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发展现状及整合路径

2020-02-22臧艳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11期

摘 要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共建,是互联网环境下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再传播,是对教育资源深度广度高度的全面拓展和延伸。了解我国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现状,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整合建议和具体措施,不仅有利于数字化课程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和利用,更是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为培养高素养人才创造最先进的资源环境与发展平台。针对现有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的发展现状,探究分析数字化课程资源更为合理的共享路径,既是为数字化课程资源战略持续性发展服务,也是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助力建功。

关键词 数字化课程 课程资源共享 整合路径

随着网络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教育参与者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共享空间与平台,出版社、社会学者、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教育参与者拥有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被快速传播和推广,开放、共享、协同的教育理念成为普遍共识,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更是教学改革、教育创新、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字化課程资源作为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的核心基础,必然担负起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的重要使命。如何实现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需要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来不断创新完善,建立在共享共建前提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以点带面、以局域促整体,链接全国教育系统资源,打造共享合作的新型教育理念,推动数字化课程资源更深入、更自主、更持续的发展与共享。

一、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发展的意义

数字化课程资源作为当前主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受到众多学校与教育机构的青睐,国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着力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真正助力教育改革的创新,教育水平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高素养。

1.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助力教育资源均衡

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才能制作完成。各个区域各个学校拥有的优质课程资源是极为有限的。国家层面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开展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不仅为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教育水平提供了资源支撑,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平台,更是整合了互联网空间里海量的课程资源,挖掘出能普遍解决教育中基础教育教学问题的优质资源,实现优质资源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应用[1]。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发展通过推广网上精品课程建设和建立教育资源网来具体实现,以满足课程资源系统化、全局化、效益最大化等目标,网上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构和应用,使得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进行有效整合与传播;教育资源网的分级搭建与发展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合作共赢。可见,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发展既有利于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也促使各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得到缓解。

2.推动教师数字化教学,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是建立在数字化资料和网络设备平台基础上的,数字化课程设计结合教学要求与专业属性,加入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内容,以实现多样性的教学素材,并在不断的实际教学中积累动态生成素材,形成不断优化更新的数字化资料库。数字化资源库为教师队伍实现数字化教学提供了教学素材,包括媒体素材、课程资源以及更为广阔的企事业教育参与者的教育研究精华资源,客观上为教师适应信息化时代提供了教学便利,推动了教师队伍向数字化教学方向迈进。网络设备和互联网平台为数字化资源提供了硬软件支撑,高效能的平台设计与软件应用,实用性的界面设计,视频化的沟通交流方式,系统化、简易化的软件操作,都为教师应用数字化课程资源提供了平台支撑和工具应用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使得课程资源以数字化形式获得收藏、共享、分类、浏览、查询等高端功能,取代了旧有书面材料形式的课程资源,让教学课程资源通过数字化方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传播。

3.适应信息时代教学改革,培养高素养人才

数字化资源共享与推广,使得诸多学校改变旧有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力争培养高素质、高创造力、有梦想有目标的全能型人才。一些学校实施数字化教学方案,在传统教学中融入视频、影像、优秀文本内容,达到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许多老师通过慕课、云课堂等网络平台集中精力讲解难点、重点,以兼顾当前学生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学习空间的多样化、学习行为的主动化;一些学校专门组织教师进行数字化信息技术培训、沙龙研讨、公开课学习等,向教师输送先进的教育数字化理念,提高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和水平。

二、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发展的现状

面对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共享所带来的诸多益处,国家、政府、教育部门、优秀教育参与者都积极助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尽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实现共享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理性看待数字化资源共享发展现状,是促进数字化课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严重匮乏

数字化资源的多样化和海量性,使五花八门的课程信息存储于网络空间,供网民传播与参阅,但真正优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却严重缺乏,真正能够被教师和学生使用和喜好的课程资源没有共享途径。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究其根本是对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而优质资源的严重匮乏从根本上制约着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全面性、持续性共享。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才能制作完成,而我国大量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都集中在一些实力强劲的科研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他们不愿自己花费大量代价所获取的教育资源被无偿提供出来供大家共享,有偿的服务共享方式又局限了使用的人数和范围,从而更加剧了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短缺现象[2]。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缺乏批量化专业性人员培养,造成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出现断层,也制约了优质资源的持续共享共建。

