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2020-02-22邓亮万文涛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现状调查对策

邓亮?万文涛

摘 要 通过对乡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待遇较低、中年塌陷、学科失衡、阴盛阳衰、学差为师等现实困境;应通过落实教师津贴补助政策、引导乡村教师合理流动、加强音体美教师的定向培养、调整师范院校的招生与培养政策、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等系列措施改善乡村教师队伍现状。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现状调查 对策

我国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育的现代化,乡村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底我国普通中小学共有1085.61万专任教师,其中67.30%为农村教师[1],在江西省的32万义务教育教师中,有2/3是农村教师。为了有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这一政策要求,江西省制定了《江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积极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为深入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准确把握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笔者利用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专项调研机会,采用问卷调查与走访座谈的方式对江西省范围内的10个县市展开调研,以江西省作为研究全国乡村教师队伍现状的一个样本,以期提出具有全局意义的对策和建议。

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效

1.制定与颁布系列政策,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

2013年颁布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2015年制定的《江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从拓宽教师补充渠道、保障教师编制、提升教师素质等九大方面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和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等十个方面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2.加强教师编制管理,缓解乡村教师的缺编问题

为保障乡村教师编制,江西省改进了编制核定办法,把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成班率较低的村小、教学点编制按照班师比不低于1∶1.5予以保障”[2]。此外,江西省依据乡村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以及不同学段学生规模的变化等具体情况,建立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加强编制管理,严禁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教职工编制。

3.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拓宽乡村教师的补充渠道

其一,加大免费师范生培养力度,为全省乡村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其二,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积极培养基本素质和能力达标的乡村教师;其三,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鼓励优秀的中学毕业生报考定向培养师范生,结合农村小、教学点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人教多门课程的问题,实行“一专多能”培养。这三项措施不仅拓宽了乡村教师来源,还有效改善了乡村教师队伍质量。

4.提高工资收入,着力改善乡村教师待遇

江西省在2008年为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设立了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来发放为农村教师的特殊津贴。这一津贴制度使“农村教师待遇有所提高,农村教师安心在基层工作,永修县等许多中心小学教师在实施津贴制度后愿意到村小、教学点任教,这种逆向的流动,使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改善”[3]。同时江西省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乡村教师发放200元每月的生活补助以及200至450元不等的乡镇工作补贴,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可重复享受上述津贴与补贴。

5.实施多项培训计划,有效提升乡村教师的能力素质

首先,“国培计划”项目向乡村中小学倾斜,让更多的乡村教师有机会参与到“国培”项目中来,为其教学提供指导与帮助;其次,省政府不断加强“省培计划”投入,大力实施“万名乡村音体美教师培训计划”,积极培养师德高尚、业务能力达标的音体美教师,并将其分配到不同地区的乡村学校。最后,创新发展乡村教师培训模式,从单一的脱岗培训到远程培训、校本教研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培训成效。

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1.待遇较低:乡村教师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发现,80%以上的乡村教师不满意自己的工资水平,其中35.2%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享受特殊津贴的农村教师只占农村教师总数的33%,大部分农村教师尚未享受特殊津贴,现行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标准虽然经过几次调高,但标准仍然偏低”[4]。与此同时,国家现行住房改革政策也未能全面惠及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调研中发现江西省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住房环境令人忧虑,教师长期居住在拥挤不堪、破旧简陋的房屋。因工资待遇低、工作生活环境差导致乡村优质师资流失严重。

2.中年塌陷:乡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调查数据显示,江西省乡村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普遍呈现两极分化的现状,新入职五年内的青年教师与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构成了乡村教师队伍中的绝大多数。针对江西省乡村教师队伍的调查发现,50岁以上的教师占总数的28.36%,其中村小、教学点占比为38.98%。[5]由此可见,江西省乡村教师队伍处于严重的“中年塌陷”狀态,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精湛教学能力的中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乡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与此同时,中年骨干乡村教师流失严重,流失率高达85%。

3.学科失衡:乡村音体美教师严重缺乏

通过调查发现江西省乡村学校教师学科不合理的情况非常明显: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数量较为充足,而音体美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科失衡的情况导致乡村学校教学无法正常开展,音乐、美术等课程缺少任课教师,无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调研发现,33.5%的小学生没有上过专门的音乐和美术课程,25.7%的初中教师认为他们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

