过主题化实训、持续性专业研讨、逐级督导来培养专业人才。要形成机构内部的支持网络,倡导全员社工的理念,由院内全体工作人员参与社会工作服务,从各个服务环节入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提升机构整体社会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思斌.走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发展的新阶段[J].中国社会工作,2018(31)
[2]邱幼云.养老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杭州E福利院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8(15)
作者简介:
李颖,1977.12,女,汉族,浙江绍兴,研究生,毕业院校:浙江省委党校,社工师,院长,研究方向:社会福利。
(作者单位:绍兴市社会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