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睡了》(二上)教学设计及评析

2020-02-22田馨予窦维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理解美丽

田馨予 窦维

教学目标:

1.随文识记“哄、先、闭”等生字。

2.结合上下文关键词句联想,理解“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累的样子。

3.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联想,通过回忆自己与妈妈相处的经历,感受文中母子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完成时间表

预习要求:根据生活实际提前完成时间表,简单记录妈妈的一天。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妈妈的形象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妈妈睡了》。朗读第1自然段,读准生字:哄、先。

2.“先”是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与它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后)

3.妈妈明明在哄“我”睡觉,自己却先睡着了,猜猜会是什么原因呢。

4.指导朗读:既然妈妈睡得这么香甜,声音轻柔一些才不会把她吵醒。试着用轻柔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5.“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自读第2、3、4自然段,勾画关键句子。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出示关键词:美丽、温柔、累。

三、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感受妈妈的“美丽”。

1.指名读第2自然段,识记“闭”“紧”“润”。

(1)说说“紧”的反义词是什么。(松)

(2)将眼睛紧紧闭上,在动作中感受“闭”“紧”的意思。

(3)思考“润”的偏旁和字义的联系,看看班上哪些同学的脸蛋是“红润”的。

2.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找一找从哪里能看出妈妈的美丽。(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组: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

3.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明亮的眼睛  (       )的眼睛

弯弯的眉毛  (       )的眉毛

红润的脸     (       )的脸

你还会怎么说?(自由拓展)

4.在孩子眼里,睡梦中的妈妈看上去那么“美丽”,难道仅仅是因为她有着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和红润的脸吗?

(生自由发言:孩子爱自己的妈妈,母子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在孩子眼里,会觉得妈妈看上去真美丽。)

四、借助插图进行联想,体会妈妈的“温柔”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睡梦中的妈妈很“温柔”?

生汇报,抓关键词句:“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

2.出示课文插图,启发联想。

(1)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合理猜测即可:可能妈妈经常给他讲故事;可能妈妈平时讲故事时也是这样微微笑着……

(2)媽妈的笑容让孩子想到了她讲故事的样子。仔细观察图画,联系你和妈妈平时相处的经历,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觉得妈妈在睡梦中想到了什么呢?

3.指导朗读,一个温柔微笑的表情唤起了我们许多愉快温暖的回忆,带着这样的感受读第3自然段。

五、由课文内容联想到生活实际,小组合作体会妈妈的“累”

1.读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妈妈“好累”?

(“那么沉”“粘在”“微微渗出汗珠”“全听不到”,如果学生联系第1自然段中的“妈妈先睡着了”也能看出她好累,同样给予肯定。)

2.出示句子: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读一读,想想她可能会干了什么活儿。

3.出示《妈妈的一天》插画和时间表。

早上

7:15      起床洗脸刷牙

7:20      叫孩子起床

7:30      做饭、吃早饭

7:50      出门上班

8:05      开始工作

下午

5:00      下班回家做饭

6:00      一起晚餐

6:30      洗碗

晚上

7:00      陪伴孩子玩耍

8:50      洗漱、讲故事

10:00     打扫房间、洗衣服

11:00     睡觉

4.小组合作,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

学习要求:

(1)借助范例,利用预习时完成的表格在组内互学交流。

(2)完善表格,为展学做准备。

(3)小组展示。

在学生汇报后适当归纳小结:是呀,原来妈妈每天有这么多活儿要干。难怪在哄宝贝午睡时会因为辛劳,自己先睡着了。此时的她一定感觉很累、很困。当你看到妈妈累得睡着了,你会在心里对她说什么?

5.一起再读一读这段话。指导:注意语调轻柔,不要太大声,带着心疼妈妈、害怕吵醒妈妈的爱意来读。

本课小结:读这篇课文,我们能感受到,在孩子眼中,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结合插图,再联想到我们自己和妈妈平时相处的情景, “睡梦中妈妈的样子”仿佛更鲜活真实了。

在生活中,你看过自己家人睡觉时的样子吗?请仔细观察一下,能不能也用几个关键词语去形容一下他们呢?

评析:

《妈妈睡了》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今天,田老师执教的《妈妈睡了》一课,就充分利用了“联想”这一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由所读课文的内容,想到个人的生活经验、生活中的类似事件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阅读材料,进一步展开深入阅读。

一、层层深入的联想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了解联想的方法

课文初始,便从“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这一处让学生展开联想,通过这样的质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美丽、温柔、好累”,运用联想策略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意思,感受母子真情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为此,田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层层推进的环节。

首先,让学生联系课文中对妈妈外貌和表情等具体描写,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初步感知。

其次,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将妈妈微笑的表情与孩子的想法相关联,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联想类似情景,去理解妈妈的“温柔”和“美丽”。

为了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妈妈“干了好多活儿”,在接下来的迁移训练中,田老师出示了相关的补充图画,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聯想的支点,让真实生活情景能够与课文实实在在地连接在一起。

二、巧设环节,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生活是神奇而丰富的世界,我们需要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社会,感受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在观察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

在本课教学中,第一次走出文本是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去猜测妈妈睡着的原因。之后,抓住课文插图中母亲与孩子的神态,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上进行思考、揣摩。最巧妙的环节是小组合作设计:根据学情,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记录妈妈的一天。这样的设计既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又为接下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出示补充资料,学生更直观地从图像化的信息中联系到生活——自己的妈妈会做哪些事,再利用示例的时间表,搭好框架,便于学生更有条理地梳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习思路。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之间生活信息的交流和补充。就这样,通过学习,学生既走出文本,走进生活,更能用亲身的生活体验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联想,是建立在文本与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

只有通过联想,学生才会知疑善思,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这种不仅能读懂书中的知识,而且还能获得书本之外的体验的阅读策略,才真正称得上用书之智。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理解美丽
美丽的夜晚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小学语文课堂重点切入法
良好班集体的班风建设方法略谈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美丽的花