4.“阴盛阳衰”:乡村教师队伍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调查发现,某县城的一所小学,女教师比例达到90%,在全省小学中女教师占比为70%至80%属于常见现象。某小学校长说:去年学校一名男教师辞职外出打工了,现在全校只剩我一个男老师了。男女教师的不同性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性格特征过度单一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乡村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对学生的成长已经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5.“学差为师”:乡村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调查发现,乡村学校教师拥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33.8%,甚至有22.7%的教师是小学和初中毕业就在当地教书。江西省乡村教师学历层次较低,不合格的教师较多,部分乡村教师甚至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工作不得已去中小学教书,使得乡村中小学出现“学差为师”的现象。对乡村教师的访谈发现,作为乡村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有的孩子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态度不止于言语,甚至会带到行动之中。

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应对策略

1.落实教师津贴补助政策,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低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缺少专项基金或者是各项改善乡村教师待遇的福利政策,而是政策的具体落实不到位。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重视乡村教师工资福利政策的實施,确保教师福利待遇发放到位。其次,加强社会各界以及新闻媒体对乡村教师福利发放机构及其人员的监督,对于拖欠教师工资和对教师津贴政策“打折扣”的行为及时曝光,并追究责任。

2.引导乡村教师合理流动,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积极引导教师的合理流动,畅通城乡教师流动渠道,尤其是要大力促进城市教师向乡村流动,通过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第一,推动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与乡村教师进行“结对帮扶”,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二,各县市应积极采取定期交流、一体化管理以及学校联盟的方式对乡村教育进行支援,通过对县市教育领导的捆绑式考核与评价,实现城乡优质师资的合理流动。第三,可通过支持乡村教师回到原籍任教来提高乡村教师队伍质量。例如,对原籍以外因家庭问题需要调动回当地的教师,政府部门可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的方式予以解决,保持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此外,还可以根据乡村学校发展的现实与未来发展目标,空出相应的教学与管理岗位,用来返聘城镇退休教师,为其继续发光发热创造条件。

3.加强音体美教师的定向培养,有效缓解乡村教师的结构性短缺

首先,定向培养乡村学校音体美教师。在师范生招生的时候拿出一定的名额来招收乡村学校音体美教师,并在入编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其次,加强对乡村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培养全科型的教师,使其能够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再次,加强对具有音乐、体育或美术等方面才能的教师的在职培养,使其能够胜任音体美的教学。在乡村学校,不少教师有唱歌、打球和画画的特长,各级政府部门可以为这类教师提供系统的培训学习,让其具备从事音乐、体育等学科的教学工作的能力,有效缓解乡村教师的结构性失衡。

4.调整师范院校的招生与培养政策,吸引男性教师到乡村任教

针对乡村教师性别的失衡状态,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与师范院校的协同合作,委托当地师范院校定向培养免费男性师范生。在师范生招生时适当向男性倾斜,鼓励男性进入乡村学校教书,优化乡村教师男女比例。此外,还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来展示先进男性教师的风采和事迹,让群众对教师行业,尤其是男性在教师行业中的真实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教师行业。除了在源头上进行调整与控制外,还可以在教师培养、教师招聘以及教师考核等多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设置,以吸引更多的男性教师进入到乡村学校任教。

5.开展教学、管理与研究的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

首先,努力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各市县应积极为乡村教师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培训工作,通过建立形式多样的培训基地,促进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组建教研团队等方式,让乡村教师参与到相关教学研究项目中去,鼓励乡村教师对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高乡村教师的研究能力,为教学效果的改善打下理论基础。最后,积极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乡村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与教学环境相对而言都不如城镇学校好,因此,教学管理能力也是乡村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乡村学校可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开设讲座,积极组织乡村教师到优质学校学习课堂管理技巧。通过以上措施,全面提升乡村教师在教学、研究与管理方面的能力,为我国乡村教育事业的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5[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江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EB/OL]. http://www.jxedu.gov.cn/info/3504/143866.htm,2015-12-21.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江西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实施情况的汇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moe /168837.html,2014-5-7.

[5]江雪琴,万文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6(09):45-47.

[作者:邓亮(1988-),男,江西吉安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万文涛(1963-),男,江西九江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

【责任编辑 武磊磊】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现状调查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