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问题研究

2020-02-22王柳王勇慧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安全

王柳 王勇慧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自身情况特殊,不仅有着安全问题,而且存在着心理、学业、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调查留守儿童的确切情况,以有效应对留守儿童危机状态。注重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发展能力,从留守儿童与农村这一环境相结合的角度,发掘资源,专注留守儿童背后的人际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政策,探讨社会工作者在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所需发挥的作用。最后形成社会工作者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方面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救助

2020年全国教育大会,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随着城乡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教育和文化差异正在逐渐断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条件下学习和心理状况却堪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救助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当前的教育救助现状出发,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当前在教育救助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问题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现状。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于义务教育阶段且基数较大。意外伤害成为造成0~14岁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死因总数的26.1%,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恶性事件不断被曝光,由于疏于监护、安全教育缺位等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一直居高不下。留守儿童同时也成为了社会工作所关注的群体。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单方面的义务教育,而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够充足,无论是教育经费还是教师队伍的人数和教学水平都仍有欠缺。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教学安排上大多以书本教育为主的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很多儿童因此容易出现心理以及品行等方面的问题,比如性格孤僻、内心封闭,冷漠偏执、内向自卑等情况,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获取心理健康服务的比率为27.9%,而希望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留守儿童占63%,说明当前的心理健康服务普及率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儿童的需要。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

救助内容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元化需求,我国对于高中阶段的救助政策较少,有一定断层,意味着这部分留守儿童也往往会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难以通过升学走出贫困地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难以满足国家对于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从而很难打破“贫困-学历低-收入低-贫困”的循环,从根源上改善贫困和家庭结构,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

而且资助措施很少有长远规划,又没有上升到法规层面,只能短时间解决留守儿童的困难,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被救助对象的长远教育救助需求,因此救助效果有限。另外救助对象的标准不够规范。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部、妇联等出台关于留守儿童的政策,愈加重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保障。由单一性、区域局部化向丰富性、全方位转变,强度由规定到提出要求转变。从最初只是简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浅层的教育问题,提出建立寄宿制学校,并且除了基础课程外,逐步开设生存教育、安全与法制教育等有针对性的课程;全国妇联计划设立一些示范性学校、开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保护活动等。政策的基本内容也正逐渐由最初的教育服务向心理关注等层面扩展;逐步解决关于救助主体的笼统模糊、权责不清等问题,努力达到责权分明、要求具体细致的程度,同时救助主体从国家、学校逐步扩展到儿童本身、家人以及社区和社会等多方一起参与。政府和社会都参与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建议

根据不同年纪、不同阶段的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首先要健全相关的教育救助政策,对救助流程和救助标准做出具体规定,制定适当的运行章程和实施机制,提高教育救助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其次对教育救助进行科学管理,并逐渐完善和细化,保障留守儿童及其他不同群体都能接受到各自最适合的教育救助。还可以尝试建立教育救助信息的线上平台,及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以及其领取资助金的真实情况进行关注和管理。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为学校教育的高效开展创造条件,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保质保量的良好教育。

同时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助人的职业活动,以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生活场域和农村留守儿童个体等要素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深入农村内部,倾听留守儿童的内心,从而精准的定位农村留守儿童个体及其社会支持系统的需求,包括安全教育课程,医疗应急设备,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小讲堂等。社会工作介入教育救助,社会工作通过挖掘“留守儿童”的潜能,破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进行干预治疗,使“留守儿童”在轻松的状态下学到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的方法,联动公益组织以及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普及安全知识,进而提高自我安全意识。此外学校社会工作能强化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学校和社区的沟通,启发、培养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鼓励他们参加安全教育活动。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与国家未来的发展以及农村建设息息相关。然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工作任重而道远,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社会捐赠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关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个长期的逐渐完善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和每个人都能多多关注并积极参与,同时完备的监管督查机制有利于保障教育救助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样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救助一定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王鑫、姚兆余.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与社会工作的介入-以苏北J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

[2]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03。

[3]段成荣、周福林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6.03。

[4]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 《中国妇运》,2013.06:30-34。

[5]玛丽。J.B.和林迪。威廉姆斯。“父母海外就业对菲律宾儿童教育成果的影响”,《国际迁移评论》44(2):300-319。2010。

[6]网络多媒体,Maruja。“与迁移一起生活:菲利普松地区留守儿童的经历”,《亚洲人口研究2(1):45-67》。2006。

作者简介:

王柳,(1974-),女,河北保定人,汉,硕士,河北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

王勇慧,(1980-),女,河北保定人,漢,硕士,河北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公共文化管理研究。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安全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