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体视角下的普通高中多样化与特色化

2020-02-22王玉国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校特色普通高中共同体

摘 要 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是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领域。北京市通过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带动学校特色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学校积极探索特色发展模式,建构课程体系、完善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特色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对特色发展内涵的理解不够明晰、特色发展动力机制不够健全、特色发展建设不够深入等问题。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需要构建特色学校共同体,加强对项目学校的评估引导,把握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实现学校特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共同体 普通高中 学校特色 定位与发展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国家的既定教育政策。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针对高中发展的“单一化”“趋同化”而言的[1],多样化主要是对区域性办学总体格局的描述,它源于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发展,可以通过细分一所学校的特色领域,满足学生在该领域内的多样化需求,也可以通过区域内共享平台与制度建设来使学生享受多样化的高中教育[2]。

对于普通高中学校而言,无论是政策的期待、要求,还是高中学生所处阶段的特点、发展需要,亦或是高考综合改革选课走班的新形势、新需要,都要求普通高中聚焦育人方式改革,构建多样化有特色的发展格局。这一格局的创建和形成要求同一特色类型学校协同发展,既要求同存异,也要创新求异,在“同”与“异”的辩证统一中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最终实现普通高中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特色化发展”是一种学校发展战略,指学校由没有特色到有特色再到特色学校的动态發展过程。在把握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与特色化发展关系的时候,可以将二者理解为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多样化发展是共性,特色化发展是个性。多样化是普通高中发展大格局,只有多样,才能有特色的生存发展空间。特色是实现多样化的重要方式和表现形式。因此,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特色化发展是一个全局性的概念,指的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办学体制多样化、培养模式多样化等多种方式,打造普通高中各具特色的发展局面,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从而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那么什么是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如何进行划分与定位,普通高中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如何确立并在共同体中进一步形成气候、规模和长效发展机制?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基于以上认识和思考,课题组基于北京市开展的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进行调研。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的具体做法是:项目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特色定位,项目组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对这些学校特色发展进行指导,项目学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权,更能体现出学校特色。项目实行多年来,各试验项目学校在特色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但在特色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

类型与分析

学校的特色定位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要使学校特色建设更好地推动学校发展,关键在于规划什么样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作为特色建设的重点。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工作都是围绕特色定位展开的,因此,从学校特色定位的类型上去呈现调研学校的特色发展现状较为贴切。

1.特色学校类型

(1)外语特色类。如西城区外国语学校、海淀外国语学校、北京外国语附属中学,它们属于外国语学校。外国语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注重外语教学的不断探索。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作为一所前身为教会学校的学校,学校办学之初就是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学校,而且地处王府井这个繁华的国际化街区,具有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因此学校将国际化办学作为特色发展的定位。北京一零九中学根据我国国际交往中对小语种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以及学生学习小语种的需求,在普通高中进行“小语种特色发展试验”,项目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小语种人才,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小语种生源,为学生报考小语种专业、留学深造创造有利条件,从特色定位类型上看,可归为外语特色类。

(2)人文特色类。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平谷中学,基于学校语文师资的优势,形成了文学素养培育的特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鲁迅中学利用学校独有的校园环境与传统文化,开发鲁迅精神资源,将鲁迅精神传承渗透到学校建设的各个层面,建设文化校园,用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品质。

(3)自主发展模式类。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延庆一中,它们都在探讨学生的自主发展模式。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全人格教育特色实质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根据其独特的北大文化传统与社会使命感,学校确立“多元自主发展模式”,力争培养个性鲜明,充满信心,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延庆一中基于多数学生学习方式被动、依赖性强的情况,确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特色项目。

(4)普职融通类。如北京市一六五中学、北京市一零九中学,针对学生在选择学校、选择专业时的困惑,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从而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和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使之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多元需要,学校将职业教育引入普通高中,开展了普职融通教育。