2.数字化课程资源各区域利用程度不同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程度也呈现出很大差异性。发达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等综合实力较强,也占据了大量的人才、教育资源、硬件设施,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都相对丰富,数字化课程资源系统化、规范化,覆盖面广,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利用观念也很强;而欠发达地区,人们还主要依赖于传统教学方式,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认识程度不足,客观上也缺乏经费支持设备投入,教师存在思想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研究的兴趣不高,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开发能力有限,网站平台更多用作于信息的发布公告等,对内容的更新滞后,专业化程度很低,学生也没建立起主动学习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意识;贫困区域或者县乡一级的教育力量薄弱地区,连基本教学硬件设施都不齐全,教师队伍匮乏,没有合适的人才去使用数字化课程资源,更谈不上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利用,从而影响了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共建的全局化。

3.数字化课程共享平台建设难度大

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的开发设计、投入建设、实施使用等一系列步骤的实现,需要靠政府、企业、行政部门、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完成,其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和时间投入都是巨大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解决,平台建成以后还需要检验和不断完善更新,同样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具体表现为:政府部门需要投入专项资金进行项目支持,审批流程比较耗费时间;企事业单位需要投入专业科研力量和设备进行研讨和网站设计,还要收集大量的优质课程案例进行整合分类、学科分类,平台安全控制、访问设置等系统管理功能的设计和应用也需要耗费精力去研究、投入;教师和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都需要课程共享平台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也延缓了共享平台建设进度[3]。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决定了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难度,所以国内大规模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数量是极其有限的。

4.数字化课程建设利益相关主体发展不均衡

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包括优质课程资源的拥有者、使用者、共享者,以及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者。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影响着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发展,他们的合法权益如果得不到有效保障,也会阻碍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效果。随着数字化课程建设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资源在开发和共享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共享行为也在侵害着优质资源拥有者的权益,例如网上非正常渠道的盗版资源、相似度高的类似资源都在损害着资源拥有者的劳动成果。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和共享者在资源利用和使用时受到访问权限制,影响了他们对优质资源的体验。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拥有者和使用者的双重认可,才能让平台获得收益回报,才能发挥平台功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实际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目前,面对利益矛盾、分配不均的现状,以及数字化课程建设利益相关主体之间不协调的现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5.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的制度保障不完善

数字化课程资源存在于网络平台中,涉及到多种学科种类、相关利益群体、资源共享的广泛参与者等等方面,连接着教育、政治、经济、文化、商业、科研等多个领域,要想实现它们之间的利益最大化,必须要为他们的需求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相应的制度保障。数字化课程资源大部分来自于从事资源库建设的厂商,各个厂商有自己的品牌资源库,学校根据所需购买和建立区域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平台,但是由于系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合作机制和制度保障,使得资源平台间共享空间受到制约,信息孤岛现象十分严重。数字化资源的使用者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和教师团体,随着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其使用和共享者持续增多,特别容易出现问题和冲突,引发舆论压力,而相应的制度建设却不完善,不能有效遏制共享过程中出现的难题,造成优质课程资源的浪费或者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三、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整合的路径

基于目前网络数字化课程平台和学习资源的广泛使用和分享,结合数字化课程资源在实践和理论方面的经验和指导,为实现教学质量的再提升、服务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必须针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问题和现状,继续探索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优化路徑和整合机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之路。