(5)中小幼衔接类。北京市京源学校探索的就是中小幼衔接的特色发展道路。把中小幼有效衔接的育人模式作为学校的统一总目标,每一级都是上一级的基础,按照阶梯式和螺旋式上升的要求,设计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和课程建设体系,消除不同学段之间相互割裂的弊端,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特色。学校注重中小幼各阶段学生的不同学情和需要,把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造为以丰富、自主、有效为特征的中小幼有效衔接的京源德育课程体系、校本课程中小幼一体化的学科拓展类阅读课程体系和京源学校美术特长生初高中连续培养美术课程。

2.特色选择分析

(1)基于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学校特色的形成尽管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多种条件的制约,但无论其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在特色建设中绝不能忽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的特色建设首先应给予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尊重学校的文化积累,回到学校的历史文化中重新发现、解读和建构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并由此勾画出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轨迹[3]。北京师大附属中学从其成立之初就注重学生的全人格的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学校的历史文化,坚持“全人格”的教育理念,从全人格的课程体系、全人格的评价机制等对学生进行全人格教育。鲁迅中学则借助学校特有的鲁迅精神文化,强调继承鲁迅精神,将鲁迅精神文化渗透到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

(2)基于学校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某种程度上讲,面临的问题与学校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通过聚焦发展中面临的棘手问题,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路径中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延庆一中就是针对学校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的问题,在探索自主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可支撑的课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实施模式。北京京源学校认识到目前学校存在不同学段间联系不紧密,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育教学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脱节。为此,北京京源学校利用学校的办学资源优势,加强各个学段之间的联系,试图构建中小幼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北京市一六五中学、一一九中学针对学生生源质量比较薄弱的实际,以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构建普职融通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切实际的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

二、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模式

分析

从整体上看,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在设计特色发展模式、建构课程体系、完善评价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作了有益的探索。

1.加强培养模式顶层设计

学校通过实验项目的参与,或多或少地意识到学校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注重从培养目标入手,加强学校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学校的一切活动,如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社团活动、教育管理制度等努力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执行。当然,很多学校的培养模式顶层设计目前还限于学校部分学生群体,但值得肯定的是这至少是个很好的开端。

2.建构特色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优质的教学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高中的特色发展主要还是体现在课程、教学特色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将学校的“全人格教育”理念渗透到丰富的课程中去,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设计了涉及“语言文学”“数理科学”“历史文化”“经济”“健身技能”“艺术技能”“信息技术”和“塑造人格”八个领域的百余门校本课程,并且根据学校辉煌历史中的宝贵经验,以及学校课程资源条件,开发了全人格教育的特色课程。北京一六五中学、一一九中学尝试办学模式的突破,学校通过职业理想教育激发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动力,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构建普职融通课程体系,破解普职融通瓶颈。

3.完善评价体系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坚持“多元”“自主”的核心价值观,确定了“培养个性鲜明,充满信心,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的培养目标,构建学生自主发展系统,实施分模块教学。由于教师仅仅对部分模块负责,这样对教师的评价也相应改变,强调在基础目标完成的基礎上的过程性评价。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估系统,教师的所有行为都在操作系统上有所体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非常完善,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坚持利用全人格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全人格教育,学校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评价手段,实行包括德育测评、学业成绩测评和人格测评在内的多元评价,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特色发展的主体是教师,学校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以及实施者是教师,可以说,富有教育理念、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

在特色发展过程中,这些学校认识到要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首先需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才”,同时还需根据学校特色发展之需,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因此,这些学校在探索特色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师培训,丰富教师的教育素养,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如北京一六五中学针对自身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不足,通过与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合作,开展普职融通教育。为此,学校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培养一支既能够承担普通高中文化课程、又能够同时兼任职业指导课的普通高中“双师型”教师,专门成立了以学校校长和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校长为主的领导小组,初步构建了以课程开发团队、课程实施团队、指导教师团队为核心的普职融合教育师资队伍体系。

三、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问题

分析

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启动至今,一直在探索发展的路上,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项目学校在多样化、特色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特色发展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

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的初步阶段,从调研学校的情况来看,对学校特色发展内涵的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发展特色是学校办学的一种整体风貌,是内化于学校环境、课程、教学与管理之中的特定形式与内容。学校的特色发展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的,也不是为了申报项目就寻找特色。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要培养何种人才,采取何种课程教学,运用何种文化活动引领,这些才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根本。学校特色发展是与学生个性发展,社会需求相呼应的。为此,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固有历史及办学经验,深刻挖掘学校的特色发展内涵。其次,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同一类学校之间的特色比较,而不是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比较。例如职业高中较之于普通高中,外国语高中较之于非外国语高中的区别就不能称之为该类高中发展的特色。外国语学校的特色发展应该定位于该校在同类外国语学校中有何优势、有何特色,而不是将外语教学列入该校的特色。

2.特色发展动力机制不够健全

调研中发现,很多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学校的特色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其办学特色发展仅仅停留在项目的推进上,还没有完全将特色发展的思想渗透到办学中,转化为学校的自觉、自发的行为,并且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很多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做的也还是学校的日常行为,而不是紧密结合学校项目推进的,特色项目只是学校的一块宣传牌。学校是在政策引领下对高中特色发展作系统研究、认识的,行政力量的推动是高中特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自发的学校特色发展虽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着,但较为零散,所以,调动高中特色发展的积极性,促进高中特色发展内在动力机制的形成非常必要。

3.特色发展建设不够深入

课程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这些学校在特色发展中,都注意课程体系的建构。而学校特色发展更多地体现在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学校特色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程度不一,一些学校走在了改革的前面,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有效的校本整合和全方位的变革,但很多学校仅停留在简单的校本课程开发上。虽然学校开发了很多特色校本课程,但仅在每周的某一天下午开设,尚未触及学校特色发展的根本。新高考实施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是学校需要深入推进的重点内容,但对学生课程如何选择的指导远远不足[4]。评价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保障,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完善学校评价体系成为大多数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棘手问题。

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路径

选择

1.建构特色学校共同体,实现特色学校资源共享

当前学校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建设学习共同体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学习共同体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以学习为核心,以人的成长为终极目的。在学习共同体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也能更好地内生文化,实现不同学校间的互动交流,整体推动同一类型学校发展。学校多样化办学,主要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校类型的多元化上,二是在办学形式上。一所学校的资源、能力是有限的,况且一所学校不需要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只需要在点上下功夫,通过联合办学的形式实现面面俱到,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2.明确学校特色定位,把握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

只有明确学校特色定位,把握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才不会在探索特色发展的道路上驶向“为特色而特色”的形式化、模糊化的轨道。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是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特点,开发与学生发展需要紧密联系的特色项目[2]。首先,学校特色建设不是一项独立于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的任务,它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其次,学校发展的特色是与同类学校相比较而具有的独特部分。再次,学校特色发展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后,学校的特色发展定位一定要明确,不能模糊不清。如普职融通,究竟是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课程,还是在职业高中重视普通教育或是办成综合高中,这涉及到学校的办学性质。

3.加强对项目学校的评估引导,形成长效指导机制

特色发展试验项目组以及兄弟院校的教师应及时开展调研、会谈等相关工作。在学校对特色发展进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估、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帮助学校发现特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研究专家、学者在调研会谈中给予指导,兄弟学校的同仁也可以根据所在学校的特色发展经验进行一些交流,以此为契机,形成一个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学校等共同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明确学校的特色发展规划,并且加强对学校的评估,充分发挥评估促进学校发展的功能。可以说,“要求每所学校依据自身条件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具体的发展规划,并以此为依据采用绩效评估的模式,既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重要途径[3]。”

参考文献

[1]康万栋.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03).

[2]徐士强.普通高中特色、多样、优质发展问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07).

[3]殷桂金.普通高中学校特色的定位与类型[J].教育科学研究.2011(11).

[4]朱忠琴.论学生的课程理解[J].课程·教材·教法,2018(12).

[作者:王玉国(1983-),男,山东莱芜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辑 陈国庆】

猜你喜欢

学校特色普通高中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开展校园育人活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浅谈学校管理创新中的教师差异化管理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