1.持续投入建设优质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共建,是在实践的探索中得到完善的,尤其是对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只有建立源源不断的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持续更新优质数字化课程,才能促进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全面共享、效用最大化的实现。以政府为主导,制定相应政策为数字化课程资源优质开发和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妥善安排相应部门合力挖掘优质数字化课程,丰富省级、县级、校级等教育资源网,从各个网站平台吸收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进行再整合和具体细化分类,建立有效的教育资源评审机制和激励制度,激励教师队伍和科研工作者不断创新,不断输入新鲜的优质血液,为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的扩充和完善不懈努力[4]。通过精品课程、品牌专业等多方立项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在必修课、选修课、学科教育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多类课程中探寻摸索优质课程资源,进行系统教学模式设计,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完善对优质数字化课程的建设,以加快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发展

共享。

2.分层分类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

针对不同区域间教育资源不平衡现状,为推进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各自区域的教材特点、课程资源内容,开发分层分类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优先考虑资源的组织性和可参考性,以及对当地教育机构的实质性作用和技术支撑。数字化课程资源以重点建设省级教育资源网为中心,分布式建立各级基础教育资源网;以基础素材类教育资源为依托,划分专业性学科课程资源类别;以不同版本教材为依据,建立东西部不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分类特色的数字化课程平台,以适应广大师生的需要。通过分类分层使得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率的利用和传播,使用对象更加明确精准,定位更加清晰,以便于在更大范围实现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共建,也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适应了所在区域的教育教学特点,让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3.搭建数字化课程网络共享平台

数字化课程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离不开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群体的广泛参与,注重公众的参与性,建立最广泛的联盟战线,树立起共同搭建数字化课程资源网络的公益形象,使社会各界力量联合起来,创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源平台,才是实现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共建、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为共享平台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为共享平台搭建起指导框架;各开发运营厂商和科研机构负责维护更新优质数字化资源平台,负责收集、设计、归类各类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实现分类共享、集中体现;各类名师、优质人才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借助信息技术上传优秀课程案例,丰富并充实网络共享平台,提高共享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双赢;社会公众群体提高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利用意识、共享意识,从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中汲取知识和经验,以获得更大范围的知识储备,塑造更高素质的社会群体力量。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搭建数字化课程资源,才能获得共享效应的最佳状态,实现更高战略共享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目标。

4.构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利益共同体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长久发展及共享共建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相关利益共享方的权益,只有各方的权利得到合理、合法的保障,实现相互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才能从本质上实现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共建。数字化课程资源在共享发展中涉及到群体、组织、机构、个人等多方,要注重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利益联系,在着重研究利益相关方的联系程度时,一定要把握好处于核心地位的利益相关方,比如资源所有者、资源平台提供方、课程资源共享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利益因素、共赢条件是数字化课程资源实现共享的重中之重。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组成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对内对外的共享利益共同体,对它们之间的构成要素、共同体共享实现条件、利益分配、共同体相互之间地位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辅以制度保障和人员保障,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共建打牢基础,实现长久、可持续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良性循环共享模式。

5.建立规范数字化课程資源的共享机制

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之路不仅仅需要各类硬件设备投入、各方人员配备,更需要规范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相关体制建立起囊括整个数字化课程资源网络平台的共享机制,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共建营造和创建一个人性化、和谐化的运行环境。建立严格的平台管理制度,规范共享人员的使用行为,有效明确平台工作人员的职责,实行分层分类责任到人的系统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资源拥有者的投入兴趣,持续不断地提供优质资源,设置资金奖励、专项奖励,提高科研机构、平台厂商的生产动力;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定期对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和责任落实到位;配备对应的协调机构,专门处理各利益相关体的矛盾和纠纷,梳理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设置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分享过程中的评价标准,定期对课程资源项目进行评估,对教师和学生使用资源情况进行统计和调查,重视对资源分享进展状况、总体成果和质量漏洞的评价,为共享机制的持续发展助力。只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机制,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伟达.校际资源互通共享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3).

[2]安富海.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限度及路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03).

[3]张学军,党文晶.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现状、问题、建议——以“中学学科教学设计”类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7(09).

[4]赵婧.课程资源“云建设”:动向、特点与进路[J].课程·教材·教法,2018(05).

[作者:臧艳美(1980-),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